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5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3篇
  39篇
综合类   136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在水桶试验中设置2种不同处理方式(密度和收割),研究水蕹菜(Ipomoea aquatic Forsk)对富营养水质的净化特性及效果。结果表明:室外培养12 d,高密度组(10 g/L)对NO2-、NO3-、PO32-、TN、TP和Chl-a的平均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0.88%、93.98%、98.96%、82.36%、88.89%和89.33%,显著高于对照组(0 g/L);收割有助于刺激植物加速分蘖、促进植物对N、P元素的吸收固定,并改善水体的DO;水蕹菜组织N、P含量在试验前后发生变化,并与生长水体中的N、P浓度呈正相关关系;植物固定对水体中N、P去除的贡献率与植菜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占高密度组水体中TN、TP去除总量的52.05%和40.41%,为试验组水体中N、P去除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2.
研究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和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在匍匐和攀援方式下的形态、生物量和构件生物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 匍匐的南美蟛蜞菊花数明显多于攀援的植株,差异极显著(p<0.01),而平均节间长显著(p<0.05)低于攀援植株。除平均节间长外,攀援的五爪金龙分枝节数、分枝叶片数、节总数、花数和叶总数均明显高于匍匐的植株。2)攀援的南美蟛蜞菊植株叶、节和花干重均极显著低于匍匐的植株。攀援的五爪金龙植株叶极显著高于匍匐的植株,节和花干重也高于匍匐的植株。3)匍匐的南美蟛蜞菊除花干重显著高于攀援的植株外,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攀援的五爪金龙植株叶干重比极显著高于匍匐植株、花干重比显著高于匍匐的植株,而茎干重比则极显著低于匍匐的植株。说明南美蟛蜞菊和五爪金龙表现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具有较强的形态可塑性(尤其是五爪金龙),这也许是二者具有较强入侵性和能够成功入侵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3.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五爪金龙叶中总黄酮的超声提取最佳工艺,并测定其含量。五爪金龙样品用石油醚脱去脂类及部分色素,总黄酮得率最高的提取方法为:乙醇体积分数为80%,超声提取60 min,乙醇溶液体积(mL)与干粉质量(g)比例为40∶1。按最佳超声提取条件,五爪金龙的粗黄酮得率为8.75%,总黄酮提取率为1.216%。通过颜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初步确定五爪金龙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4.
为了获得淇河鲫池塘养殖中的最佳水蕹菜浮床覆盖度,试验随机选取360尾淇河鲫,设计水蕹菜浮床覆盖度为0%(C0)、10%(C1)、20%(C2)和30%(C3)4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饲养90 d后,测定各试验组养殖水质、淇河鲫的生长、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并比较其差异。结果显示,水蕹菜浮床覆盖度仅对鱼肉品质中的甘氨酸、缬氨酸和精氨酸有显著性影响(P<0.05),3种氨基酸的最大值基本上在C1试验组,且各试验组间缬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变化与增重率变化一致。此外,与C0相比,C1、C2和C3试验组均含有较高的粗蛋白和灰分含量及较低的粗脂肪含量,其中C1试验组具有最高的粗蛋白含量和最低的粗脂肪含量。结果表明,10%水蕹菜浮床覆盖度最有利于淇河鲫的优良鱼肉品质的形成,过高的覆盖度则起相反作用。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为克氏原螯虾的健康养殖提供可借鉴的基础参数。[方法]共设8组处理,对克氏原螯虾养殖污水进行25d净化处理.定期检测各处理组水体中的总磷含量(TP)。[结果]水蕹菜植生型混凝土(处理)对水体TP去除效果显著大于单纯的混凝土或水蕹菜,并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和生物量效应;通过统计分析拟合出TP、水蕹菜初始生物量密度(D)和处理时间(t)的二元函数模型。[结论]水蕹莱植生型混凝土对水体TP去除效果的函数模型可以为实践提供理论参数,  相似文献   
107.
以11个品种的空心菜种子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铅、镉及其复合污染对不同空心菜种子萌发率、幼苗根长、苗高及生物量的影响,比较了不同处理对空心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抑制效应的品种差异,旨在为重金属中轻度污染农田土壤栽培空心菜的品种选择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提供参考。结果发现:铅、镉单一或复合污染对幼苗生长比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其中幼苗根生长对铅镉污染比种子萌发等指标更为敏感,因此将幼苗根生长作为评价重金属铅镉毒害的指标更为合理。随着铅、镉单一及铅镉复合污染浓度的加大,其对空心菜各品种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大,且同样浓度下,铅镉复合污染往往比单一重金属污染的抑制率更高,说明铅镉污染存在协同效应。其中,对空心菜各指标的综合抑制效应在铅、镉单一污染下最高达48.78%和42.84%,而在铅镉复合污染时最高达59.73%。另外,不同品种对铅、镉污染的敏感性不同,通过比较,区分了3个耐铅镉污染品种和2个铅镉污染敏感品种。  相似文献   
108.
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硒(0、0.05、0.5、1、2 mg/L)、锌(0.05、0.5、1、2 mg/L)配施对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硒浓度2 mg/L,0.05 mg/L锌浓度2 mg/L),同浓度锌与不同浓度硒配合施用,硒浓度越小蕹菜产量越高;同浓度硒与不同浓度锌配合施用,产量均为锌0.5 mg/L的处理最高。而低锌(0.05 mg/L)条件下,随着配施硒浓度的增加,蕹菜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当锌硒浓度均为2 mg/L时,蕹菜生长受阻,产量下降,且出现中毒现象。其中锌浓度为0.5 mg/L、硒浓度为0.05 mg/L的处理蕹菜长势最好,产量最高。与对照相比,硒锌配施增加了蕹菜锌、硒、Vc、蛋白质以及可溶性总糖的含量,但对蕹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其中,硒、锌浓度均为1 mg/L的处理对提高蕹菜营养品质的效果最好。但是,总体而言,硒锌配施最理想的水平是硒浓度为0.05 mg/L、锌浓度为0.5 mg/L,因为此配施浓度显著增加了蕹菜产量(产量是硒、锌浓度均为1 mg/L的处理近3倍),而且还提高了蕹菜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9.
浮床植物对养殖池塘水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浮床植物对养殖的池塘净化作用,测定了NH4+-N、NO2--N、NO3--N、PO43--P、TN、TP、CODMn等主要水质指标。结果表明,在同样的试验条件下,池塘中各项水质指标按对照组、5%处理组、10%处理组、20%处理组的顺序逐渐降低;其中以20%处理组对NH4+-N、NO2--N、NO3--N、PO43--P、TN、TP、CODMn等主要水质指标去除率最大,分别为42.82%、39.47%、43.8%、64.1%、46.57%、58.75%、7.4%。通过6次空心菜的采收,空心菜的产量可达14.3~17.6 kg/m2;5%处理组、10%处理组、20%处理组通过采收空心菜直接从667 m2养殖池塘中移除TN分别为1643.5、2988.2、5341.3 g,移除TP分别为240.7、437.6、5341.3 g;同时处理组池塘罗非鱼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主养罗非鱼的养殖池塘中浮床栽培空心菜能够很好的净化水质,降低池塘富营养化。因此,建议20%的空心菜浮床覆盖率在罗非鱼养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