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9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6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3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几项生态因子与文蛤幼苗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报道了饵料、底质、阴干时间对文蛤幼苗生长存活的影响。新鲜的单细胞藻类能满足文蛤幼苗生长变态的需要;含砂率大于75%的底质适宜文蛤幼苗存活;文蛤幼苗阴干时间在夏季不宜超过4h。  相似文献   
62.
白僵蚕化学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了测定了白僵蚕中18种微量元素及17种氨基酸的含量。白僵蚕含有Fe、Zn、Cu、Mn、Cr、Ni等6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氨基酸的含量以甘氨酸为最高,丙氨酸、丝氨酸及酪氨酸的含量亦较高。  相似文献   
63.
桔褐天牛和桑粒肩天牛幼虫声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惊秋 《林业科学》1993,29(4):307-312
对寄主木段中的桔褐天牛Nadezhdiella cantori(Hope)幼虫、桑粒肩天牛Apriona germari(Hope)幼虫的声行为进行了研究。天牛幼虫在寄主内可因取食、爬行活动而产生沿寄主传导的固体声。与爬行声相比,幼虫取食声的振幅大、持续时间短(约60ms)、间歇发出,振动频率可达700Hz;爬行声的振幅小、持续时问可达数百毫秒、可连续发出,振动频率低于300Hz。取食声信号因天牛幼虫的种类和寄主的种类不同而有明显差别。桔褐天牛幼虫取食声功率谱为准谐型,谱带2(B_2)为主能量带,其主峰频率(MPF=424±43Hz)约为B_1的MPF的1.8倍频。桑粒肩天牛幼虫取食声功率谱多为非谐型,大多数被测信号多以谱带1为主能量带(81%),不同木段中幼虫取食声谱带1的MPF分别为359±23Hz和293±26Hz。  相似文献   
64.
[目的]为鳜鱼种间杂交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斑鳜♀×鳜♂杂交一代胚胎发育与仔稚鱼生长特征进行观察,分析不同杂交方式对杂种一代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杂交F1受精卵卵径为(2.20±0.09)mm,在水温18~25℃下流水孵化,杂交F1经历卵裂期(7 h)、囊胚期(8 h)、原肠期(8 h)、神经胚期(4 h)、器官形成期(40 h),受精后67 h达到半数出膜。杂交F1初孵仔鱼全长为(4.12±0.12)mm,初孵至孵出后43 d全长日均增长率为1.03 mm。[结论]斑鳜♀×鳜♂杂交F1胚胎发育介于双亲之间,仔、稚鱼生长速度与父本接近。  相似文献   
65.
孙文君  杨爽  杨广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132-5133
[目的]为推广黄颡鱼养殖技术提供参考。[方法]用不同盐度水体养殖黄颡鱼幼鱼,研究其对水体盐度的适应性及盐度对其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在盐度为11.5‰的水体中养殖96h后黄颡鱼无死亡现象,而盐度为14.4‰的水体中黄颡鱼全部死亡,且水体盐度越大,黄颡鱼死亡速度越快;水温为(25±1)℃时,黄颡鱼的安全盐度为3.83‰,48、96h的半数致死盐度分别为13.38‰、12.93‰;在盐度为2‰~7‰的水体中养殖85d后,黄颡鱼的成活率达94%~100%,鱼体日增重0.24~0.25g/尾,不同盐度水体中鱼体重增加幅度无显著差异;黄颡鱼的饵料系数在1.6~3.0,随水体盐度增加饵料系数呈下降趋势。[结论]该研究明确了黄颡鱼幼鱼的耐盐性及其生长的适宜水体盐度范围。  相似文献   
66.
调查100株落叶松,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dahurica Flkv.)越冬幼虫和早春第四龄幼虫在树冠上的垂直分布规律是:由下层向上层虫口密度逐渐变小;下层虫口密度通常为上层的2倍以上,最多可达3.2倍。在枝条上的水平分布规律是:当年生枝段上虫数最少,前一年枝段上虫数最多,前二年枝段上次之;前一年枝段上的虫数常为当年枝段上的3倍以上。据幼虫在树冠上的分布规律,讨论了以下问题:①冬季或早春调查虫口密度时,顾及树冠形状,应用“加权法”原理在树冠的上、中、下层调查不同数量样枝,所得结果会更接近于实际;②样枝长度如过短(如:10cm、15cm),所得结果不应用于测报。  相似文献   
67.
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掌握褐点石斑鱼胚胎及仔稚幼鱼各期发育特征,以便高效的进行褐点石斑鱼的苗种培育.[方法]通过对海南养殖的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人工催产后自然产卵受精所得的受精卵的群体试验,研究了其胚胎及胚后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发育时间以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发生等.[结果]褐点石斑鱼受精卵圆球形,无色透明,单油球,卵径0.83~0.94 mm;依据发育进程其胚胎发育划分为受精卵阶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阶段、胚体形成阶段、孵化阶段共6个阶段;在水温28.4~31.9℃,盐度31~32%,pH 8.4的海水中,褐点石斑鱼胚胎历时20 h47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孵化出膜,孵化的生态学总积温为455.361℃·h;胚后发育依据卵黄囊、背鳍第二鳍棘、腹鳍棘及鳞片、体色的变化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及幼鱼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又分为前期仔鱼和后期仔鱼.褐点石斑鱼胚后发育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是第一腹鳍棘与第二背鳍棘以及鳍棘上小刺的长出与收回.[结论]该研究为褐点石斑鱼的大规模育苗生产提供基础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8.
本文着重研究了木通食植瓢虫(Epilachna clematicola Cao et Xiao)卵壳以及幼虫体表超微形态,为其分类提供了依据。通过对其年生活史、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的研究,建立了不同虫期及全世代的历期预测式;测定结果表明:木通食植瓢虫在昆明地区一年发生2代,与野外实际发生情况比较,基本上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69.
桑天牛幼虫活动的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桑天牛幼虫排粪屑量多少表示其活动强弱的方法研究幼虫活动规律。其结果;在1日中桑天牛幼虫出现2-4时,12-14时,20-22时3个活动高峰;在1年中5-8月为其活动高峰期;通过多元分析得知桑天牛幼虫活动和温度,湿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皆呈正相关。并且建立了幼虫活动多元回归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70.
盐度对锯缘青蟹幼体存活与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桂忠 《水产学报》1998,22(1):89-92
盐度对锯缘青蟹幼体存活与生长发育的影响EFFECTSOFSALINITYONSURVIVALANDDEVELOPMENTOFTHEMUDCRABSCYLLASERRATA王桂忠林淑君(厦门大学海洋系,361005)WANGGuiZhong,L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