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2篇 |
免费 | 44篇 |
国内免费 | 10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4篇 |
农学 | 91篇 |
基础科学 | 107篇 |
177篇 | |
综合类 | 411篇 |
农作物 | 31篇 |
水产渔业 | 45篇 |
畜牧兽医 | 55篇 |
园艺 | 21篇 |
植物保护 | 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55篇 |
2015年 | 38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51篇 |
2012年 | 75篇 |
2011年 | 72篇 |
2010年 | 63篇 |
2009年 | 57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56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51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两种一年生植物在替代试验中的相互竞争关系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1)用替代试验研究了燕麦(Aneva sativa)和箭舌豌豆(Vicia sativa)在混播中的竞争相互作用。为了攻混播比例对两种植物在混播条件下的行为影响,田间试验设为5个混播总密度和5种混播比例,共了5次。(2)方差分析表明,相对总生物量(RYT)和竞争平衡指数(CBI)对总密度,混播比例和生长时间的反应敏感。总密度对RYT和CBI的影响高度显著,在大多数情况下,混播比例对RYT和CBI的影响不显著。(3)本文研究的结果表明,持续时间对RYT和CBI很强的影响,在第1次测定时,RYT值接近1而BI值接近0,这一事实表明,种间无竞争或互惠作用。而在生长旺盛期,种间竞争较为剧烈。(4)本研究结果表明,箭舌豌豆的生长严惩受到燕麦的抑制作用,这说明箭舌豌豆在与燕麦混播时表现为竞争上的弱者。 相似文献
112.
在分类编目工作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不同原因出现同类不同种的图书、再版图书、不同年代出版的连续出版物、多卷本专著具有相同的分类索书号,本文通过对索书号中的辅助区分号选取的研究,对上述两种甚至多种书出现相同分类索书号的情况,采用辅助区分手段来进一步区分。使同类图书得以科学有序化,同一类同一种的图书归于一处,同一类不同种的图书得以区分。 相似文献
113.
根据Box-Jenkins建模原理,采用ARI MAR(2,0,0)模型对江苏省河蟹总产量进行了拟合及预测研究。结果显示,所建模型的残差序列为白噪声,AIC为48.015 7,模型拟合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为0.995 1,拟合度为0.990 1,表明组建的ARI MAR(2,0,0)模型结构合理,拟合效果好;用2006年江苏省河蟹总产量进行验证,相对误差为3.8%,表明ARI MAR(2,0,0)模型对江苏省河蟹总产量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进行拟合和预测是可行的,是一种短期预测精度较高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14.
苏玉系列不同玉米品种的鉴定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苏玉系列7个高产玉米新品种的鉴定与比较,掌握了各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抗逆性等特点,筛选出了苏玉23、苏玉31、苏玉29、苏玉20等几个较优良的品种,初步认为可用作江苏的推广品种或用于改良缺陷的遗传变异源。 相似文献
115.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中段近60年气温序列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55-2014年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中段10个气象观测站的气温时间序列资料,在分析气温变化结构的基础上运行气候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用以解释气温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的复杂结构,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下气候气温变化的突变点和周期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60 a来研究区内平均气温呈现普遍升高趋势,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升高趋势更加显著,达到99%置信度,升温速率达到0.45℃·10a-1,高于全国和全球的气温增长率。2008年后区域进入降温过程,冬季降温尤为明显,其原因是全球变化发生停滞;气候突变检验表明区域年平均气温的升温突变发生在1986年,显著升温开始于1991年,冬季升温突变时间最早,发生在1978年,夏季升温突变时间滞后,出现于1991年;周期检验表明区域内气温存在5~10 a和30 a的多重时间尺度结构的变化特征,预计2008年后年平均气温和季节平均气温增加速度将变缓,甚至可能发生变暖停滞。 相似文献
116.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urface active properties and humic acid (HA) particle sizes were investigated. Two HAs from an Ando soil and a Brown forest soil were separated into 6 particle size fractions by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Surface-act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zed by surface excess value (\gT mol cm-2), cross-sectional surface area per molecule (A nm2),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CMC g L-1),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water surface tension reduction were obtained by the measurement of the surface tension of HA solutions from different particle size fractions. For the HA from the Ando soil, except for the smallest particle size fraction, increasing particle size enhanced the efficiency of reduction of the water surface tension and decreased the CMC, while the effectiveness of reduction of the water surface tension was about the same. The surface activity of the HA from the Ando soil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article size. This phenomenon was similar to the surface activity of a homologous series of surfactants, which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lkyl chain length. For the HA from the Brown forest soil, the smallest particle size fraction and three large fractions showed a high efficiency, namely a high surface activity. The smallest fraction from the Brown forest soil showed the highest efficiency and the lowest CMC value. In both HAs, the smallest particle size fraction showed exceptional surface-active propertie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fractions and three fractions with large particle size showed a higher surface activity than other smaller fractions. 相似文献
117.
利用湖北秭归三峡库首典型区的气象监测资料,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和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ARIAM)方法,对三峡库区2001-2015年局地环境温度变化进行趋势和预测分析,以探讨三峡工程蓄水对库区局地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局地气温和地温的时间序列为季节性非平稳时间序列,年际月平均气温峰值在7月(29.0℃),低谷在1月(6.0℃);研究期内局地平均气温在2003年降至17.8℃,2007年稳定升至18.3℃;2011年持续降至的17.1℃,之后稳定升至2013年的17.9℃。平均地温在2005年升至21.2℃,2008年持续降至19.4℃,后期在2013年稳定升至20.1℃。分析结果显示,在2003年蓄水前后三峡库首典型区局地环境温度呈现一定程度年际波动,但不存在显著单一的变化趋势,说明在研究期15a内三峡工程蓄水对研究区域的局地环境温度未产生显著影响。用ARIMA模型获得了气温和地温的最佳预测模型,2015年预测值与监测值的符合程度良好,可进一步利用该地区长期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优化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8.
A. O. Ojo M. T. Adetunji K. A. Okeleye C. O. Adejuyigbe 《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2016,47(21):2365-2377
An incubatio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the laboratory for 10 weeks to study the changes in some phosphorus (P) fractions in two soil series. Poultry manure was applied at 0, 5, 10, 15, and 20 t ha?1 solely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single superphosphate (SSP) at 0, 15, 30, 45, and 60 kg P ha?1.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all the P fractions were observed to the 6th week of incubation (WAI). Sole application of poultry manure was, however, effective in reducing P occlusion in the two soil series used. An increase in Fe–P which was the largest extractable inorganic P was observ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10 t ha?1 of poultry manure and 30 kg P ha?1 of SSP in the Iwo series and combination of 20 t ha?1 of poultry manure and 45 kg P ha?1 of SSP in the Alagba series. 相似文献
119.
120.
淮河流域降雨-侵蚀背景及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全球气候正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为土壤侵蚀及水土流失的防治提出新的挑战。研究探索气候变化特别是降雨变化特征、时空演变及对侵蚀的潜在影响,是深刻认识气候变化与土壤侵蚀之间关联,减少未来水土流失防治不确定性的前提和基础。以降雨侵蚀力为指标,对淮河流域降雨—侵蚀背景及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951—2008年间流域多年降雨的潜在侵蚀能力为5 269.12 MJ/(mm.hm2.h),峰值位于南部的大别山区。时间演变上,全流域多年降雨—侵蚀背景未呈现显著增减趋势。空间变化上,周口、大别山区及蚌埠附近三个地区潜在侵蚀背景的上升趋势最为显著,北部鲁中南低山丘陵沿脉区域也呈现一定上升趋势,以上区域应优先加强侵蚀防治对未来降雨变化的适应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