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29篇
  免费   442篇
  国内免费   832篇
林业   685篇
农学   328篇
基础科学   509篇
  2234篇
综合类   2855篇
农作物   104篇
水产渔业   1093篇
畜牧兽医   315篇
园艺   66篇
植物保护   814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304篇
  2022年   320篇
  2021年   318篇
  2020年   283篇
  2019年   319篇
  2018年   223篇
  2017年   405篇
  2016年   416篇
  2015年   353篇
  2014年   434篇
  2013年   458篇
  2012年   652篇
  2011年   649篇
  2010年   498篇
  2009年   450篇
  2008年   413篇
  2007年   433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土壤水为中心的农区——非农区水均衡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干旱地区平原绿洲水土资源利用的特点,建立了以土壤水为中心的农区- 非农区水均衡模型,该模型在已知地表水引用的情况下,可以对农区,非农区以及农区与非农区之间的水分迁移转化进行分析。本文给出了叶尔羌河平原绿洲1993~1996 年农区,非农区的潜水蒸发量,农区向非农区地下水迁移量等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72.
王胜  郭海瑛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9):152-157
为了得到金塔降水量对当地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通过小波分析法等统计方法对降水量和相关气候要素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近年来金塔县降水量除秋季以外,年以及其他季节降水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2)通过对降水量的多时间尺度分析,发现42 年内存在15 年左右的尺度,1975—1982 年、1988—1996 年、2004—2014 为偏多期,1982—1988 年、1996—2004 年为偏少期;利用Mann-Kendall 法、T滑动检验发现,当地降水量在42 年内虽然出现波动,但并未出现突变;(3)在夏季,降水量与其他气象要素存在着明显的响应关系,为了找到这种关系,依次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随着降水量的变化,气温、日照时数、地表温度均表现出增大的趋势,其中降水量和地表温度的相互关系表现最为紧密,相关系数也最高。  相似文献   
73.
为了分析强El nino 衰减年(1998 年和2016 年)松花江流域夏季降水异常成因,提高松花江流域夏季降水预测能力。采用松花江流域97 站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资料,通过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多种物理诊断方法分析1998 年和2016 年夏季降水异常成因。结果表明:仅仅依靠强El nino 事件的结束时间和强度还不能确定松花江流域夏季降水变化,还需要考虑中高纬环流及其大气内部的自身演变过程,例如东北冷涡的强度和发生时间,欧亚中高纬环流阻高的变化。需要综合考虑海温、副热带系统和中高纬环流系统的异常变化给松花江流域夏季降水带来的影响,从多因子角度诊断和预测松花江流域夏季降水,从而提升预测水平,为气象防灾减灾和农业生产服务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4.
水肥耦合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小麦根系形态和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索黄河三角洲轻度和中度盐碱地小麦根系分布情况,分析水肥耦合对小麦的根系分布的影响。[方法] 设置不灌水,灌底墒水,灌底墒水和拔节水,灌底墒水、拔节水和灌浆水4种灌水方式;不施肥,施有机肥,施有机肥与无机复合肥和施无机复合肥4种施肥方式,探索不同水肥耦合条件下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小麦根系形态和分布情况。[结果]结果显示,盐碱地小麦根系主要集中在0-30cm土层,且随着土层的加深逐渐减少。在本文中,各根系形态指标之间表现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灌水次数和施肥种类对小麦根系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灌2次水,施无机复合肥处理的小麦根系活力最高,根系形态最好。[结论]因此,在黄河三角洲轻度和中度盐碱地,小麦根系分布主要集中于前30 cm,拔节水和无机复合肥有利于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可获得较好的根系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75.
黑河中游区农业节水模式研究及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河中游区农业节水模式研究,是以农业节水措施的组合为变量,以区域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函数,采用多目标线性规划的方法,确定各种节水组合措施的发展面积及其经济效益,供政府行政部门进行决策,指导农业生产规划和农民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76.
武威市石羊河流域种植结构调整与节水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羊河流域武威市属区水资源紧缺,严重制约了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从水资源实际和供水情况看,现状农业种植结构存在总种植面积大、水资源严重超栽、夏秋作物种植比例不合理、种植结构单一等问题.种植结构调整要围绕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以水定灌溉规模,以结构调整促发展的思路.节水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变革耕作制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运用水价杠杆,激励结构调整,依法治水,合理高效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77.
以2009年8月4日蒋家沟的一场泥石流入汇小江后泥沙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蒋家沟泥石流入汇小江后的泥沙输移特征。泥石流为小江直接提供了大量的悬移质泥沙,导致入汇时小江输移的泥沙量剧增,输沙率达到了平时的5倍以上;部分堆积于入汇口的泥石流固体物质也在泥石流结束后受小江水流冲刷再次起动,使小江悬移质输沙率在泥石流结束后呈平稳下降,与蒋家沟呈幂曲线下降形成明显的区别。由于泥石流输入的泥沙中细颗粒更容易被小江水流输移,因此尽管入汇的泥石流泥沙中粗颗粒含量较高,但在小江泥沙中含量增加的却是较细的粉沙、黏土颗粒,小江悬移质的中值粒径与含沙量、输沙率和流量的关系曲线都呈上凸形。  相似文献   
78.
选择了经济相对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典型中小城市的菜地和果园土壤进行调查取样,对16种PAEs(邻 苯二甲酸酯)化合物进行了检测,以研究其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了本区域的PAEs的污染控制问题。结果表明,在珠三角城市中,东莞土壤的PAEs含量最高,各地土壤中的PAEs平均含量依次为东莞〉深圳(珠海)〉中山(惠州);从珠三角城市菜地和果园的平均PAEs分布来看,东莞和深圳的菜地PAEs明显高于果园;珠海、中山和惠州菜地的平均PAEs与果园基本持平。16种PAEs类化合物在珠江三角洲不同城市的分布各异,东莞市果园和菜地土壤中有11种PAEs含量是采样的5个城市中最高的,表明东莞市土壤受到PAEs污染相对严重,并且值得关注的是东莞土壤中的HEP含量要远远高于其他PAEs化合物。虽然与国内外其他城市土壤相比,所取样调查的珠江三角洲城市土壤中的PAEs含量相对不高,但与美国土壤PAEs控制标准相比,珠三角城市果园和菜地土壤的PAEs主要表现为DEP和DnBP超标,这两类PAEs化合物应该成为重点的污染控制对象。  相似文献   
79.
基于遥感和CASA模型的西江流域NPP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EOS/MODIS遥感资料,采用CASA模型分析西江流域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江流域平均植被NPP为400~500 gC/(m2·a),上游地区偏低,为200~300 gC/(m2·a),中下游地区较高,平均500~600 gC/(m2·a),部分地区可达到800 gC/(m2·a)以上;植被NPP季节变化显著,夏季最高,春、秋季节次之,冬季最低小;西江流域植被NPP的空间差异明显,在5-10月,上游地区植被NPP较低,中下游地区较高;在1-3月,上游地区尤其是南盘江流域的植被NPP较高,中下游地区尤其是中游地区明显较少。西江流域植被NPP的空间特征还表现在汛期空间差异大,枯水期空间差别小。  相似文献   
80.
黄河流域氮素流失模数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氮素流失模数是研究区域氮循环与氮平衡的基本参数,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从大区域角度评价我国化肥的利用效率。按多年年径流量均值和多年河水氮浓度均值计算所得的黄河19个主要支流的流域氮素流失模数在0.073~1.665t·km-2·a-1,氮素流失模数的大小与区域人口和农业生产水平存在正相关性;由于存在“流域面积尺度效应”,使按干流数据计算得到的黄河流域的氮素流失模数显著地小于按支流资料计算得到的氮素流失模数;由于干流各站点控制的流域范围具有重叠性以及下游水质对上游水质有继承性,使按干流各站数据计算得到的氮素流失模数数值间差异不大;20世纪90年代以后黄河流域的氮素流失模数大大增加。中游头道拐站以上流域1995年的氮素流失模数比1985年增加4倍以上,下游花园口站以上流域1996年的氮素流失模数比1986年增加2倍以上;黄河流域流失的氮主要是以溶解态形式存在于水相中的氮素,流域氮素流失模数与泥沙径流模数之间无明显关系。以花园口站为控制点计算所得的黄河流域的氮素流失模数小于以大通站为控制点计算所得的长江流域的氮素流失模数。黄河流域的氮肥流失率(指黄河流域流氮素流失总量占流域氮肥总施入量的比例)在90年代后期有快速增加趋势,1998年比1997年增加12%,1999年又比1998年增加18%。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