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7篇
农学   19篇
  10篇
综合类   115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37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2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时,首先通过临床症状观察进行初诊,然后再进行实验室确诊。目前实验室诊断主要包括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病原学诊断方法包括包涵体检查、病毒分离和病毒核酸检测;血清学诊断方法包括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变态反应。有时还要进行鉴别诊断,鉴别诊断主要有单克隆抗体法、鉴别PCR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给全球的养牛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论文综述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诊断方法研究进展,为预防和消除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2.
应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13株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其中有9株McAbs为IgG类,4株为IgM类,这些McAbs与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和马立克氏病病均无交驻反应病毒中和试验表明,有5株McAbs具有中和活性,Western-biotting试验表明,这5株有中和性的McAbs识别的抗原位在VP2上。  相似文献   
423.
本研究参考已发表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核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核蛋白基因的特异性引物NP5、6,经RT-PCR扩增得到了IBV国内分离株DB株、XJ株、DC株、HD株的1199bp的核蛋白基因片段,并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将4个国内分离株核蛋白基因的序列与国外发表的参考毒株的核蛋白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这4个毒株与澳大利亚群的参考毒株亲缘关系最为密切,核苷酸序列同源性86%-91%。其中DC株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异。国内分离株核蛋白基因核苷酸的变异引起了蛋白质二级结构的部分改变。  相似文献   
424.
用ELISA方法对三明市2016年随机抽取的牛群血清样品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包括牛病毒性腹泻、牛白血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布鲁氏菌病。本次调查共检测样品204份。其中检测规模场7个,样品116份;检测散养户14个,样品88份。结果表明: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血清204份,检出阳性血清65份;检测牛白血病血清188份,检出阳性血清34份;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血清184份,检出阳性血清64份;检测牛布鲁氏菌病血清204份,检出阳性血清0份。说明三明地区牛群存在多种疫病感染,应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25.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感染家养牛引起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性药物,因此疫苗免疫仍然是防控该病的关键措施。针对该病常用的疫苗主要有灭活疫苗和活疫苗,而基因缺失活疫苗由于具有免疫标识,已成为新型疫苗研发的主流方向。一些发达国家已利用基因缺失标记疫苗,如IBRV gE缺失疫苗,进行免疫根除计划并净化了该病。然而,由于现存的疫苗仍存在免疫抑制与潜伏感染等问题,亟需研制更有效的标记疫苗。论文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病原学特征、免疫抑制及疫苗研发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IBR有效疫苗的研发及其在防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6.
为了解近10年来广西梧州地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分子进化情况,对2013年—2014年间来自该地区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的法氏囊样品进行IBDV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株以及课题组2006年—2013年间分离的毒株,共24株的VP2高变区(vVP2)进行序列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QX0601等23个分离株在关键氨基酸位点上具有256I、284A、294I等超强毒株(vvIBDV)的分子特征,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这23株分离株与UK661、HK46等超强毒参考株同处一个分支中,亲缘关系较近;QX110603在关键性氨基酸位点上则具有256V、284T、294L等弱毒株的特征,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其与BJ836等致弱株处于同一分支,亲缘关系较近。对所有分离株进行氨基酸位点分析发现,该地区IBDV进化出现了新的特点,212D-212N符合国内近年来的分离株的变化趋势,209T-209A、338R-338H、359T-359R则表现出地域特点,未曾见过相似报道。研究结果表明,具有vvIBDV分子特征的分离株是该地区近10年来主要流行毒株,该地区IBDV毒株在vVP2序列上仍处于不断进化中,且带有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427.
鸡传染性鼻炎单抗阻断ELISA诊断试剂盒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在单抗阻断ELISA方法的基础上成功地建立了鸡传染性鼻炎阻断ELISA诊断试剂盒,结果证明,本盒具有较子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在对临床病鸡、人工感染鸡和免疫鸡的检测中,A型检出率可高达75%-90%,C型的检出率也可达到60%。试剂盒在37℃可保存7天以上,4℃可保存10个月,-20℃可保存1年以上。是一种适合推广应用的良好的鸡传染生鼻炎诊断产品。  相似文献   
428.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V)是一种危害极其严重的鱼类疾病。本实验用一步RT-PCR法和套式PCR法对IHNV的基因进行扩增,通过扩增片段的琼脂糖电泳分析,来判定病鱼是否携带IHNV。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一步法RT-PCR可扩增出IHNV的693bp片段;通过套式PCR法可扩增出IHNV的786bp片段和323bp片段。两种方法均能够检测待测样品中含有IHNV。比较发现一步RT-PCR法比套式PCR法更加快速、简便、敏感,减少了被污染机会。  相似文献   
429.
Background: Outbreak of bluetongue virus serotype‐8 (BTV‐8) infection in domestic ruminants in Northern Europ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outh American camelids' (SAC) susceptibility to BTV‐8 infection, their role in the epidemiology of the disease, and the use of currently available serological screening tests in SAC in an endemic region. Animals: Three hundred and fifty‐four unvaccinated and 27 vaccinated SAC (170 llamas, 201 alpacas), ranging in age from 1 month to 17 years between June and August 2008. The SAC originated from 44 herd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representing 10% of the Swiss SAC population. Methods: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of a convenience sample of SAC. Serum samples were analyzed with 2 serological screening tests. When results diverged, a 3rd ELISA was carried out for confirmation (ID Screen Bluetongue Competition ELISA kit). Results: All sera from the 354 unvaccinated animals were negative in the endemic region. Reliable seroconversion was observed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2 doses of vaccine. Conclusions and Clinical Importance: This study suggests a low susceptibility of SAC to BTV‐8 despite the presence of the virus in the cattle and small ruminant population, indicating that SAC do not play a major role in the epidemiology of BTV‐8. Furthermore,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erological tests for BTV‐8 can be used in SAC.  相似文献   
430.
An infectious full-length cDNA clone of Chrysanthemum virus B (CVB, genus Carlavirus), was constructed. Four cDNA fragments covering the whole genome of CVB-S were cloned between the Cauliflower mosaic virus 35S promoter and the nopaline synthase (NOS) terminator. Chrysanthemum and garland chrysanthemum were inoculated with the constructed plasmid, named pCVB, using a gene gun system. As is the case in wild-type, CVB-infected plants, no visible symptoms were observed on plants inoculated with pCVB; however, western blotting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indicated the presence of the progeny virus of pCVB. pCVB could be a useful tool for analyzing the functions of carlaviral prote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