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98篇
  免费   1218篇
  国内免费   2645篇
林业   2271篇
农学   1886篇
基础科学   2986篇
  4716篇
综合类   9830篇
农作物   786篇
水产渔业   913篇
畜牧兽医   1508篇
园艺   326篇
植物保护   1139篇
  2024年   294篇
  2023年   644篇
  2022年   921篇
  2021年   851篇
  2020年   919篇
  2019年   1011篇
  2018年   686篇
  2017年   1025篇
  2016年   1228篇
  2015年   1100篇
  2014年   1166篇
  2013年   1274篇
  2012年   1628篇
  2011年   1674篇
  2010年   1380篇
  2009年   1293篇
  2008年   1221篇
  2007年   1284篇
  2006年   1096篇
  2005年   915篇
  2004年   717篇
  2003年   584篇
  2002年   462篇
  2001年   354篇
  2000年   335篇
  1999年   308篇
  1998年   276篇
  1997年   272篇
  1996年   234篇
  1995年   231篇
  1994年   187篇
  1993年   164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46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了掌握烦夜蛾幼虫在甘薯田的空间分布和种群特征,2015年对不同发生密度田块进行了调查,取得8组样本资料,采用6个聚集度指标和Iwao的m*-m回归分析法、Taylor的幂法则等,对其空间分布型和田间理论抽样数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烦夜蛾幼虫在甘薯田间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着幼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大。环境因子是导致烦夜蛾幼虫聚集分布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幼虫虫口密度调查的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N=1.96~2/D~2(1.3102/m+0.6255)和序贯抽样模型T_n=1.3102/(D~2-0.6255/n)。  相似文献   
72.
陈利星  陈绘画  周钦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81-17282
[目的]检测马尾松蛀干类害虫2006~2010年,林间种群数量是否具有混沌特性。[方法]利用前馈神经网络分析马尾松蛀干类害虫林间种群数量的复杂性动态。[结果]前馈网络模型估计的最大Lyapunov指数为0.0128,说明马尾松蛀干类害虫林间种群序列存在混沌现象。[结论]马尾松蛀干类害虫的数量与前一次或前几次观测值密切相关,可用重构相空间的方法预测下一次观测值。  相似文献   
73.
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 of soil-water extracts is commonly used to assess soil salinity. However, its conversion to the EC of saturated soil paste extracts(ECe), the standard measure of soil salinity, is currently required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lthough many regression models can be used to obtain ECe from the EC of soil-water extracts, the application of a site-specific model to different sites is not straightforward due to confounding soil factors such as soil texture. This study was...  相似文献   
74.
对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 线叶菊(Filifolium sibiricum)草地中贝加尔针茅、麻花头(Serratula centauroides)、日荫菅(Carex pediformis)和菊叶委陵菜(Potentilla tanacetifolia)4种主要植物的盖度、频度和植被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①通过SPSS的聚类分析,实验区草地可以划分为3个草地退化系列,即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②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增强,贝加尔针茅的盖度、频度和指数表现出降低的趋势,麻花头与日荫菅的盖度、频度和植被指数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菊叶委陵菜盖度、频度和植被指数则表现出增加的趋势;③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3个不同退化系列的草地变化可通过 Y1=0.020 5X1 0.003 9X2 - 0.003 2X3 0.003 9X4 - 47.245 6;Y2=0.005 4X1 0.005 2X2-0.003 4X3 0.011 9X4-16.734 1;Y3=0.002 2X1 0.003 5X2-0.001 6X3 0.004 6X4-3.854 8(其中,Y表示最终的变化值,X1,X2,X3,X4分别表示草地最优状态时贝加尔针茅、麻花头、日荫菅和菊叶委陵菜4种植物的指数)来反映.  相似文献   
75.
依据田阳县2002—2012年水稻纹枯病观测田的病情系统调查记载表数据,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100对数据,构建了病情指数y与病株率x数学预测模型y=0.2919x-0.1478(%,0〈x〈20),应用于预测预报时可减少调查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6.
77.
根据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借助PD plus软件,在对肉鸡生产系统的分析基础上,对肉鸡生产的微机化研究作了初步探讨。重点是肉鸡生产系统辨识和系统反馈结构流图的绘制,因为建立模型的立足点在于肉鸡生产规模的变化是一个动态非平衡过程,这个过程是由其内在的反馈结构所决定。最后,从模型的内、外部作了可信度检验。  相似文献   
78.
为研究在固定施肥模式下速效钾的累积量的变化,采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实施试验,建立了松嫩平原黑土区土壤速效钾与农肥,化肥和秸秆为实验因子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要使每667m2速效钾保持在适宜的230~270mg/kg水平上,应在5年中施用农肥832~1121kg,化肥34~947.8kg,秸杆93~122kg。  相似文献   
79.
为进一步探讨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区草本植物护坡机理,选取西宁盆地长岭沟流域自建试验区,通过设计2种不同坡形和选取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生长的3种草本植物,采用野外试验区人工模拟降雨方法,首先分析了坡面土壤水文参数(土壤入渗、坡面土体含水量)分布变化,进而探讨了影响种植草本坡面土壤水分入渗的主要因素与特征,最后对坡面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进行模型模拟与评价。结果表明:种植垂穗披碱草阶梯形边坡产流时间相对最晚,直形裸坡阶段产流量最大,其最大阶段累积径流量在降雨试验40~45 min时,为17 730 mL;2种坡形边坡坡面平均稳定入渗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阶梯形种植垂穗披碱草边坡(0.519 mm/min)、直形垂穗披碱草边坡(0.423 mm/min)、直形老芒麦边坡(0.422 mm/min)、直形细茎冰草边坡(0.318 mm/min)、阶梯形裸坡(0.321 mm/min)和直形裸坡(0.192 mm/min),且种植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边坡土体含水量在地表以下0—50 cm增幅相对最高,说明种植草本有助于边坡土体内部水分入渗。在此基础上,采用Horton模型、Kostiakov模型和通用经验模型进行坡面土壤水分入渗模拟,结果表明直形边坡土壤水分入渗过程以Horton模型和通用经验模型的拟合效果相对较为理想;阶梯形边坡则以Horton模型得到的土壤水分入渗拟合效果相对最优;最后,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区内边坡土壤水分入渗特性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有机质与植被覆盖度,且土壤有机质与初始入渗率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为0.986),植被覆盖度与稳定入渗率间则呈极显著相关关系(R2为0.997)。研究结果对于科学有效防治高寒半干旱区水土流失以及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及坡形水土保持能力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0.
漩涡泵内部不稳定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漩涡泵内部流场对其外特性的影响,采用RNGk-ε湍流模型和结构化网格技术对漩涡泵内部非定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漩涡泵流道内压力变化呈直线分布;流道内纵向漩涡随流量的增大而减小,径向漩涡周期性地脱离叶片被液流带走且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大;设计工况下,各监测点处压力脉动变化呈周期性分布,从流道进口到出口压力脉动幅值逐步增大;不同工况下,叶片通过频率是压力脉动的主频,其对应的压力脉动幅值随流量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