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4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99篇
林业   94篇
农学   195篇
基础科学   22篇
  601篇
综合类   967篇
农作物   189篇
水产渔业   121篇
畜牧兽医   269篇
园艺   218篇
植物保护   7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Summary Total populations of bacteria and fungi, dehydrogenase activity (as a measure of total potential microbial activity), and urease and phosphatase activities were determined in earthworm casts and surrounding laterite soils planted to pineapple. The casts contained higher microbial populations and enzyme activities than the soil. Except for fungal population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increases were found in all other parameters. Microbial populations and enzyme activities showed similar temporal trends with higher values in spring and summer and lower values in winter. The earthworm casts contained higher amounts of N, P, K and organic C than the soil (P = 0.05). Selective feeding by earthworms on organically rich substrates, which break down during passage through the gut, is likely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higher microbial populations and greater enzyme activity in the casts.  相似文献   
72.
氮钾配施对大蒜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张琳  郭熙盛  李录久  殷雄 《土壤通报》2003,34(6):539-542
1999~2001年连续三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在安徽省来安县大蒜产区水稻土上氮钾配施对大蒜产量及品质都有明显的正效应,蒜苔增产24.2%~29.2%,蒜头增产17.3%~18.9%。氮钾肥的产量效应与土壤的氮钾水平和氮钾比例密切相关。氮肥的适宜用量为N300~375kg/hm2,钾肥为K2O150kg/hm2。回归方程计算显示,大蒜产区的土壤临界钾素含量为101μg/ml,氮素临界含量为46μg/ml(ASI法测定)。氮钾配施并能提高蒜苗、蒜苔维生素C及可溶性糖含量。增施钾肥对大蒜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产投比为11.07~13.26。  相似文献   
73.
尹秀英  许文良  冯君 《土壤通报》2002,33(3):207-211
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是评价土壤自然肥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对吉林省大豆种植区土壤中的主要营养元素N、P、K的供应水平进行了分析 ,并探讨了它们与大豆产量之间关系。研究表明 :吉林省大豆种植区土壤供氮水平属于中级 ,供磷和供钾水平属于高级 ,并当土壤碱解氮 :有效磷 :有效钾接近 1∶0 .3~ 0 .4∶1.7~ 1.8时 ,大豆单产水平较高 ,为提高大豆单产、指导科学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4.
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甘薯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10几年来甘薯氮、磷、钾配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甘薯每公顷施N150-225kg,N:P2O5:K2O比例以1:0.3~0.5:0.8~1.2为宜。增产效果N〉K〉P,旱地明显高出水旱轮作地。通过大面积示范推广测产统计和228个田间小区试验分析,配方施肥比当地常规施肥每公顷平均增产鲜薯3587kg和4881kg,增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5.
放牧强度对高寒混播草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垂穗披碱草/星星草混播草地三个放牧季的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①放牧强度和土壤层深度对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的水平(P<0.01),且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②放牧强度对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速效钾的影响显著(P<0.05);不同土壤层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速效磷含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6.
蒜头果(Malaniaoleifera Chun et S.K Lee)为我国特有单种属树种,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仅分布于我国云南、广西两省。调查资料表明蒜头果个体数量急剧下降,现已处于濒危状态。本文概括了我国对蒜头果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状况,分析了在这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77.
为了预防仔猪黄痢,选取ETEC野生分离菌株HN2001(K88ab)、HN2002(K88ac)、HN2003(K88ad)、HN2004(K99)、HN2005(987p)、HN2006(F41)培养后用低温磁力搅拌法提取到菌毛,制成5批多价菌毛混合油乳剂灭活苗,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5批多价灭活疫苗对小白鼠的平均保护率达95.0%,为进一步进行田间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将为生产上防治仔猪黄痢提供一种保护范围更加全面的生物制品.  相似文献   
78.
油研9号氮、钾、硼肥的施用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油菜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以新品种油研9号进行了氮肥的不同施用比例、钾肥的不同施用量、硼肥的不同施用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量下,以基肥:苗肥:薹肥为3:4:3时产量最高,与5:3:2和6:2:2 的施用比例达显著性差异;与4:3:3的施用比例差异不显著。不同钾肥施用量以底施氯化钾15 kg/667m2产量最高,底施氯化钾均与不施氯化钾达极显著性差异,但底施氯化钾15 kg/667m2比底施氯化钾7.5 kg/667m2增产不显著。不同硼肥的施用方式,以薹施硼肥1 kg/667m2产量最高,薹施(1kg/667m2)、底施(1 kg/667m2)、花喷(100g/667m2)硼肥分别比不施硼肥增产 31.5%、22.8%、5.5%,施用硼肥与不施硼肥均达显著性差异,薹施和底施硼肥增产效果明显,花喷增产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79.
氮钾肥配施比例对准两优527产量及化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施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了氮、钾肥基施、穗施不同配比对超级稻准两优527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凡配施N、K肥料的,产量较对照增加73.56~112.86 kg/667m2,增产14.64%~22.45%,达极显著水平;而配施N、K的处理之间产量均未达显著差异。超级稻准两优527对N、K的吸收总量及肥料利用率随穗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在施肥上采用前轻后重的施肥技术有利于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80.
夏秋反季节莴苣的营养吸收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夏秋反季节莴苣营养吸收规律的试验结果表明,莴苣的生物量随莴苣的生长进程逐渐增加。移栽45 d后干物质积累量占全生育期的80%以上;氮、磷、钾的吸收最高峰出现在移栽后的45~60 d,吸收强度分别达22.47 mg/株.d、8.01 mg/株.d和35.61 mg/株.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