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9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50篇
林业   75篇
农学   145篇
基础科学   28篇
  352篇
综合类   871篇
农作物   66篇
水产渔业   86篇
畜牧兽医   431篇
园艺   65篇
植物保护   7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0 毫秒
71.
有机肥对毛竹林间及根区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为研究施肥对毛竹根区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 ,在浙江省临安市牧家桥毛竹林中布置了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施有机肥显著增加了毛竹林间土壤和竹蔸根区土壤的细菌和真菌数量 ,全有机肥 (菜籽饼 1 50 0kg·hm- 2 )和 1 / 2有机肥 (菜籽饼 750kg·hm- 2 硫酸铵1 68 8kg·hm- 2 过磷酸钙 97 5kg·hm- 2 氯化钾 1 6 2kg·hm- 2 )处理林间土壤细菌数分别是对照区的 2 2 0倍和 1 72倍 ;竹蔸根区分别是对照区的 1 91倍和 1 60倍。全有机肥和 1 / 2有机肥处理林间土壤真菌数分别是对照区的 1 98倍和 1 62倍 ;竹蔸根区分别是对照区的2 47倍和 1 89倍。有机肥对毛竹林间和竹蔸根区土壤放线菌数量无明显影响。有机肥显著提高了毛竹林间和竹蔸根区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蛋白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全有机肥和1 / 2有机肥林间土壤各类酶活性依次是对照区的 1 2 4倍、 1 72倍、 1 82倍、 1 55倍和 1 0 7倍、 1 40倍、 1 53倍、 1 2 1倍 ;竹蔸根区土壤各类酶活性分别是对照区的 1 75倍、 2 1 0倍、 2 42倍、 1 61倍和 1 46倍、 1 67倍、 1 92倍、 1 0 7倍。有机肥对毛竹土壤的蔗糖酶活性无明显影响。化肥可提高毛竹竹蔸根区脲酶和蛋白酶活性 ,但化肥对林间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无明显影  相似文献   
72.
红壤晚稻田各类群微生物及产脲酶菌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晚稻四个不同生长期(幼苗期、分蘖期、拔节长穗期和结实成熟期),测定三种不同类型红壤稻田(肥田、瘠田和新垦田)的耕作层中三大类群微生物及产脲酶菌数量消长情况。结果表明:各类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在晚稻不同生长期数量有变化,且消长情况各不相同;不同类型稻田各类群微生物数量略有差别,统计结果显示,不达显水平;各类产脲酶菌在不同类型晚稻田的百分含量变化不很明显;它们在各类群微生物中的百分含量分  相似文献   
73.
为探讨海岸带黑松混交林土壤生化特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该文对 3种类型黑松 (Pinusthunbergii)混交林及纯林的土壤微生物、酶及土壤养分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数量、酶的活性均表现出差异性 ,混交林土壤养分含量均高于纯林 ,尤以黑松×刺槐、黑松×麻栎混交林显著 ;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 ,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74.
闽北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选择闽北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长期受保护的 (近 60 0 a)的中亚热带森林 ( conserved forest,CF)和顺昌县元坑镇近期 ( 50年代以来 )受人为干扰破坏的退化森林( degraded forest,DF)作为研究对象 ,比较了 CF和 DF群落的土壤微生物及其主要几种生理类群的数量分布和土壤主要化学性质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 :DF群落由于受人为的干扰破坏 ,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呈明显下降 .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表明 :CF群落的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数量以及主要几种微生物生理类群的数量均明显高于 DF群落 .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分布则以DF群落中数量较多 ,且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比值也较大 . DF群落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 3大类微生物及生理类群数量分布发生的变化 ,指示了土壤性质恶化的动态变化 .研究结果为揭示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性质退化机理、找出防治的技术途径 ,恢复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5.
杉木林取代杂木林后土壤微生物季节变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通过对杂木林(山脊)及取代杂木林的杉木丰产林(山坡)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性连续两年周期的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林和杂木林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土壤呼吸作用强度、氨化作用、纤维素分解作用强度具有明显季节变化,夏季和春季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较大,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土壤微生物季节变化与林木年生长发育规律相吻合.与山脊上保留杂木林相比,杉木林(山坡)土壤有机物转化和合成强度有一定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76.
1991-1994年通过地落叶松绶尺蠖各虫期的天敌调查,已查明该害虫共有天敌23种,其中寄生性天敌昆虫16种;捕食性天敌昆虫1种,捕食性鸟类2种;捕食性蜘蛛1种;病原微生物3种。  相似文献   
77.
EM处理对大豆增产作用机理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选用沈农6号大豆品种为材料,在大豆始花期进行叶面喷施EM500倍液,就EM在提高大豆产量的作用机理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M处理可加速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增加株高,增大叶面积和比叶重,使其长势良好,为大豆高产、优质变定基础;EM还可改善大豆植株的生理生化代谢过程,使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光合作用强度提高;EM处理可使大豆产量提高10.75%,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8.
以吸水链霉菌NND 5 2菌株为原始菌株 ,利用紫外诱变和LiCl复合处理 ,采用琼脂柱移菌法进行初筛。用清酒酵母作为特异性指示菌 ,经复筛获得一株除莠霉素A高产菌株 ,产量为 980 0 9μg·mL-1 ,比原始菌株提高了 2 2 6倍。  相似文献   
79.
研究了不同茬口对土壤肥力的结果表明,豌豆茬好,小麦茬差,油菜茬居中。豌豆茬、油菜茬和休闲地肥力水平接近,产量无明显差异。豌豆茬、油菜茬后作产量高,有益微生物数量多,特别是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占优势。休闲茬有效养分虽高,但却消耗了土壤潜在的肥力。  相似文献   
80.
土壤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广泛存在于土壤环境中,其严重威胁着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发展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对于减少病原菌扩散传播、防控传染性疾病、维护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显色培养技术、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子生物学技术、拉曼光谱技术、流式细胞技术和生物传感器等,并对其原理、应用及优缺点进行了全面比较。最后,对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提出展望,旨在促进土壤环境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和生物风险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