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0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72篇
林业   499篇
农学   205篇
基础科学   138篇
  180篇
综合类   1137篇
农作物   165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82篇
园艺   227篇
植物保护   8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索软枣猕猴桃试管苗移栽后的最宜生长条件,提高成活率,缩短成活时间。[方法]通过测试不同炼苗季节、预处理方法、栽培基质、温度、湿度、光照对试管苗成活、移栽效果影响,得出最佳移栽炼苗程序。[结果]将生长健壮,苗高5cm以上的组培苗移至室温光照2000-3000lx,10h/d的栽培条件下经4d炼苗后,清水洗苗,蘸生根粉移栽至沙土∶黄棕壤∶腐叶土∶园土(1∶1∶1∶1)的基质中盆栽、套袋后置于棚高50cm的小拱棚内,拉2层遮阴网(透光率40-50%,温度20-24℃,土壤含水量80-90%)培养出的幼苗,成活率高达92%,叶数7,整体生长整齐,是软枣猕猴桃最佳驯化移栽方式。[结论]实验所得方法可为大田生产提供基础,极大程度上提高移栽成活率,缩短成活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明确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研究动态和进展,为该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1988-2015年期间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的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我国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逐年加重,各猕猴桃产区发生不均衡;从文献研究内容上看,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防治和药剂筛选试验等内容较多,对病害的基础性研究以及规律、预测预报等方面研究较少。【结论】本文在详细分析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降低徐香猕猴桃工厂化生产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探究徐香猕猴桃开放式培养的最适抑菌剂浓度及培养基配方。以现有的无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增殖培养基因素的添加范围,并利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徐香猕猴桃开放式组培增殖培养的最优培养基是:MS+3g/L琼脂+20g/L蔗糖+0.1g/L代森锰锌+0.2mg/LNAA+1.5mg/L6-BA,此时增殖系数为6.539,成活率为93.33%。为徐香猕猴桃开放式培养增殖培养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基于数学模型的幼苗外观特征自动检测方法,检测项目包括生长状态、子叶参数和胚轴参数。首先经过图像预处理提取幼苗二值图,利用行像素统计图确定特征参数基准点位置。然后以标定胚轴最小矩形倾斜度和宽度判定弯曲状态;子叶跨度通过两子叶端点距离确定,子叶展开角通过两子叶底端平展位置拟合线夹角判定;胚轴弯曲度通过胚轴中心线上曲率最大的位置为分界点分别判断两段斜度而求得,胚轴长、轴径结合斜度补偿求得。与手工测量数据对比,轴长、轴径和子叶跨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5 1、0.899 9和0.903 4,相对误差分别小于7%、5%和7%,绝对误差分别小于4 mm、0.2 mm和6 mm。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研究泡桐埋根苗生长发育动态与光合特性之间的关系,以在郑州地区生长良好的4个泡桐品种(种源)埋根苗为研究材料,对1年生埋根苗生长期的苗高、地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等指标变化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泡桐品种(种源)埋根苗的苗高生长和地径生长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苗高生长的快速生长期在7月中旬到8月下旬,9月为生长缓慢期,10月初到10月中旬苗高生长基本停止;地径生长的快速生长期从7月中旬到9月初,9月中下旬到10月为缓慢生长期,但10月下旬地径仍然还在缓慢生长,即泡桐地径生长比苗高生长延长10~15 d。不同泡桐品种(种源)埋根苗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4个光合指标在不同月份的日变化规律比较一致,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单谷曲线特征;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在6、8、10月份出现双峰现象,且峰值出现时间较为一致,说明几个指标呈正相关;毛白33、9502的净光合速率相对较高,郑州白花的值相对较小,与生长量的表现一致;总体来看,5、10月份各泡桐品种(种源)无性系埋根苗的净光合速率偏低,6、7、8、9月份则相对较高,显示了泡桐在不同月份光合能力大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野鸭椿育苗与园林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鸭椿花色淡雅、果色红艳、观果期长,是良好的观花、观果植物,生产上可通过播种繁殖、扦插繁殖,经过4~5年可培育成大苗用于庭院造景。野鸭椿在园林中可单纯成林,也可丛植成景、孤植成主景,还可修剪成盆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7.
木荷幼苗在林窗不同生境中的形态响应与生物量分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从林窗边缘到林窗中央环境梯度上3种不同生境的木荷幼苗的主要形态因子和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生境下木荷幼苗的形态数量指标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从林窗边缘到林窗中央,随着光照等环境条件的改善,其生长量和生物量逐渐增加。生物量的分配格局基本相似,但叶和主茎生物量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林窗边缘处,木荷幼苗将生物量相对多地分配到地上叶构件上,林窗中央处,则相对多地分配到地上主茎上。研究显示,木荷幼苗具有喜光能耐阴的特性。运用非线性幂函数拟合了不同生境木荷幼苗生物量模型,回归模型较好地反映了生物量随苗高、地径的变化趋势,可作为环境条件类似的木荷幼苗生物量预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嫁接植株成活率、成活植株幼苗长势、耗时耗工量、操作复杂程度4个方面,对蔷薇科植物常用嫁接技术(劈接、插接、靠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插接嫁接成活率高、成活植株长势好、省时省工、操作方法简单,优于劈接和靠接嫁接方式。  相似文献   
19.
Containerized seedlings of Norway spruce (Picea abies (L.) Karst.) and Scots pine (Pinus sylvestris L.) were overwintered on the ground and above ground on pallets. Soil temperatures in elevated containers were lower and showed greater fluctuation than containers on the ground. The lowest temperatures (‐15 to ‐16°C) were observed in containers stored on pallets with little or no snow cover during the winter. Temperatures in the edge rows of containers were lower than interior bed soil temperatures. Lower temperatures were also observed in the top than in the bottom of the container. The storage on pallets resulted in reduced shoot and root growth. Although insulation preventing air movements beneath the container units improved soil temperature conditions and subsequent seedling growth, the best result was obtained when seedlings were stored directly on the ground surface.  相似文献   
20.
In a growth chamber experiment, 70-day-old seedlings of 10 conifer species were inoculated with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conidia to determine the host range of the fungus. Based on the percentage of seedlings affected and the disease severity on individual seedlings, the order of most to least susceptibility was: western hemlock (WH), mountain hemlock, western larch, Sitka spruce, Engelmann spruce, Douglas-fir (coastal form, then interior form), white spruce and ponderosa pine; lodgepole pine and western red cedar remained unaffected. Inoculation of WH needles showed that within 24 h C. gloeosporioides conidia germinate and appressoria (penetration structures) form. A growth chamber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pathogen can infect WH at needle wetness periods as short as 15 min; number of needles affected was higher at 0.5 h, but did not increase further even when wetness was extended up to 8 h.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blight management of greenhouse-grown conifer seedlings.Portion of a Bachelor of Science (Honors) thesis, Department of Biology, University of Victoria, Victoria, British Columb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