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8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4篇
  6篇
综合类   203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01.
通过搜集史料,对明清时期晋北地区蝗虫灾害发生的统计特征及其与其它灾害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明清时期晋北地区蝗灾分布呈不均衡性,发生次数较多的时段为1340~1359,1520~1539,1560~1579,1640~1659,1820~1839;1520年之后蝗灾发生频率较高,1380~1520年出现一个"无灾"期;晋北蝗灾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具体为农历的五、六、七月间,夏秋蝗灾可能会连续发生;晋北蝗灾主要发生在大同府、保德州、定襄、五台等地;旱蝗相继,关系密切,时常引起饥疫等灾荒。从典型个案分析,蝗灾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反复成灾,灾情严重。  相似文献   
102.
《红楼梦》中有不少关于诗词创作和诗学理论主张的讨论,这种讨论融入了小说的血脉,成为了小说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红楼梦》所构建的诗学思想体系深受当时所流行的明清诸家诗论的影响。一方面,《红楼梦》对明清诸家诗论的接受与传承,构成了观点鲜明的红楼诗学;另一方面,《红楼梦》也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明清诸家诗论进行批评与改造。总的来说,这种接受或批评是客观而辩证的,也是符合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实际的。  相似文献   
103.
青龙镇龙井湖公园地域文化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地域文化的概念,在景观设计方面的作用、表现及意义,结合青龙镇龙井湖的地域文化与环境特征,利用因地制宜的手法设计了龙井湖公园景观,创建一个以地域文化为特征,以观赏、休闲、湿地生境为功能的公园景观。  相似文献   
104.
清初诗学遗产丰富,涌现出大批诗论家,他们多以诗话的形式阐释、批评诗歌作品,因此清诗话成为清代诗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时值明清易代、社会动乱,清初学者对明人空虚学风的反思与其自身匡救时弊、经世致用的文化使命感,使得杜甫继宋以后,受到空前的关注,关于杜诗的基本诗学问题,在众多诗话中得到回应与扩展。其中“学力”之说最受推崇,学力与天资、学力与正变,均是清初文人讨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5.
明朝皖江流域的招抚流亡、鼓励垦荒和承认对土地的所有权等政策促进耕地面积增长、提高土地垦殖率,使客民及小农猛增,户口益繁;明末清初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使得皖江人口再次减少,清政府采取移民垦殖、鼓励垦荒、招佃经营的措施,耕地面积不断增加,使皖江流域再现移民高潮。呈现出:土地开发早,人口密度较大,人均耕地较少;新型作物引进,山地得到开发;大量圩田出现,农业技术水平提升;人口增长加剧了人民的生存竞争;人口增长恶化了明清皖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6.
孙启忠  柳茜  李峰  陶雅 《草业学报》2017,26(9):176-188
方志是珍贵的史料,苜蓿作为重要的物产资源被明清时期的许多方志所记载,这对研究我国这一时期的苜蓿发展轨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国华东、华北、西北和东北等地明清时期的方志为研究重点,应用考据学原理与技术,对103个方志中的苜蓿进行了考查和梳理,结果表明,明清时期华东、华北和西北都有苜蓿种植,共计15个省,98个县(府/州/厅),其中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和甘肃尤为普遍。方志记载的内容广泛,例如记载了苜蓿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及其利用情况,人们利用苜蓿的宿根多年生性,种植三四年沃土肥田后,耕翻可使后作产量增加,利用苜蓿的耐碱性改良土壤后再种其他作物易于成功;河北方志中记载了清代河北种植的苜蓿有2种,即紫花苜蓿和黄花苜蓿;苜蓿不仅是重要的草类资源,亦是重要的蔬菜资源,苜蓿不仅作为饲草,幼嫩的枝条也被用来食用,特别是在饥年苜蓿是重要的救荒食物。  相似文献   
107.
庆1A是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用Q2B与越南抗稻瘟病材料X21杂交,F<,2>代中选单株与美国材料Lemont复交,F<,4>代再与野败型不育系Q2A测交并连续回交育成的优质籼型不育系,该不育系异交习性好,米质优(达国标1级),配合力强,中抗稻瘟病,2007年8月通过重庆市技术鉴定.用该不育系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庆优78(庆1A/R78)产量高,抗病性较好,于2010年1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08.
刘训华  朱正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067-1068,1070
分析了康熙年间苏北地区水利修建的状况,列举了当时苏北农业受灾和政府赈灾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得到兴建水利未能从根本上使苏北农民摆脱饥荒的成胁。  相似文献   
109.
清代时期汾河中游地区洪涝灾害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对清代汾河中游地区洪涝灾害的时空变化与形成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清代268年间,汾河中游发生洪涝灾害104次,平均每2.58年发生一次。清代早期和晚期是洪涝灾害多发期,中期是洪涝灾害较少发生时期。该段流域洪涝灾害的发生主要集中在汾河中上游段支流上的汾阳、文水、介休、清徐、交城5县市。根据涝灾的等级序列得出,清代该段流域2级涝灾发生次数最多,1级涝灾和3级涝灾次之,4级涝灾发生次数较少。最后对洪涝灾害形成原因分析表明,气候变化是汾河中游洪涝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而人为因素则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这为了解汾河中游洪涝灾害长尺度变化规律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0.
Gannan area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developed rapidly.For the factors of the entery of a large number of Fujian and Guangdong refuge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raffic conditions,many kinds of economic crops had been planted in Gannan area.The planting and developing of the economic crops in Gannan area promoted the forms of the local specialization agricultural,the primary processing industry also arised at the historic moment,the specialized market emerged and the specialized labor force presented.Th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