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85篇 |
免费 | 391篇 |
国内免费 | 73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26篇 |
农学 | 201篇 |
基础科学 | 412篇 |
2140篇 | |
综合类 | 2289篇 |
农作物 | 46篇 |
水产渔业 | 1050篇 |
畜牧兽医 | 224篇 |
园艺 | 30篇 |
植物保护 | 7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2篇 |
2023年 | 283篇 |
2022年 | 312篇 |
2021年 | 281篇 |
2020年 | 251篇 |
2019年 | 290篇 |
2018年 | 198篇 |
2017年 | 364篇 |
2016年 | 373篇 |
2015年 | 318篇 |
2014年 | 387篇 |
2013年 | 410篇 |
2012年 | 573篇 |
2011年 | 571篇 |
2010年 | 449篇 |
2009年 | 381篇 |
2008年 | 365篇 |
2007年 | 378篇 |
2006年 | 312篇 |
2005年 | 238篇 |
2004年 | 194篇 |
2003年 | 118篇 |
2002年 | 91篇 |
2001年 | 82篇 |
2000年 | 63篇 |
1999年 | 51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53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微生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明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选取盐地碱蓬(Suaedasalsa)、柽柳(Tamarix chinensis)、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和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igeios)4种湿地植被土壤,分春、夏、秋3个季节对其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湿地土壤中各类微生物数量差别明显,但总体上均偏少,而且优势种类非常明显,以细菌为主,放线菌居中,真菌最少;不同微生物数量上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除拂子茅湿地细菌群落外,其他各群落数量均为夏季高,春、秋低;湿地土壤中微生物总量分布存在明显的根际效应,其中细菌的根际效应最为明显;土壤中氮和磷(总氮、总磷、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对细菌的数量影响最明显;真菌分布与氮的含量关系密切,但与磷素关系不大;放线菌分布与氮含量相关性小,与磷素呈负相关;微生物数量与土壤pH值和电导率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本区土壤微生物分布与植被类型、土壤盐分和养分关系密切,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 相似文献
22.
23.
三江源区高寒草原土壤湿度变化特征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青海省三江源区兴海县牧业气象站1999-2016年高寒草原土壤湿度、牧草生育期资料,分析了高寒草原土壤湿度的年、季变化特征以及牧草生长季不同生育期土壤湿度的变化特征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寒草原0-10、10-20、20-30、30-40和40-50 cm土壤湿度均随年际延长呈增加趋势,春季除40-50 cm土层外,其他各层土壤湿度均随年际延长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高寒草原牧草生长季的土壤相对湿度随年际延长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且与生长季降水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随着气候变化,牧草抽穗、开花、成熟和枯黄期的土壤相对湿度随年际延长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牧草抽穗期、枯黄和全生育期的土壤湿度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高寒草原牧草生长季土壤湿度的增加有利于草地植被生长。 相似文献
24.
黄河三角洲地区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牧草种质资源,无论是对野生牧草种质的保存,鉴定,还是对培育利用用牧草建立人工草地,改良天然草地都有很大意义。本文为更好地发掘,利用野生牧草种质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
黄河源区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地上生物量及营养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方法,对黄河源区广泛分布的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沼泽化草甸在禁牧封育和自由放牧利用状态下的草地地上生物量和营养的季节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禁牧封育草甸和放牧草甸从8月-翌年4月地上生物量均呈下降趋势,其自然损失率分别为46.2%和49.6%。封育草甸的生产力1-4月、4-5月的自然损失率分别为5.1%和5.9%;草甸进入放牧利用后,放牧草甸牧草相对于封育草甸牧草的实际利用量约占4月草地地上现存量的48.4%,约占8月草地地上生物量的24.4%。放牧草甸牧草营养成分从8月到翌年1月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增加。该草甸在夏季属“氮碳”(NC)营养型,在冬季属“碳”(C)营养型。 相似文献
26.
青土湖水面形成区土壤颗粒组成与化学特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青土湖输水作为石羊河流域治理的一项关键措施,对保护湖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距青土湖水面边缘东南方向0-450 m的10个样点中分3层取0-60 cm土样,测定土壤粒径的质量百分比与全氮、全磷、全钾和电导率,分析青土湖水面形成后土壤颗粒组成与化学特性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离水面边缘距离的增加,土壤颗粒与化学特性呈有规律的增减变化,土壤粘粉粒组成与其全磷、全钾之间存在正线性相关。青土湖水面形成加剧了距水面边缘0-150 m处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土壤细粒及养分出现富集,分别在距水面边缘100-150 m和300 m处达到最大值。因此,土壤养分与土壤细物质的良好相关性表明,土壤粘粉粒变化可作为反映该区域土壤性状变化和评价衡量水面形成后土壤恢复程度的定量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7.
综述了国内外追播的研究与应用状况,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暖地型草坪秋冬季追播技术的应用前景和秋、冬季追播冷地型草坪草是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暖地型草坪冬季枯黄问题简单可行、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
浓硫酸处理对黄河三角洲野大豆发芽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对黄河三角洲野大豆Glycine soja人工栽培的研究中,先进行了野大豆种子播种前处理方法的研究,破除其种皮硬实,提高发芽率.试验用98%浓硫酸浸泡加搅拌处理野大豆种子,设3,6,9,12 min及对照5个水平,并分别以滤纸和沙作为培养床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用浓硫酸浸泡加搅拌作用效果明显(P<0.05),其中处理时间为9 min发芽率和发芽势最佳,分别达到100%和99.33%,而不同培养床间发芽率和发芽势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9.
研究了广西右江河谷地区芒果中农药残留现状,并做了人群的膳食风险评估,旨在为芒果农产品的农业主管部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在右江河谷产区采集99份芒果样品,对样品中107种农药残留进行分析检测,并运用点评估方法对农药残留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芒果的检出农药类型上,以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为主,检出率高达61.61%;累计检出20种农药残留,样品检出率为80.80%,其中吡唑醚菌酯检出率最高,达到46.46%;按照GB 2763-2021判定,超标数量达到14份,占总样品数量的14.14%,吡唑醚菌酯和氯氟氰菊酯两种农药超标;检出农药对成人和儿童的慢性膳食摄入%ADI在0.00 -2.43 %之间,其中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对儿童的急性膳食摄入%ARfD分别为101.82%、136.16 %,所有检出农药对成人的急性膳食摄入%ARfD均小于100 %。广西右江河谷地区芒果中多农药组分残留情况明显,吡唑醚菌酯和氯氟氰菊酯需要重点监测关注;儿童对芒果中摄入氯氟氰菊酯和联苯菊酯的农药残留急性膳食有一定的暴露风险,成人对芒果中检出的所有农药急、慢性膳食暴露风险极低。 相似文献
30.
增殖放流是渔业资源养护的重要方式。放流前对放流海域进行生态容纳量评估,有计划地实施增殖放流活动,可避免对原有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文章根据2016年珠江口渔业资源数据,构建了由29个功能组组成的基于珠江口的生态系统通道(Ecopath)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生态系统的总体特征、食物网结构与混合营养效应,估算了适宜于该水域的6种不同增殖放流种类的生态容纳量。结果表明,功能组营养级范围为1~4.2级,6种适宜放流种类营养级介于2.2~3.7,最高营养级功能组为哺乳动物,系统总流量9 092.447 t·(km2·a)–1,系统总能量转化效率12.23%,连接指数0.370,系统杂食指数0.287。食物链通道主要有2类,以碎屑食物链为主。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黄鳍鲷(A. latus)、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墨吉对虾(P. monodon)和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的最大容纳量分别为0.094 t·km–2、0.500 t·km–2、0.650 t·km–2、1.580 t·km–2、1.610 t·km–2和75.870 t·km–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