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597篇 |
免费 | 767篇 |
国内免费 | 171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90篇 |
农学 | 1448篇 |
基础科学 | 897篇 |
2824篇 | |
综合类 | 6281篇 |
农作物 | 844篇 |
水产渔业 | 546篇 |
畜牧兽医 | 1417篇 |
园艺 | 433篇 |
植物保护 | 8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2篇 |
2023年 | 291篇 |
2022年 | 553篇 |
2021年 | 600篇 |
2020年 | 608篇 |
2019年 | 672篇 |
2018年 | 463篇 |
2017年 | 717篇 |
2016年 | 846篇 |
2015年 | 819篇 |
2014年 | 833篇 |
2013年 | 928篇 |
2012年 | 1110篇 |
2011年 | 1190篇 |
2010年 | 948篇 |
2009年 | 936篇 |
2008年 | 759篇 |
2007年 | 870篇 |
2006年 | 632篇 |
2005年 | 495篇 |
2004年 | 379篇 |
2003年 | 325篇 |
2002年 | 215篇 |
2001年 | 229篇 |
2000年 | 175篇 |
1999年 | 162篇 |
1998年 | 154篇 |
1997年 | 129篇 |
1996年 | 134篇 |
1995年 | 133篇 |
1994年 | 119篇 |
1993年 | 98篇 |
1992年 | 98篇 |
1991年 | 71篇 |
1990年 | 72篇 |
1989年 | 50篇 |
1988年 | 44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3篇 |
196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本试验以22份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后代DH株系为供试材料,在油菜花期降雨量约5.7 mm、6.7 mm的情况下,连续两年设置正常灌水、花期干旱胁迫2个处理,考察产量及与产量相关农艺性状,应用抗旱指数法、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法结合聚类分析,筛选优异的抗旱种质资源。结果表明,多数甘芥杂交后代材料抗旱性高于常规甘蓝型品种,共获得7份抗旱性较强的材料;无论采用直接评价或关联系数综合评价,两种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条件下,约有42.55%的材料抗旱等级分类一致,同一材料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条件下,其抗旱性表现有差别,通过不同程度干旱胁迫条件下综合评价其抗旱性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992.
渭河流域多尺度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渭河流域23个气象站1959—2014年的实测资料,对比分析了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在渭河流域的适用性,得出SPEI的稳定性更佳。继而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研究该流域干旱发生频率与干旱强度,分析了近55年渭河流域不同时间尺度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尺度越大,SPEI波动的幅度越小。渭河流域SPEI在1991年发生突变,1991年后干旱加剧,干旱的发生存在14 a和7 a左右周期变化。年尺度干旱的发生频率呈东高西低的分布,中度以上干旱频率最高的地区为西吉、武功和天水周边,频率分别为14.28%、14.28%、12.5%;季尺度上整体的秋旱相比其它季节的干旱发生频率高,中度以上春、秋、冬三季干旱发生的频率天水盆地均最高,频率分别为21.4%、19.6%和8.9%,中度以上夏季干旱发生频率最高的是平凉,其频率为16.1%;月尺度上干旱强度的分布总体上是由东向西减小,其中干旱强度最大的是南部佛坪地区,干旱强度为30%,天水和海源地区近55年发生连续干旱过程的次数最多,可达22 a,该过程中连续干旱的月数大多为3~4个月,而吴旗站存在一次长达9个月的持续干旱过程。 相似文献
993.
吴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7,35(4):276-282
2015年黑龙江省发生大面积干旱,为了对此旱情进行动态监测,采用6—9月的MODIS数据,计算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以过去15年(2000—2014年)的全省40个旱作农业站点以旬为单位的TVDI为研究对象,根据土壤相对湿度的农业干旱等级划分标准,制定TVDI的干旱监测等级,利用2011年实地测取土壤相对湿度数据对该等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验证结果准确度达到83%。结果显示:TVDI被分为5个等级,TVDI0.46为无旱,TVDI在0.46~0.57之间为轻旱,TVDI在0.57~0.76之间为中旱,TVDI在0.76~0.86之间为重旱,TVDI0.86为特旱,用此标准对黑龙江省2015年的旱情进行分析,能够较好地反映出黑龙江省整体的实际旱情。在监测中2015年7月份全省旱情最为严重,持续到8月中旬,到8月下旬省内各地陆续降雨,重旱区域减少,整体旱情减轻。 相似文献
994.
选取关中平原冬小麦主要生育期的条件植被温度指数( VTCI)遥感干旱监测结果,运用层次分析法、因子权重排序法两种主观赋权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两种客观赋权法,分别确定加权VTCI,并与关中平原5地区冬小麦年产量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研究VTCI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主观赋权法确定的加权VTCI与产量之间存在着... 相似文献
995.
复盐胁迫对几种燕麦种子萌发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加拿大7种燕麦(A.nuda)种子,在不同梯度的Na2SO4、NaCl等组分盐溶液中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复盐胁迫下,种子开始发芽的时间推迟,发芽过程延长,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7种燕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简易活力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盐害指数升高,且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随复盐浓度的增... 相似文献
996.
2013年夏季,内蒙古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区多次出现极端降水事件,引发气象灾害.为探寻其特征及成因,选择“6·30”、“7·14”两次典型极端降水事件,从天气尺度系统、中尺度对流系统、热力动力条件、水汽来源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①“6 · 30”暴雨是华北小高压前的切变线产生;“7·14”暴雨是“北槽南涡”与台风北上共同作用的结果.②两次暴雨都是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S)发展的结果.“6·30”暴雨突发性强,具有局地特点;“7·14”暴雨具有列车效应,持续时间长.③两次暴雨水汽来源不同.“6·30”暴雨水汽来源于南海;“7.14”暴雨是“北槽南涡”加上远距离台风输送的结果.④“6·30”暴雨是高压切变线西侧干、东侧湿,在锋区附近产生上升运动促发不稳定能量释放;高空“干侵入”是“7·14”暴雨的促发机制.⑤东亚夏季风偏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偏北,是内蒙古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区极端降水事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7.
基于作物水分盈亏指数的昆明水稻生长季干旱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昆明站点1952—2013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98年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昆明站近62 a来逐日的参考作物蒸腾量、水稻生育期需水量,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研究作物需水量变化规律,同时根据水稻的水分亏缺指数(CWDI),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各气象因子对水分亏缺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近62年来昆明地区平均旬需水量为32.55 mm;水稻生长季内干旱分布明显不均匀,随着生长季的推进,干旱级别从轻旱到重旱,干旱发生最严重时期是黄熟生育阶段,在整个水稻生长季内,水稻水分盈亏指数均值为38.07%,表明水稻处于重旱状态;在水稻生育期变异系数研究中,水分盈亏指数变异系数均较小,在返青、分蘖、拔节、抽穗、乳熟和黄熟六个阶段中,变异系数分别为1.8%、1.9%、1.3%、1.1%、0.8%、和0.8%,表明昆明地区近年干旱等级变化较小;影响水分盈亏指数最大正相关因素为日照,最大负相关因素为水汽压。 相似文献
998.
以改良佳线、赤峰板椒、日本金塔三个制干辣椒品种为材料,利用不同浓度的Na HCO3从辣椒现蕾期开始进行持续胁迫处理,定期采样测定其生长与生理指标,以确定持续盐胁迫对制干辣椒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0 mmol·L-1、60 mmol·L-1Na HCO3短期胁迫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改良佳线和日本金塔的生长;30 mmol·L-1Na HCO3胁迫可促进改良佳线与日本金塔叶绿素合成,60 mmol·L-1Na HCO3胁迫下,日本金塔与改良佳线叶绿素含量没有明显下降;而在低浓度盐胁迫下赤峰板椒的生长和叶绿素合成已经受到抑制,90 mmol·L-1Na HCO3胁迫下,三种辣椒生长和叶绿素合成均受到抑制;三种辣椒的丙二醛含量和质膜透性均随胁迫浓度的加重和时间的延长表现为上升的趋势,说明盐胁迫越重,胁迫时间越长,质膜受损伤的程度越高,改良佳线与日本金塔的上升幅度要小于赤峰板椒;Na HCO3胁迫下,三种辣椒脯氨酸含量均大于对照,并且叶片内脯氨酸的积累随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与赤峰板椒相比,改良佳线与日本金塔有较强的脯氨酸积累能力。综合分析得出,改良佳线与日本金塔耐盐性良好,赤峰板椒耐盐性弱。 相似文献
999.
利用江苏省统计年鉴提供的气象资料,通过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计算苏北地区近25 a(1989—2013年)的季节干旱指标,分析江苏省苏北地区五市的季节性干旱时空特征和发生规律,并对其进行动态干旱风险评价。基于危险性、脆弱性、暴露性和防灾减灾能力这四个影响因子构建相应干旱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选取适合苏北五市的气象、水文、地理、社会经济方面相关二级指标,组合运用熵权法和CRITIC法确定各指标综合权重,通过加权综合评价法对苏北五市进行动态旱灾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苏北地区干旱时间特征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发生干旱多为轻旱和中旱,且多发生于春夏秋三季,盐城市冬季发生中旱和重旱相对较频繁;干旱强度变化趋势和干旱频率趋势大体一致,五市发生春旱的频数和强度总体都呈增加趋势,而秋季情况略有好转。近年来,苏北地区五市的旱灾风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风险排名依次为:淮安连云港宿迁徐州盐城,其中,防灾减灾能力对于干旱风险的动态变化体现出较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00.
叶尔羌河流域1990—2010年生态环境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叶尔羌河流域1990、2000年和2010年Landsat-TM影像数据和中巴资源卫星数据,结合GIS技术及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计算方法,分析流域内1990-2010年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990-2010年,叶尔羌河流域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和土地退化指数分别减少4.53%、4.00%和3.56%,水网密度指数整体增高了3.71%;1990、2000年和2010年,叶尔羌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分别为34.94、34.77和34.32,均属于较差级别,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流域生态环境趋于退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