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71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2篇
  41篇
综合类   294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药用植物粗提物对罗汉果花叶病毒病的防治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有效防治罗汉果花叶病毒病的方法。[方法]研究测定4种药用植物粗提物对罗汉果病毒病的防治作用。[结果]结果表明,板蓝根、贯众、大黄和黄芩的粗提取物对罗汉果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3.10%、46.20%、46.20%和57.60%;板蓝根粗提取物用水稀释5、10、50、100和200倍液对罗汉果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7.48%、59.15%、59.15%、52.14%和43.69%。[结论]该研究为探讨防治罗汉果病毒病的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金花葵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金花葵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差异,确定金花葵最佳药用部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金花葵不同部位(种子、果皮、花、茎、根)的总多糖、甘露醇、总黄酮和总皂苷的含量,并利用高效液相测定8种核苷类成分(尿嘧啶、尿苷、肌苷、鸟苷、腺嘌呤、胸苷、腺苷、2'-脱氧腺苷)。[结果]金花葵花的多糖、甘露醇、总黄酮、总皂苷含量均列前位,特别是总黄酮含量丰富;金花葵花的核苷类成分总含量也最高;而且花的化学成分含量与其余部位差距较大。[结论]金花葵花的有效成分含量较为丰富,是理想的药用部位。  相似文献   
23.
松针粉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并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文章对我国松针的资源概况、松针粉的营养价值、药效及在生产上的应用情况进行概述,并对松针粉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4.
苍耳等药用植物提取物对小菜蛾的拒食作用和产卵忌避效果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室内采用叶碟法,研究苍耳(Xanthium sibiricumPetril)等8种药用植物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拒食和产卵忌避活性。结果表明,苍耳(果实)、雷公藤(根)和商陆(根)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4龄幼虫的取食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86.16%、49.06%和43.82%;非选择性拒食效果仍以苍耳(果实)提取物最好,达45.23%。选择性产卵忌避率以雷公藤(根)提取物为最高(69.52%),其次是苍耳(果实)和山苍树(枝叶)提取物,分别为62.50%和57.72%,雷公藤(根)、商陆(根)、窃衣(茎叶)和苍耳(果实)的非选择性产卵忌避作用均在77%以上。苍耳和雷公藤提取物在对小菜蛾的拒食和产卵忌避的各测试中,均表现较强活性。  相似文献   
25.
光强对福建马蓝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药用植物福建马蓝(Strobilanthes cusia)为材料,研究不同光强对福建马蓝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强(100%自然光照、30%自然光照、6%自然光照)处理下,马蓝叶片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型曲线。3种光强处理中,以30%自然光强下光合速率最高。与自然光照相比,遮荫条件下(30%自然光照、6%自然光照)马蓝具有较高的初始荧光(Fm)、PSⅡ的光化学活性(Fv/Fo)、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化学量子产额(Yield)、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较低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遮荫条件下,马蓝是通过提高叶片叶绿素a/b含量,降低光补偿点,提高光系统中光反应中心光化学活性,增强系统的光能转换效率来提高光合速率,以弥补弱光条件下光能的不足。试验发现遮荫条件下,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相关度较低,非气孔因素应是遮阴影响马蓝光合的主要因子,同时发现遮荫使得马蓝气孔对于光照强度响应的敏感度显著增加。光强对马蓝叶片药效学成分靛蓝、靛玉红中靛蓝含量影响不显著,100%自然光处理的靛玉红含量大于两个遮荫处理。福建马蓝适宜于30%自然光照条件下的间作套种或林下栽培,对其生长有利。  相似文献   
26.
严寒静  王振浩  刘基柱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719-14720,14765
[目的]对广东省中山市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进行调查,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药材鉴别和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多次野外实地调查(包括标本的采集、记载、摄影)、查阅文献资料和鉴定整理,对中山市药用蕨类植物的种类组成和药用状况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中山市现有药用蕨类植物31科44属63种,绝大多数以全草入药,少数以根状茎或孢子入药。[结论]该地区药用蕨类资源丰富,部分种类的蕴藏量较大,但已被开发利用的很少,很多珍稀物种和常用种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7.
竹子药用价值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竹子药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根部到梢部,其根、枝叶、实及菌生物等都具有药用价值与药理作用。本文主要从竹子的传统中药利用及现代研究状况等方面论述了竹子的药用价值。对竹子药用价值进一步的开发利用,不仅拓宽了竹类研究领域,而且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8.
位于重庆市东南部的彭水县因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使其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对彭水县蜜粉源植物调查发现150余种蜜粉源植物,其中野生具有药用价值的99种,隶属于49科,84属。重要的药用蜜粉源植物有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川莓(Rubus setchuenensis Bureau et Franch.)、川续断(Dipsacus asperoides C. Y. Cheng et T. M.Ai)、大叶醉鱼草(Buddleja davidii Franch.)等。  相似文献   
29.
云南药用植物真菌病害研究(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云南药用植物真菌病害28种,其中:国内新记录2种,省内新记录5种,省内已知种新分布或学名订正21种。前者有描述,后二者为名录。  相似文献   
30.
In separate experiments conducted in 2007 and 2008, growth and accumulation of selected caffeic acid derivatives (CADs; i.e., caftaric acid, chlorogenic acid, echinacoside, caffeic acid, cynarin, p-coumaric acid, ferulic acid and cichoric acid) were determined in Echinacea angustifolia DC. var. angustifolia seedlings grown in hydroponic culture (floating raft system) at a density of 122 plant m−2 (at planting). Plants were harvested 11 (2007) or 16 (2008) weeks after transplanting (i.e., 15 or 20 weeks after sowing). In both years, plants grew vigorously and at harvest approximately half of the plants under observation had developed one to three inflorescences. In 2008, the root yield (2940 kg ha−1) harvested in nearly eight months from two consecutive hydroponic cultures was within the yield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for field cultivations lasting two to four years. None of the selected CADs was found in the leaves, while the inflorescences (stem and capitulum) contained only caftaric acid and echinacoside at concentrations higher than the detection limits (0.05 mg g−1 dry weight). Echinacoside, cynarin and chlorogenic acid were found in root tissues at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0.36 to 5.25 mg g−1 dry weight. In all plant samples, echinacoside, which is the marker compound for E. angustifolia material, did not reach the minimum quality standard (10 mg g−1 dry weight) for the production of standardized extract. We concluded that short-cycle, high-density greenhouse hydroponic culture stimulates plant growth and root production in E. angustifolia, but it does not ensure sufficient CADs accumulation in dried roo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