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30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7篇
  177篇
综合类   84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49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71.
太湖旱地非点源污染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太湖地区旱地氮磷向水体排放的年负荷。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典型旱地氮磷向水体迁移的年负荷分别为12.66,4.05 kg/hm2,分别约占年施肥量的5.6%和4.1%。示范区内旱地氮磷向水体迁移的年总量为3.86 t和1.24 t。NO3-—N和PN是氮流失的主要形式,应重点控制NO3-—N和PN的流失;而PP是磷流失的主要形式,占总磷的76%,是控制的重点。氮磷向水体迁移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夏季和秋季为氮磷高负荷季节,6—11月占全年氮磷输出总量的83.4%和79.8%。在当前的非点源污染治理中,应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农田养分流失。  相似文献   
372.
霍林河流域湿地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的渐变过程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研究了霍林河流域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的面积动态变化以及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渐变过程,结果表明1986~2000年期间自然湿地的面积呈缩减变化,而人工湿地面积则呈增长变化;1986~1996年期间除河流湿地没有发生渐变过程外,其它类型湿地之间普遍存在着渐变过程,其中沼泽的渐变过程最为显著,表现为大幅度缩减,而滩地、湖泊、水库坑塘和水田在渐变过程中则表现为增加变化。1996~2000年期间各类型湿地之间普遍存在着渐变过程,但不同的是,沼泽湿地面积在渐变过程中表现为大幅度增加,而河流、滩地、湖泊和水库坑塘却表现为大幅度缩减;同时沼泽、滩地、湖泊以及水库坑塘在此期间都有向水田发生转变,表明人类的活动范围在不断的扩展,对湿地的开垦力度也在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373.
GLEAMS模型在我国东南地区模拟硝氮淋失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我国东南亚热带地区农业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硝氮渗漏淋失实测数据检验了GLEAMS(Groundwater Loading Effects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s)模型在该地区的适用性。通过现场试验和实地调查并结合模型手册,获取模型所需的水文和营养盐参数,参考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结果对模型进行调试。结果表明模型对水稻田除外的其它土地利用方式的硝氮渗漏淋失模拟效果较好。水稻田渗漏模拟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在于模型的水分平衡方程不能反应水稻田长期淹水的实际情况。模型模拟结果的精度可以接受,从而验证了GLEAMS模型在该流域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74.
漫岗黑土区坡耕地中雨季浅沟发育机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典型黑土区雨季的浅沟侵蚀非常严重,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分析坡耕地中浅沟的发育机制以及浅沟造成的实际水土流失量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在典型黑土区3年的野外调查,结合坡长小区的试验观测资料,分析了雨季浅沟的发育机理,结果表明:由微地形起伏以及不合理的耕作方式造成的一定范围内的水流汇集是漫岗黑土区发生浅沟侵蚀的主要原因,集水线处垄沟内的泥沙淤积使该处的水道连通是诱发浅沟侵蚀的直接原因;而只量算浅沟体积得到的侵蚀量并不能真实的反映浅沟侵蚀实际的破坏力,其汇水坡面上的侵蚀量也相当客观,甚至大于沟道的侵蚀量。  相似文献   
375.
Long-term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and water quality may be threatened by inadequate land management. Carbon (C) losses at the catchment scale largely depend on land use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Abelar” farm (A Coruña, NW Spain), swine slurry was directly discharged during a period of about 30 years onto agricultural maize fields and rangeland under cattle production. In 1998, the agricultural fields and rangeland were planted to stands of Eucalyptus globulus. 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was to assess the concentrations and losses of total, inorganic, and organic carbon at the outlet of a small catchment (10.7 ha) in the period from March 2007 to December 2010. Nearly 190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specifically eleven in 2007, sixty-eight in 2008, fifty-six in 2009, and fifty-three in 2010. Total runoff volumes from the catchment were also measured during the 3.7-year study period. Except for a peak recorded in November 2008, total carbon values (TC) ranged from 1.51 to 6.14 mg L?1, total inorganic carbon (TIC) varied between 0.54 and 3.30 mg L?1, and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was between 0.38 and 2.83 mg L?1; the exception was due to an occasional pig slurry discharge occurring in 2008, which drove the greatest values of the three carbon forms. The season of the year influenced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organic, and inorganic carbon. Total, organic, and inorganic carbon loads exported at the catchment outlet were estimated at the monthly and yearly time scales. Overall, 10 years after planting to the forest, dissolved and total carbon losses were rather small.  相似文献   
376.
报道了川中丘陵区小流域产沙塘库沉积研究的初步结果。研究表明,南充流溪河流域内平均小流域淤沙模数762t/(km2.a),淤沙模数随流域面积增大而减少的趋势不明显,小流域泥沙输移比显然远高于前人报道的0.10~0.27,土壤侵蚀速率远低于全国第2次遥感普查值3000~5000t/(km2.a)。  相似文献   
377.
黄土丘陵沟壑区淤地坝建设效益与存在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韭园沟流域是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小流域,1953年被确定为水土保持试验、示范基地,并开展了以沟道淤地坝建设为主要措施的小流域综合治理。50a来取得了显著的拦泥淤地增产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淤地坝建设起到了典型引路作用。分析了淤地坝建设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可为今后大规模的沟道淤地坝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78.
泥石流流域产流产沙与其他流域产流产沙不同 ,有其独特的特点。以云南东川蒋家沟为例 ,研究人工降雨下的小坡面产流产沙 ,自然降雨下的大坡面产流产沙 ,降雨的流域无泥石流时产流产沙和降雨的流域有泥石流时产流产沙 ,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 ,并分别对比了各种情况下产流和产沙实测值与计算值 ,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379.
山东省临沂市林下经济现状与可持续生态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林下经济的概念和特点,分析研究了临沂市林下经济类型及模式、存在困难与问题、发展优势,提出了可持续生态发展临沂市林下经济的技术途径和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380.
为了解岷江下游11种杂草不同部位(根、地上部)中5种重金属(As、Cd、Cu、Pb、Zn)的含量特征,选取五通桥段典型集水区,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该区杂草对重金属的富集和转运能力.结果表明,集水区土壤除Cd污染严重外,整体污染较轻.11种草本植物重金属含量为Zn> Pb> Cu> As> Cd,且根系都对As有明显的滞留效应.淡竹叶、巴天酸模、一点红、云南海金沙、铁芒箕、麦冬、绣球藤、酸浆草和蜈蚣草植株都存在地上部均有2种或者2种以上的重金属含量高于根部.11种杂草对重金属As富集能力都不强,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小于1.铁芒箕和蜈蚣草对重金属Cd、Cu、Pb、Zn,淡竹叶、一点红、云南海金沙和酸浆草对Cd、Pb、Zn,麦冬对Cd和Cu,绣球藤对Cd和Zn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都大于1,这些植物均具有超富集植物的一些重要特征,具有成为超富集植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