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0篇
林业   37篇
农学   97篇
基础科学   78篇
  139篇
综合类   311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72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geotechnical model tests. Using the concept of quadrilateral isoperimetric element, the strain filed was achieved from the calculation method based on displacement modes, and the verifi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asurement technique has a reliable precision. The soil deformation in model test of square shallow foundation was measured by using this technique,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asurement system based on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method can realize the whole process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soil displacement field and shear strain filed. This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technique provides a tool for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soil micromechanics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22.
建立了超声破碎酿酒酵母细胞和冷三氯乙酸化学浸提海藻糖的工艺,探索了离子色谱分析技术条件,采用响应曲面法(RSM),研究了液料比R、超声功率W、工作时间T1、超声总时间T2和浸提时间T3等5个试验关键因子对海藻糖提取的影响规律,并构建了动态控制的数学模型,得到了海藻糖提取最优工艺参数依次为:尺为7、W为698W、T1为4.9s、T2为7.3min、T3为9min。结果表明:模型极显著,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超声功率、工作时间和超声总时间对海藻糖提取量的影响最大,为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
压力补偿式变量泵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庄丽  顾建 《排灌机械》2004,22(5):23-25
根据压力补偿式变量泵在使用中存在的变量冲击、最大流量无法预置等问题,对该类泵的调节性能进行分析和比较,提出了一种改进结构的方法。在限压式变量叶片泵上,采用变刚度的双弹簧;在恒功率变量柱塞泵的变量部分,采取增加斜盘倾斜角预置调节等措施。改进后变量泵的在液压机上实际运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4.
园林植物高新技术育种研究综述和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我国园林绿化市场的持续升温,园林植物育种领域的研究不断得到重视,在传统育种技术的基础上,以现代生物技术、航天和离子注入诱变育种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育种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在园林植物株型和花型、花色和香味、生长发育、延缓衰老、抗病虫、抗逆境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综述了航天育种和离子注入育种等高新技术的研究基础,及其在园林植物种质创新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国内有关研究单位的一些相关研究情况。分析了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并重点对园林植物现代生物技术、航天和离子注入育种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5.
NaCl对库拉索芦荟的胁迫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100~400mmol/L NaCl胁迫对2年生库拉索芦荟的生长及体内离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00mmoL/L NaCl处理下芦荟植株干重和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200和400mmol/L NaCl处理下干重和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芦荟根系活力在200mmol/L NaCl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增加盐浓度,根系活力下降;盐胁迫处理的叶片电解质渗漏率显著高于对照,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盐胁迫下,芦荟体内Na^+和Cl^-含量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K^+和Ca^2+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Na^+主要积累在茎部,叶片和根系含量较小;Cl^-主要积累在叶片,茎部含量相对高于根系。盐胁迫下芦荟体内K^+和Ca^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随着盐浓度增加,叶片K^+含量明显增加,Ca^2+则相反。芦荟叶片保持相对较低的Na^+/K^+比率和较强的K^+和Ca^2+向上选择性运输能力,是芦荟具有一定耐盐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6.
离子注入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自由基和SOD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能量30Kw_1剂量6×10~(16)N~ /cm~2的氮离子束辐照水稻早籼品种广陆矮4号,用ESR波谱术和氮蓝四唑(NBT)还原法测定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自由基和SOD酶的变化.在室温和低温下测定离子注入水稻干种子的ESR谱,结果表明:辐照后的水稻干种子有较高的自由基产额;低温测定ESR波谱显现出二条谱峰,这为糖和蛋白质在电离辐射作用下产生的特征峰.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自由基变化是在种子吸水8小时时自由基浓度锐减,16小时降至最低点;自由基清除酶之一SOD酶,随着吸水时间的增加,酶活性逐渐增加,SOD酶的清除作用主要表现在生物体内源自由基的清除.最后生物体内自由基和SOD酶形成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7.
低能离子注入麻黄种子生物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甄卫军  孙月华  马凤云 《种子》2003,(2):26-27,44
本文初步研究了离子束注入麻黄种子后的当代生物效应 ,研究表明 :离子注入对麻黄种子的生长起良好的生物效应。注入剂量为 4× 1 0 1 6 N+ / cm2 时 ,伊吾蓝麻黄种子发芽率最高为 76 % ,相对空白增长 4 3.4 % ;在注入剂量为 4× 1 0 1 6 N+ / cm2 ,伊吾蓝麻黄种子的发芽 3天时呼吸速率达 1 .1 4 0 mg/ g· h。这也表明发芽率高的剂量下 ,种子的呼吸速率增加 ,注入剂量为 1 2× 1 0 1 6 N+ / cm2 ,伊吾蓝麻黄种子的盆栽出土率最大为 2 2 .7%。 4× 1 0 1 6 N+ / cm2 剂量离子注入和硕蓝麻黄种子时 ,其盆栽出土率最大为 4 2 .3% ,比对照增加了 6 4 %。  相似文献   
28.
变排量非对称轴向柱塞泵(Variable-displacement asymmetric axial piston pump,VDAAPP)直接控制单活塞杆缸闭式系统具有结构紧凑、能效高的优势。在定排量三配流窗口轴向柱塞泵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斜盘摆角位置反馈的PD变排量控制策略。建立VDAAPP的数学模型,运用近似线性化及降阶的方法分析影响VDAAPP频响的因素,并对斜盘变量阻力矩进行研究。在AMESim中建立VDAAPP电液仿真模型,通过对斜盘受力特性的仿真分析,验证了阻力矩计算的正确性。搭建VDAAPP试验平台,对系统的动态性能进行测试。试验和仿真结果表明,当非对称轴向柱塞泵一个配流窗口吸油、两个配流窗口排油时,非对称轴向柱塞泵斜盘存在较大的单向阻力矩,此单向力矩会降低斜盘摆角减小过程中的动态响应;当采用PD控制、比例系数kp=3时,VDAAPP可实现零超调的变排量控制,且具有较高的响应速度,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9.
何忠波  荣策  杨朝舒  薛光明  郑佳伟 《农业机械学报》2017,48(12):421-428, 247
为满足新型电液伺服阀的驱动要求,设计了柔性铰链放大的叠堆式超磁致伸缩致动器(FASGMA),建立了FASGMA输出位移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和分析。首先,根据传统GMA偏磁施加方式的特点和不足,采用永磁体和GMM棒交替排布的结构形式,设计了叠堆式超磁致伸缩致动器(SGMA),并利用柔性铰链机构放大其输出位移;然后,根据SGMA的结构特点,建立了反映轴向分布不均匀性的SGMA应变模型;接着,利用力学基本原理和有限元法对柔性铰链机构的放大比和固有频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结构优化设计的方法,完成了放大机构结构参数的确定;在此基础上,考虑SGMA与放大机构的相互作用以及SGMA轴向应变分布规律,建立了FASGMA多自由度位移模型,确定了自由度的合理取值;最后,搭建了FASGMA测试系统,进行了阶跃和正弦激励实验,完成了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实验与模型计算结果吻合,证明了模型准确性;在阶跃激励下,FASGMA最大位移约为130μm,响应时间约为70 ms;正弦激励下,FASGMA工作频带为60 Hz,对激励信号有较好的跟随特性。  相似文献   
30.
正反转旋耕后土壤和秸秆位移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和秸秆在耕作后的位移变化是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田重要组成部分。为分析和比较耕作后两者的位移变化,针对正、反转旋耕2种作业方式以及180、230、280 r/min 3种转速设置重复性试验。试验中按刀辊轴向布置标记铝块和横、纵向秸秆,运用示踪法(以点代面)思想,即根据标记的铝块和秸秆前后坐标变化值来代替机具在幅宽范围内土壤和纵、横向秸秆的位移变化。将得到的标记点位置进行标定,并在二维CAD中绘制出标记点在二维地表的形态,该形态与旋耕刀在刀轴上排列相似。2种耕作方式的地表形态和位移对比分析表明:正转旋耕的秸秆埋覆率要高于反旋,反转旋耕破碎率要优于正旋;土壤在耕作后分布较均匀,横、纵向秸秆在正反旋作业后均出现聚集现象,正旋作业更为明显;土壤以及地表秸秆位移反旋作业大于正旋作业,但随着机具转速增加,反旋作业位移呈递减,正旋作业位移呈递增。基于以上因素考虑,可以根据实际作业需要来改变耕作方式、转速以及刀具在刀辊上螺旋线形状来满足不同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