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81.
陕西省气温降水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深入认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气温、降水响应及变化趋势,通过采用距平分析、线性趋势法、5年滑动平均、Mann-Kendall突变检验以及滑动t检验方法,分析近50年陕西省气温降水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陕西省1960—2009年气温的年际和季节变化以年平均气温、春季、秋季和冬季平均气温的显著升高、及冬季和秋季的较早增暖突变为特征;降水量的年际和季节变化以年降水量、春季和秋季降水量显著减少,夏季和冬季降水量显著增加,以及春季降水量的较迟减少突变、夏季降水量的较早增加突变为特征。近50年陕西省气温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趋势符合中国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82.
用奇异普(SSA)结合Mann—Kendall法分析了图们江流域近50年气温变化的周期振荡和长期趋势,结果表明,图们江流域的气温有明显的周期振荡,这些周期主要是10个月、39个月和24个月;突变发生在1972年,1972年以后年平均气温距平值由1972年以前的-0.36℃上升为0.22℃.1972年以前呈波动下降趋势,1972年以后呈上升趋势,但1953-2002年总体上表现为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3.
为揭示黄河流域重要的产沙支流皇甫川在新时期水沙如何变化,采用Mann-Kendall检验、Pettitt检验及Morlet小波变换,分析了皇甫川流域1955-2013年水沙变化的趋势、突变和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99%显著性水平下,皇甫川流域的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呈显著减少趋势,且径流量的减少大于输沙量的减少,进入21世纪以来,水沙年际变异更为显著;径流量、输沙量序列一级突变点均发生在1984年,二级突变点有所不同,年输沙量序列突变时间(2003年)晚于年径流量序列突变的时间(1998年);水沙演化过程中均存在4个尺度的周期变化,分别为22~32,13~21,7~12,3~6 a和23~32,13~22,7~12,3~6 a;在径流量和输沙量整体减少的趋势下,2011-2020年径流量将处于相对偏丰阶段,而输沙量在2013-2018年将处于相对偏多沙时期.研究表明,皇甫川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减少是气候的暖干化和渐强的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措施是水沙减少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4.
浑善达克地区年均温度空间上变异表现为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近60年年均温度呈上升趋势,区域间温度差逐渐缩小。年降水量地域间差异较大,自东向西递减;近60年降水量变化总趋势不明显,但波动性较大。Mann-Kendall检验表明,浑善达克地区5个气象站点年均温度在20世纪70~90年代发生突变;除阿巴嘎旗以外,20世纪60年代以后,浑善达克地区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说明整个研究区域趋于干化。以朱日和与二连浩特为代表的西部地区,较东部有明显暖干化趋势,生态环境脆弱。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浑善达克地区气候暖干化趋于一致,需及时调节生产生活模式,减轻气候变化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5.
基于福建省10个气象站2000—2013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应用Sen's斜率估计法和Daniel趋势检验法分析了4个气象因子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分布,采用Pettitt突变检验法检测突变点的发生.结果表明:在年际和季节变化的趋势中,东南沿海地区的风速显著减弱,西北部地区显著增强;南部地区夏天和秋天的相对湿度显著降低;降水的年际和季节变化不显著;全省气温升高突变集中在2011年;此外,虽然冬天和春天的气温越来越低,夏天气温越来越高,但趋势缓慢不显著,表明福建省气温整体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6.
SUI Xiaolin 《干旱区科学》2016,8(3):453-461
Weedy plants affect the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function as well as the crop and fodder plant production. However, adequate management requires detailed knowledge of the taxonomic identity of these plants. Here, we focused on a hemiparasitic Pedicularis species(Orobanchaceae), which occurs at high densities and results in significant biomass reductions in forage grasses in Bayanbulak Grassland of Xinjiang. The identity of this target species is not clear, with conflicting reports in publications and in herbarium collections. Hence, clear and management-relevant information on demography and reproductive ecology is difficult to be obtained from the literature. Therefore, we analyzed field and archival materials collected from Xinjiang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identity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target species. Morphological analyses suggested that the populations at Bayanbulak Grassland should be Pedicularis kansuensis Maxim. rather than P. verticillata L. which has been accepted in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Phylogenetic analysis with a combination of three barcodes(mat K, rbc L and trn H-psb A) uniting a clade of P. kansuensis and individuals from Bayanbulak Grassland populations with 100% bootstrap support, confirmed the target species to be P. kansuensis. Anatomical investigations and field observations showed that the target species is an annual or biennial herb, which also fits with the life cycle as P. kansuensis. Based on archive material and field observations, we verifi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P. kansuensis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Tianshan Mountains of Xinjiang. 相似文献
87.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呼和浩特市生长季地温的影响,使用呼和浩特市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20年5~80 cm土壤不同土层逐月平均温度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小波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该地区60年地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生长季平均地温呈显著升高趋势,增幅为0.21~0.59℃/10 a。不同土层平均地温的年际变化特征也呈上升趋势,经历了“冷—暖”的演变过程。20世纪60、70年代为冷期,80年代冷暖交替,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为暖期。地温变化普遍具有5~10 a周期。5~80 cm土层平均地温分别在1990、1986、1986、1988、1998、2005年发生突变,20 cm土层平均地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更敏感。 相似文献
88.
利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非参数相关检验、距平累积和有序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朝阳地区1953-2010年汛期降水量的序列资料进行趋势检验、周期变化及突变点分析。结果表明,朝阳地区汛期降水量存在显著的递减趋势,倾向率为-12.56 mm/10a,存在8-9年的周期变化和18年的准周期变化,且在1980年发生显著突变,在此之后,年平均降水量减少了12.5%。非汛期降水量变化较平稳,有微弱的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89.
河北燕山山区径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河北燕山迎风区与背风区主要代表水文站1956—2005年的实测径流资料,采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方法和小波分析法来分析研究燕山山区径流的突变性及其周期性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近50年来,燕山山区的迎风区与背风区年径流量均出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中背风区突变主要发生在1972、1985年,迎风区则主要在1977年发生一次较大的突变;且背风区与迎风区年径流序列均主要存在25~32,5~8年的变化周期。利用降雨和径流的双累积曲线,定量分析降雨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贡献率,得出在变化期内,人类活动和降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贡献率分别为67.86%和32.14%,说明人类的活动是1978—2005年径流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0.
利用1953—2014年桓仁站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高斯滤波、Mann-Kenda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桓仁地区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特征、变化趋势及周期振荡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桓仁地区年极端最高气温主要出现在每年的5—8月,其中7—8月出现次数最多;年极端最低气温主要出现在每年的12月至翌年3月,其中1月出现次数最多。桓仁地区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均有随时间升高的趋势,极端低温的升温趋势较为显著,以1.2℃/10年的速度显著升高。并且,桓仁地区的极端最低气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有一次明显的突变,突变前桓仁地区极端最低气温偏低,突变后转为偏高。桓仁地区的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存在较为明显的低频振荡特征,二者均存在明显的准20年周期,并且二者都存在准5年的高频振荡特征,另外,桓仁地区的极端高温还存在着明显的准10年振荡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