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70篇
  免费   615篇
  国内免费   1043篇
林业   1614篇
农学   853篇
基础科学   407篇
  1583篇
综合类   3697篇
农作物   815篇
水产渔业   686篇
畜牧兽医   671篇
园艺   247篇
植物保护   455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98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299篇
  2020年   358篇
  2019年   424篇
  2018年   253篇
  2017年   449篇
  2016年   520篇
  2015年   421篇
  2014年   549篇
  2013年   623篇
  2012年   734篇
  2011年   802篇
  2010年   605篇
  2009年   554篇
  2008年   462篇
  2007年   523篇
  2006年   465篇
  2005年   351篇
  2004年   268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61.
Abstract –  The size of wild Atlantic salmon ( Salmo salar L.) smolts in 1972–2004 was studied in relation to parr density, smolt age, growth opportunity and postsmolt survival in the Simojoki River.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regression between the annual mean smolt size and the density of wild >1 year parr in the previous autumn, but not between the annual mean smolt size and age. The density of reared parr released into the river or the growth opportunity, based on the day length and air temperature during the previous summer, did not affect the size of wild smolts. The data on postsmolt survival based on recaptures of Carlin-tagged smolts show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 P  < 0.01) between the survival of postsmolts and the annual size of wild smolts. It is hypothesised that the increased density of wild >1 year parr could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decreased smolt size since the 1990s, and the reduced size of wild smolts could be included among the factors resulting in their declined postsmolt survival in the Baltic Sea.  相似文献   
162.
范丽敏  梁英  田传远 《水产科学》2012,31(5):249-254
利用生物化学方法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分析技术,研究了棕鞭藻在一次性培养过程中,不同营养盐浓度(f/4、f/2、f、2f、4f)对其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细胞密度、单位体积干质量、总脂含量和总脂收获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营养盐浓度为2f时,该藻的最终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单位体积干质量、总脂含量和总脂收获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由此可以看出,在本试验条件下,最适合棕鞭藻生长和油脂积累的营养盐浓度是2f。不同营养盐浓度对棕鞭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有显著影响,培养6~10d,f/4处理组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光系统Ⅱ的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光系统Ⅱ的潜在活性;光系统Ⅱ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相对电子传递效率和光化学淬灭)最低,其次为f/2处理组(P0.05)。培养7~10d,2f处理组的光系统Ⅱ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相对电子传递效率和光化学淬灭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培养结束时(第10d),各处理组细胞密度和总脂含量依次为:2f4fff/2f/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营养盐浓度为f/4~2f时,棕鞭藻的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单位体积干质量和总脂含量与营养盐浓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营养盐浓度为2f~4f时,上述各值与营养盐浓度则均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3.
封闭循环水系统中养殖密度对大菱鲆生长和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大菱鲆幼鱼在封闭循环水系统中养殖密度对其摄食、生长、饲料利用率及免疫机能的影响。实验设计了4组不同处理,初始养殖密度分别为0.66 kg/m2、1.26 kg/m2、2.56 kg/m2、4.00 kg/m2,每个密度组设3个重复,为期100 d,实验结束时养殖密度分别为4.67 kg/m2、7.25 kg/m2、14.16 kg/m2、17.77 kg/m2。结果表明:大菱鲆生长速度与养殖密度呈负相关,各实验组的持定生长率(SGR)值分别为2.67、2.33、2.29、1.98;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各实验组大菱鲆的体重差异度出现显著变化(P<0.01);大菱鲆的饵料系数与养殖密度呈正相关,实验组1的饵料系数为0.70;实验组4的饵料系数为0.76;养殖密度对大菱鲆的免疫指标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及肝脏的脏器系数的影响不大。本实验结果可为鱼类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4.
大亚湾杨梅坑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变动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梅坑人工鱼礁区位于大亚湾西北部,2007年12月25日完成投礁9.51×10^4m^3,礁区面积2.75km^2。分别于2007年、2008年和2009年春季,采用拖网和刺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1次建礁前的本底调查和2次建礁后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礁区2次拖网跟踪调查的游泳生物平均渔获种数分别为建礁前调查的2.13倍和2.50倍,平均资源密度分别为建礁前调查的3.38倍和8.19倍,平均尾数资源密度分别为建礁前调查的11.57倍和23.39倍。礁区2次刺网跟踪调查礁区游泳生物平均渔获种数分别为建礁前的2.29倍和3.14倍,平均渔获率分别为建礁前的5.51倍和9.49倍,平均尾数渔获率分别为建礁前的11.33倍和10.06倍。渔业资源生物多样性指数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5.
养殖密度影响鱼类福利是鱼类生理生态学、福利学和种群生态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已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文章综述了养殖密度影响鱼类福利的主要研究进展,讨论了鱼类死亡率、生长、摄食以及应激反应等福利指标随养殖密度变化的规律及其描述方法;在此基础上,对鱼类福利指标随不同放养密度变化规律的研究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6.
温度、光强和密度对条斑紫菜壳孢子放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玲  何培民 《海洋渔业》2004,26(3):205-209
在实验室内可控条件下,用充气培养的条斑紫菜成熟的壳孢子囊枝作材料,研究温度(5~20℃),光强(5~115μmol/m^2.s)和壳孢子囊枝的密度(0.075~1.709mg/ml)对壳孢子放散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5~20℃范围内,壳孢子均可以放散,温度越低,壳孢子开始放散得越早.但高峰期不明显,且放散的周期很长;20℃是最适宜的放散温度,放散的壳孢子数量多,放散集中。(2)壳孢子的放散在低光强和高光强条件下都较差,57μmol/m^2.s条件下壳孢子放散量多而集中。(3)壳孢子囊枝的密度影响壳孢子放散,低密度条件下壳孢子放散快但总量少;密度太高.壳孢子放散极其缓慢;适宜的壳孢子囊枝密度有利于壳孢子放散。  相似文献   
167.
在水温(23.0±1.0)℃和盐度(26±1.0)‰下,将体长(46.1±3.2)mm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饲养在0.54m×0.36m×0.28m的塑料水槽中,密度为40尾/m~2(LLD)、80尾/m~2(MLD)、120尾/m~2(MHD),和160尾/m~2(HHD),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同时在密度50尾/m2下分别投喂人工配合饲料(ACF)、菲律宾蛤仔肉(RPF)和冰鲜杂鱼(FFF),测定投喂前1h、投喂时、投喂后1h对虾间的争斗数量、争斗时间、争斗发起方、胜利次数等指标,以探讨密度和饲料种类对凡纳滨对虾争胜行为和生长性能的影响。61d的饲养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个体间的争斗次数和胜利次数随密度的升高而增加;不同密度间平均优势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饱食情况下凡纳滨对虾对三种饲料的选择无倾向性。  相似文献   
168.
在拖网渔船的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螺旋桨与船-机的匹配、渔具与船-机-桨的匹配,实现推进系统的高效能发挥。本文引入时间概率的最佳螺旋桨参数优化确定方法,考虑拖网渔船设计的限制条件,通过优化分析,达到运营工况综合效能最佳,实现螺旋桨与船-机的合理匹配。从拖网渔船数据库中选取30艘运营状况优良的渔船进行有效拖力计算,建立拖网渔船有效拖力与主机功率和拖速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方程,依据此方程得出的有效拖力结果选择网具和网板,实现有效拖力与渔具的合理匹配,最终实现渔具与船-机-桨的合理匹配。通过实船计算对比,验证了回归的有效拖力估算公式误差范围和适用性。研究表明:在拖网渔船设计初期,可以利用该公式估算有效拖力进行网具和网板的匹配,实现技术经济优化论证,最终实现船-机-桨-网的优化匹配。  相似文献   
169.
为探明急性温度胁迫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生化指标的影响,该实验设计了3个温度梯度,即22℃、27℃和32℃,以27℃为对照组,胁迫时间48 h,分别测定胁迫前后其代谢酶、离子酶活性以及血清中离子浓度。结果显示,2个实验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GPT)的变化趋势相反,肝脏谷草转氨酶(GOT)的变化趋势也不同;2个实验组的碱性磷酸酶(AKP)变化趋势相反,而酸性磷酸酶(ACP)变化趋势相同,乳酸脱氢酶(LDH)在22℃实验组出现波浪式变化(P0.05);血清钠(Na+)、钾(K+)、氯(Cl-)、钙(Ca2+)在各组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鳃Na+/K+-ATP酶活性在32℃实验组出现下降趋势,肾脏Na+/K+-ATP酶活性在22℃实验组出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2个实验组鳃Ca2+/Mg2+-ATP酶活性和肾脏Ca2+/Mg2+-ATP酶活性皆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急性温度胁迫可显著影响银鲳幼鱼的正常代谢,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温度胁迫,以使其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170.
报道了首次利用淡水鱼塘,主养鲈兼养鲢,鲤,草鱼等试验,每亩放苗515尾,鲈占放养总重的71.7%;主喂冷冻青鳞鱼,约占77.7%,辅喂人工配饵;前期只充渗漏水,中后期透明度小于30cm时,大量换水。结果:共产商品鱼8802kg,其中鲈3740kg,折合亩产124.7kg,成活率89%。总产值128046.8地,纯利76969.8地,平均亩纯利2565元,投入产出比1: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