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30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7篇
  177篇
综合类   84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49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31.
雨水集蓄设施经济容积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不同时段雨水的集蓄和利用同步考虑,根据水量平衡原理,计算各时段的水量盈缺状况,进行调蓄计算,确定了人畜饮水工程和农田补灌工程中雨水集蓄设施经济容积的计算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实例演示。  相似文献   
332.
 采用坡度、土壤侵蚀强度和地貌部位等指标,对黄土丘陵区马家沟流域1990年和退耕后近10年的2008年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1)退耕还林作用影响下,1990—2008年间,流域中农用地减少了11.74%,林地增加了11.54%,园地增加了1.82%,主要发生在>15°陡坡地段;2)马家沟流域土地利用相对合理指数由1990年的0.64变为2008年的0.67;3)2008年农、林、草主要地类占流域面积分别为21.17%、19.57%和56.62%。农用地类型中,高适宜性地类(适宜性指数A>0.8)和中适宜性地类(0.5≤A≤0.8)面积分别为1.31%和21.27%,低适宜性地类(A0.7)、中(0.5≤A≤0.7)、低适宜性(A0.7)和中适宜性(0.4≤A≤0.7)地类面积分别占24.87%和75.13%。  相似文献   
333.
DEM栅格分辨率对丘陵山地区定量土壤-景观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的定量土壤-景观模型的精度依赖于DEM栅格分辨率,而DEM栅格分辨率如何影响土壤-景观模型及其预测精度目前研究较少。以西南丘陵山地区一典型汇水盆地为研究对象,以该区2.5、5、10、20和30 m DEM为基础,利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建立起研究区不同分辨率下的定量土壤-景观模型,并应用这些模型预测研究区内土壤表层碱解氮含量的空间分布,进而比较DEM不同分辨率下土壤-景观模型及其预测精度。结果表明,随着DEM栅格分辨率的降低,比汇水面积、地形湿度指数的均值逐渐增加;平均坡度逐渐降低;曲率变化的范围逐渐减小。地形指数的这一变化规律对土壤-景观模型及其预测结果产生显著影响,模型的校正决定系数、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都以5 m栅格分辨率为转折点,分辨率低于5 m,模型的校正决定系数显著减小,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34.
Abstract

Dairy farming regions are important contributors of nitrogen (N) to surface waters. We evaluated the N budget and relationships to riverine N exports within the Shibetsu River catchment (SRC) of a dairy farming area in eastern Hokkaido, Japan. Five drainage basins with variable land-cover proportions within the SRC were also evaluated individually. We quantified the net N input (NNI) to the catchment from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put (atmospheric deposition, chemical fertilizers, N fixation by crops and imported food and feed) and the output (exported food and feed, ΔS liv and ΔS hu, which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in livestock and human biomass, respectively) using statistical and measured data. Volatilized ammonia (NH3) was assumed to be recycled within the catchment. The riverine export of N was quantified. Agricultural N was a dominant source of N to the SRC. Imported feed was the largest input (38.1?kg?N?ha?1?year?1), accounting for 44% of the total inputs, followed by chemical fertilizers (32.4?kg?N?ha?1?year?1) and N fixation by crops (13.4?kg?N?ha?1?year?1). The exported food and feed was 24.7?kg?N?ha?1?year?1 and the ΔS liv and ΔS hu values were 7.6 and 0.0?kg?N?ha?1?year?1, respectively. As a result, the NNI amounted to 54.6?kg?N?ha?1?year?1. The riverine export of total N from the five drainage basins correlated well with the NNI, accounting for 27% of the NNI. The fate of the missing NNI that was not measured as riverine export could possibly have been denitrified and/or retained within the SRC. A change in the estimate of the deposition rate of volatilized NH3 from 100 to 0% redeposited would have decreased the NNI by 37%, although we believe that most NH3 was likely to have been redeposited.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our focus should be on controlling agricultural N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s well as on evaluating denitrification, N stocks in soil and the fate of NH3 volatilization in the SRC.  相似文献   
335.
裴艳岭  齐善忠 《绿色科技》2013,(11):163-165
借助RS和ArcGIS的统计分析功能,得到了1987年和2010年两年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对比发现:在近20年的时间内,耕地和城乡建设用地是变化最为明显的两种用地类型,而且变化数值相当,探讨了引起两种用地类型变化的最主要的原因,即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另外从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出发,定性地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336.
流域雨水资源化目标潜力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流域雨水资源为研究对象,阐述了雨水资源的概念与内涵,给出了雨水资源化中理论潜力、现实潜力与目标潜力的定义及其算法。依据流域雨水资源化目标潜力计算原则,在分析流域需水类型的基础上,列出了模型中的10类目标函数,利用目标规划法建立模型即可对目标潜力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337.
介绍了地下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以及解析单元法基本原理,以地下水流运移至水源井的时间长短为标准,利用解析单元法对龙口市的2个地下水源地进行了保护区划分,并针对不同级别保护区提出了地下水保护的具体措施。对龙口市今后制订地下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及城市规划等政策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其它地区地下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38.
旱地春小麦集雨补灌增产机制初探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查明集雨补灌对不同种植模式小麦的增产机理,于1998年在甘肃中部旱农区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少量灌水使沟播春小麦出苗率提高,小穗数及穗粒数增加;在植株生长的需水关键期补灌,小麦叶面积增大,叶绿素含量提高,地上部干物质及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有效小穗数及穗粒数增多,穗粒千重及千粒重增大,最终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提高。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提高是旱田补灌作物增产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339.
扎龙湿地对乌裕尔河流域水文特征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域的地表径流是河滨湿地的主要补给水源,对于其生态系统的演变起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对乌裕尔河流域的水文特征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阐述了这种水文特征对扎龙湿地景观、水质、生物及生态功能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维持湿地健康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3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