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27篇
  免费   795篇
  国内免费   3469篇
林业   65篇
农学   2654篇
基础科学   1001篇
  3004篇
综合类   11568篇
农作物   6120篇
水产渔业   53篇
畜牧兽医   241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1363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373篇
  2022年   715篇
  2021年   840篇
  2020年   735篇
  2019年   814篇
  2018年   577篇
  2017年   992篇
  2016年   1332篇
  2015年   927篇
  2014年   1372篇
  2013年   1220篇
  2012年   1687篇
  2011年   1399篇
  2010年   1182篇
  2009年   1290篇
  2008年   1058篇
  2007年   1248篇
  2006年   1157篇
  2005年   1003篇
  2004年   787篇
  2003年   763篇
  2002年   556篇
  2001年   513篇
  2000年   502篇
  1999年   374篇
  1998年   330篇
  1997年   291篇
  1996年   297篇
  1995年   277篇
  1994年   207篇
  1993年   232篇
  1992年   173篇
  1991年   166篇
  1990年   169篇
  1989年   128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9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野生稻与栽培稻的杂种后代对褐稻虱的抗性机制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开拓抗虫基因源,培育抗性稳定的水稻抗虫品种,采用感虫的栽培稻雄性不育株为母本,以高抗褐稻虱的野生稻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用改良的苗期群体筛选法,对其后代进行抗性鉴定,证实其抗性可以遗传,已成功地获得了抗褐稻虱的杂种后代。并根据飞虱在抗虫植株上的生存率、群体建立、蜜露量和稻株的受害级别等指标与感虫对照种TN1上的差异显著性作比较,综合评定杂种后代对褐稻虱的抗性机制。结果表明,测试的N482(A)/101392组合的F_5、F_6、F_7和H_4等几个后代对褐稻虱的抗性机制均为抗生性。  相似文献   
112.
以6个超级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初步研究了两种氮肥用量条件下对水稻产量性状和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纯氮360 kg/hm2与施纯氮180 kg/hm2相比,水稻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增加,单株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1 hm2稻田减产6.2%~10.3%。氮肥施用量过高,造成水稻生育后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水稻纹枯病和烟煤病危害加重,尤其是易引起腐生性煤炱菌的滋长。  相似文献   
113.
超级稻病虫发生特点及其药剂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级稻从孕穗末至齐穗期如遇上连续阴雨天,稻曲病大发生,纹枯病发生较普遍;二化螟、稻飞虱发生量大,危害较重。在超级稻大田生长期,抓住施药适期,选用高效、内吸、广谱、环保型农药,进行3~4次防治,可有效防控病虫危害,达到节本增效、减少农药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4.
杂草稻对粳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同期播种情况下,和粳稻相比,杂草稻出苗时的叶片更肥长、营养生长期的植株更高、分蘖数多达4倍以上。不同生物型杂草稻的落粒性差异较大。杂草稻密度愈高对栽培粳稻的产量影响愈大。  相似文献   
115.
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机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水稻品种抗白背飞虱的抗生反应及植株体内化学成分与抗性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抗生性反应中,抗性品种Ptb33、N22、Mudgo、包选2号、南京14、HA79317使白背飞虱取食量减少、成活率降低、繁殖少、发育慢等一系列不良现象,导致种群数量下降。抗性水稻体内游离氨基酸总量、天门冬氨酸、苏氨酸及可溶性糖等营养成分含量和白背飞虱取食率极相关,相关系数为0.809-0.916。抗、感植株体内单宁、草酸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而次生代谢物苯酚含量却差异明显。因此,抗性水稻体内游离氨基酸总量及可溶性糖等含量低和苯酚含量高可能是抗生性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6.
转hrf1基因水稻对稻曲病抗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注射接种法测定9个转hrf1基因水稻品系对稻曲病的抗性,结果表明B12-2m、B12、HTRP2和NJH12转基因系对稻曲病的抗性有显著提高,其中NJH12对稻曲病的抗性表现最突出。在江苏南京和安徽潜山两地的田间测定结果显示NJH12对稻曲病的抗性表现明显,与对照相比防效提高65%以上。用RT-PCR测定抗病转基因系中防卫基因的表达,在抗病转基因系中,Ospr1a、Ospr1b和PAL等防卫反应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强。转hrf1基因水稻可能通过诱导防卫反应基因的表达提高水稻对稻曲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17.
为建立水稻穗颈瘟准确的鉴定技术,在黑龙江省人工气候室完成发病条件鉴定试验,结合田间病圃完成接种条件鉴定试验.结果显示,在人工气候室内,自然光源下、环境温度26℃、相对湿度≥90%、水稻孕穗末期用5号或6号针头注射接种的鉴定效果最佳,供试水稻品种平均发病率为92.22%.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的前提下,试验点田间接种的效果也...  相似文献   
118.
双唑草腈对双季水稻田杂草的防效及后茬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测定了双唑草腈及其与苄嘧磺隆、五氟磺草胺和扑草净混用对双季水稻田杂草的防效,并评价了双唑草腈对水稻及后茬作物的安全性。结果表明:2%双唑草腈GR对双季水稻田杂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10、315和420 g/hm~2处理药后30、45 d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类杂草的防效均在87%以上,低剂量140 g/hm~2处理药后30、45 d对双季水稻田禾本科杂草和阔叶类杂草防效均在75%以上。2%双唑草腈GR 140、210、315和420 g/hm~2处理对后茬作物小白菜、马铃薯、小麦、紫云英和冬季油菜生长安全。2%双唑草腈GR以140、210 g/hm~2分别与苄嘧磺隆或五氟磺草胺混用,药后30、45 d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防效均在93%以上,显著优于2%双唑草腈GR相应浓度的单剂处理,其中2%双唑草腈GR 210 g/hm~2+10%苄嘧磺隆WP 30 g/hm~2混用可以达到2%双唑草腈GR 315 g/hm~2处理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单独施用50%扑草净WP 450 g/hm~2对双季稻田禾本科杂草的防效较差,其与2%双唑草腈GR混用后防效显著提高,但对水稻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综上,双唑草腈及其与苄嘧磺隆、五氟磺草胺混用对双季水稻安全,可在双季水稻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9.
中国水稻害虫治理对策的演变及其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水稻害虫的变迁、相应的对策演变,从中了解、总结害虫发生与人类治虫对策之间的因果渊源,指出只有师法自然、通过生态工程实施生态治理技术才能持续双赢。  相似文献   
120.
水稻病虫危害损失和防治效益评估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8年笔者在早稻、晚稻生长期间进行防治与不防治对比试验。分析试验数据得出:全程不防治平均减产51.26%,常规防治平均增产113.14%,常规防治平均收益4498.58元/hm2,比全程不防治增86.12%,平均投入产出比1:5.18。拟合出单虫或单病在定局时的发生量(或发生率)与其危害损失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稻飞虱每丛虫量(X)与损失率(Y)之间关系式为Y=8.7654+0.0881X;稻纵卷叶螟卷叶率(X)与损失率(Y)之间关系式为Y=1.9341+0.2851X;二化螟发生率(X)与损失率(Y)之间关系式为Y=1.4182+1.0407X;稻瘟病白穗率(X)与损失率(Y)之间关系式为Y=0.3765+0.9004X;纹枯病病株率(X)与损失率(Y)之间关系式为Y=-2.4469+0.2829X,相关分析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