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007篇 |
免费 | 876篇 |
国内免费 | 94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669篇 |
农学 | 1602篇 |
基础科学 | 528篇 |
2386篇 | |
综合类 | 7576篇 |
农作物 | 1222篇 |
水产渔业 | 238篇 |
畜牧兽医 | 1121篇 |
园艺 | 708篇 |
植物保护 | 17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0篇 |
2023年 | 299篇 |
2022年 | 494篇 |
2021年 | 564篇 |
2020年 | 607篇 |
2019年 | 678篇 |
2018年 | 482篇 |
2017年 | 681篇 |
2016年 | 838篇 |
2015年 | 611篇 |
2014年 | 837篇 |
2013年 | 1194篇 |
2012年 | 1491篇 |
2011年 | 1215篇 |
2010年 | 1004篇 |
2009年 | 1081篇 |
2008年 | 984篇 |
2007年 | 1073篇 |
2006年 | 896篇 |
2005年 | 723篇 |
2004年 | 622篇 |
2003年 | 483篇 |
2002年 | 384篇 |
2001年 | 347篇 |
2000年 | 297篇 |
1999年 | 262篇 |
1998年 | 214篇 |
1997年 | 171篇 |
1996年 | 148篇 |
1995年 | 177篇 |
1994年 | 130篇 |
1993年 | 131篇 |
1992年 | 121篇 |
1991年 | 121篇 |
1990年 | 107篇 |
1989年 | 81篇 |
1988年 | 58篇 |
1987年 | 55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Francili A. Molossi Bianca S. de Cecco Camila B. Pohl Rogrio B. Borges Luciana Sonne Saulo P. Pavarini David Driemeier 《Journal of veterinary diagnostic investigation》2021,33(4):677
We determined the prevalence of diseases and pathogens associated with mortality in beef cattle in the State of Rio Grande do Sul, Brazil, based on pathology laboratory submissions. Postmortem examinations were conducted on 1,277 beef cattle that died between 2008 and 2018. Information regarding age, time of the year, breed, and regional location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Most cattle were from the surrounding region of Porto Alegre, and 78.7% of the analyzed cases had diagnostic value. The diagnostic category with most cases was infectious and/or parasitic diseases (60%), followed by toxic and toxicoinfectious (25%). Most cases occurred in the fall. Major disease conditions identified included hemoprotozoal infection (18.2%), rabies (8.2%), and plant intoxications by Senecio spp. (8.5%) and Pteridium arachnoideum (4.6%). Hemoprotozoal infection occurred at a higher frequency in young cattle, mainly in animals up to 1 y old. Intoxication by Senecio spp. was more frequent in cattle 2–3 y old. 相似文献
52.
基于野外实地考察、植物标本的采集与鉴定以及结合文献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多儿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的物种组成和分布区类型。结果表明,该区维管植物共115科469属1323种,包括蕨类植物14科25属61种,裸子植物4科8属25种,被子植物97科436属1237种。多儿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优势现象明显,≥20种的优势科共879种,占该区维管植物总种数的66.44%;小属和单种属成分比例较大,占该区维管植物总属数的95.31%,总种数的75.51%。科级水平上,热带科(30.43%)稍多于温带科(26.96%);属级水平上,温带科(72.49%)明显高于热带科(13.01%);种级水平上,中国特有种有545种,其中538种与周边省份所共有,体现了该区系明显的过渡性和交汇性。该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属的分布有15个分布型和5个变型,温带地理成分占绝对优势,尤其以北温带分布为主。该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较多,被列入保护名录有37种;一些古老、孑遗植物在该保护区具有良好的原始类群分布。本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多儿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特征,为以后了解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3.
为研究超声波预处理对全株青贮玉米品质的影响,设置空白对照组、超声处理组(5、10、15、20、25 min)和乳酸菌对照组进行青贮玉米品质研究.结果表明:15 min和20 min超声处理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感官评定属于优良级.与对照组相比,超声处理后饲料的pH和氨氮比分别降低7.71%和7.82%,乳酸和乙酸含量分别... 相似文献
54.
55.
根据三峡库区特有的地理、气候特点,调查了三峡水利工程建设中能源植物的生存现状,初步提出了三峡库区能源植物相应的保护措施,为库区发展生物能源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6.
人类放牧活动与气候变化对科尔沁沙质草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为了解人类放牧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我国北方沙质草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笔者于1992-2006年在科尔沁沙地开展了草地放牧和封育试验,分析研究了人类放牧活动和降水、气温变化对草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放牧干扰对草地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有着明显的影响,随着草地放牧干扰强度的增加,草地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样性呈下降趋势,但只有持续重牧才会导致草地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的明显降低;2)放牧干扰对草地不同生活型多样性和不同经济类群多样性的影响有很大差异,表现为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一年生植物多样性和禾本科植物多样性明显增加,多年生植物及菊科、藜科和杂类草植物多样性明显下降;3)不同放牧强度下的不同生活型多样性和经济类群多样性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有很大差异,但除了重牧区菊科植物多样性与降水变化、中牧区杂类草植物多样性与气温变化达到显著相关外,其他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4)在草地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暖湿气候有利于草地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增加,特别是可以明显促进多年生植物以及菊科、豆科植物多样性的增加,而持续暖干气候可以降低草地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但对禾本科和藜科植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7.
58.
杂交狼尾草作为能源植物的产量和品质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2006~2009年在北京地区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杂交狼尾草作为草本能源植物的适应性、生物质产量和品质特性。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杂交狼尾草不能越冬,其干物质产量可达40.14~48.54t/hm2,热值为17.02MJ/kg,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分别为36.15%、21.01%和8.92%,碳、氢、氮元素含量分别为41.86%、5.62%和1.52%,C/N为27.54∶1,灰分含量为9.26%,灰熔点的变形温度、软化温度、半球温度和流动温度分别为942.0℃、980.8℃、1010.3℃和1054.8℃。杂交狼尾草适宜作为草本能源植物在北京及周边地区推广应用,但存在不能越冬和生物质含水量下降速率慢的缺点。 相似文献
59.
60.
采煤活动所致的动态沉陷湿地具有动态性、高潜水位和生态脆弱性等特点,探明此类人工重构湿地的水生植物群落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竞争机制,有助于为采煤沉陷区湿地水生植物群落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淮南潘集区人工构建的苦草群落(Ass. Vallisneria natans)为例,采用样方调查法,研究苦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其他水生植物的竞争机制。结果表明,1)沉陷区苦草的生物学特性与浅水湖泊较一致。主要表现在苦草的繁殖方式、传粉方式、生活史方面,但研究区苦草以有性繁殖为主。2)沉陷区苦草能与以种子萌发形成的水烛群丛(Ass. Typha angustifolia)共生,但生物量低;在与形成两年以上的水烛群丛竞争中处于劣势,在水烛群丛盖度达到90%时苦草逐渐消失。3)沉陷区苦草在与浮叶植物莕菜群丛(Ass. Nymphoides peltatum)、苹群丛(Ass. Marsilea quadrifolia)竞争中处于弱势,其盖度、株高、生物量等指标都明显下降。4)沉陷区苦草在与沉水植物竹叶眼子菜群丛(Ass. Potamogeton malaianus)竞争中处于劣势,苦草与沉水植物黑藻群丛(Ass. Hydrilla verticillata)、狐尾藻群丛(Ass. 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大茨藻群丛(Ass. Najas marina)、金鱼藻群丛(Ass. Ceratophyllum demersum)占据不同水层空间,种间竞争不强烈,能较好地共存。总之,苦草较之于相似生长型的植物具有较明显的竞争优势,对于具有不同生活型,尤其是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处于竞争劣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