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33篇
  免费   1070篇
  国内免费   3894篇
林业   1245篇
农学   4479篇
基础科学   261篇
  2767篇
综合类   11108篇
农作物   4882篇
水产渔业   442篇
畜牧兽医   1311篇
园艺   1347篇
植物保护   755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285篇
  2022年   435篇
  2021年   496篇
  2020年   583篇
  2019年   610篇
  2018年   500篇
  2017年   762篇
  2016年   1026篇
  2015年   896篇
  2014年   1569篇
  2013年   1821篇
  2012年   2174篇
  2011年   2267篇
  2010年   1869篇
  2009年   1840篇
  2008年   1694篇
  2007年   1615篇
  2006年   1327篇
  2005年   1039篇
  2004年   809篇
  2003年   649篇
  2002年   510篇
  2001年   459篇
  2000年   381篇
  1999年   352篇
  1998年   300篇
  1997年   297篇
  1996年   295篇
  1995年   246篇
  1994年   246篇
  1993年   198篇
  1992年   192篇
  1991年   169篇
  1990年   153篇
  1989年   130篇
  1988年   90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4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21.
The eating quality of cooked rice is important and determines its market price and consumer acceptance. To comprehensively describe the variation of eating quality in 183 rice germplasm accessions, we evaluated 33 eating-quality traits including amylose and protein contents, pasting properties of rice flour, and texture of cooked rice grains. All eating-quality traits varied widely in the germplasm accessions. Principal-components analysis (PCA) revealed that allelic differences in the Wx gene explained the largest proportion of phenotypic variation of the eating-quality traits. In 146 accessions of non-glutinous temperate japonica rice, PCA revealed that protein content and surface texture of the cooked rice grains significantly explained phenotypic variations of the eating-quality traits. An allelic difference based on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which was located near a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 on the short arm of chromosome 3, wa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ces in the eating quality of non-glutinous temperate japonica ric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eating quality is controlled by genetic factors, including the Wx gene and the QTL on chromosome 3, in Japanese rice accessions. These genetic factors have been consciously selected for eating quality during rice breeding programs in Japan.  相似文献   
122.
黄蝉属(Allamanda L.)植物是重要的观赏植物。综述了黄蝉属植物种质资源及其系统学、生理生态特性、药理作用、杀虫活性和栽培繁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归纳总结该属植物在园林中的配置应用情况,并对该属植物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3.
麦瓶草幼苗是当地人们喜食的野菜,俗称馉饳菜.本试验对其生长发育性状和种子发芽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麦瓶草的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麦瓶草种子在低于15℃时播种,可以迅速发芽,在年前形成幼苗,年后为产品形成期,至3月底采收结束.麦瓶草种子寿命较短,为短命种子,只有当年采收的种子才萌发良好,陈种子发芽率极低.种子发芽整齐度高,萌发期3~5 d,光照对发芽过程没有影响,为中光性.  相似文献   
124.
研究确立了乙腈为分散萃取溶剂,以羧基化双壁碳纳米管(DWCNTs-COOH)和石墨化碳黑(GCB)为基质分散材料的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样品中噻虫胺残留基质分散萃取前处理方法,建立并优化了乙腈等度洗脱的HPLC残留样品外标定量方法。结果表明,优化色谱条件下,噻虫胺标准样品的色谱保留时间为6.258 min,在0.05~100 mg/L范围内与对应色谱峰积分面积线性响应良好,回归方程为y=4.948 2x-1.316 9(R~2=0.999 7),噻虫胺在菠菜样品中0.1、0.5和5.0 mg/kg 3个水平的添加回收率均在85%以上,各添加水平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7%,该色谱条件下仪器检出限为0.052 7μg/L,方法的最低检测量为0.015 mg/kg。表明该残留样本前处理方法和样品检测方法简便、高效、经济、可靠,可满足噻虫胺在菠菜中的残留定量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25.
句子的功能所实现的交际任务是传递信息。根据话语信息传递和语言交际功能理论原则,通过甄选科技英语相关例证作为分析语料,从英语的科技文体视角探析了疑问句在科技英语信息推进中的五大作用,同时指出了解这些相关作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6.
127.
陆地棉ZF-HD蛋白的全基因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F-HD(Zinc finger-homeodomain)蛋白属于同源异型盒蛋白家族,在动植物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手段,研究陆地棉标准系TM-1基因组中ZF-HD蛋白的数目、亚细胞定位、染色体分布、基序、进化关系和组织表达情况。TM-1中共有35个Gh ZHD蛋白成员,且大部分成员定位到细胞核内;分布在20条染色体和2条Scaffold上,且具有11对直系同源基因;进化树分析表明,TM-1基因组中的ZF-HD蛋白大致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间具有类似的基序类型和排列顺序;大部分Gh ZHD基因在胚珠和纤维组织中表达,还有部分基因在根、茎、花、蕾和分生区中表达,在叶和愈伤组织中表达的基因最少。  相似文献   
128.
叶片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优良的叶片形态有利于塑造理想的株型,提高光合效率。为了研究叶片形态建成的分子机制,自水稻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筛选获得1个叶片半卷曲的卷叶突变体(roll leaf mutant,命名为rlm1),突变体rlm1主要特征为成熟叶片沿中脉向内卷,叶片最终卷成直立半圆筒状,叶片卷曲度达0.64,叶片直立参数达95,且光合效率显著优于野生型。通过图位克隆技术,确定突变体rlm1突变位点位于LOC_Os03g06654基因的第1个内含子,LOC_Os03g06654基因编码黄素单氧化酶(flavin-containing monooxygenase),RT-PCR表达分析表明LOC_Os03g06654基因因T-DNA插入而导致完全失活。该基因与已报道的水稻卷叶基因Os COW1(Constitutively Wilted 1)为等位基因,而且突变体rlm1所表现的农艺性状均佳,可期待利用该突变体进行高光合的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129.
为获得丰富的艾纳香内生真菌资源,筛选出抗性生防菌株,用于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发现,通过水琼脂法对海南产艾纳香进行内生真菌分离,通过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和分析。采用滤纸片法评价内生真菌发酵产物对细菌的抑制活性,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评价艾纳香内生真菌对植物炭疽菌的拮抗作用。本研究共分离鉴定出191株内生真菌,分属于27属,45种,其中优势菌属为DiaportheParaphomaEctophomaPenicilliumTalaromycesHypoxylonPhomopsisColletotrichumFusarium。抗细菌活性结果显示,ClonostachysFusariumDiapothe属活性较强。抗炭疽病菌试验显示,TalaromycesEctophomaPenicillium属活性较强。本研究初步探讨了海南产艾纳香内生真菌种类的多样性,并首次对其进行了抗病原菌活性筛查,获得的活性菌株可作为微生物源菌剂开发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30.
邹毅  方基胜  高伟 《湖北农业科学》2016,(16):4193-4197
为比较制造橡木桶用木材的微观结构特征,选用10种橡木(Quercus L.)为试验材料,通过显微镜观察橡木的导管、木射线和轴向薄壁组织,分析常见橡木的共性与个性。结果表明,栓皮栎(Q.variabilis Bl.)导管内侵填体较少,液体流透性比较高;美国红橡(Q.rubra L.)管孔较大,与外界的空气接触过多,二者均不适合制造橡木桶。夏橡(Q.robur L.)、卢浮橡(Q.sessiliflora Salisb)、孚日橡(Q.pendunculata L.)、无梗花橡[Q.petraea(Matt.)Liebl.]、星毛橡(Q.stellata Wangenh)、美洲白橡(Q.alba L.)、沼生白橡(Q.bicolor Willd.)、蒙古栎(Q.mongolica Fisch.ex Ledeb)这8种橡木适合制造橡木桶,其共同特征是有合适的管孔大小,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可以与外界空气发生微氧反应;有丰富的侵填体,可以堵塞橡木桶内壁管孔,降低气体和液体在木材中的渗透性,从而保证陈酿过程中酒的口感。10种橡木的木射线和轴向薄壁组织无明显区别。为此,橡木的导管大小和侵填体多少是判定是否适合制造橡木桶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