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66篇
农作物   2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交早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K型、D型等七种不同的雄性不育细胞质的同核异质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分别与两个早熟恢复系杂交,研究胞质对杂种一代单株稻谷产量、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每穗秕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胞质对这些性状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同一胞质对不同性状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多数胞质都有使这些性状变劣的效应,但K型和D型两种胞质对单株产量和每穗总粒数均不表现负效应,对其他性状的变劣效应也较小。并探明了杂交早稻结实率低的原因是雄性不育细胞质的负效应。可以通过筛选和利用优良胞质来减小或消除胞质负效应。  相似文献   
102.
在N6 附加秋水仙碱50-0 、100-0 、150-0、200-0 、250-0 和300-0mg/L 的培养基( 对照为0-0mg/L) 上离体培养了Roegneria ciliaris var.japonensis ×Triticum aestivum cv.J- 11、R.kamoji×Hordeum vulgare、Triticum aestivum cv.Chinese Spring ×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 和( Triticum durum ×Dasypyrum villosum) 双二倍体×P.huashanica 4 个杂交组合的小麦远缘杂种F1 幼穗,结果发现,秋水仙碱对小麦远缘杂种F1 幼穗脱分化具有明显的双重效应。一方面秋水仙碱具有促进小麦远缘杂种F1 幼穗脱分化的正效应,表现为愈伤化时间明显早于对照,如杂交组合R.Ciliarisvar.japonensis×T.aestivum cv.J- 11 和T.aestivum cv.C.S×P.huashanica于接种后一周内即有一半的外植体愈伤化,而对照始终没达到半愈期;同时,4 个杂交组合的平均脱分化率显著高于对照,如秋水仙碱浓度为1?  相似文献   
103.
宿根稻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导了1962—63年在马里共和国利用稻宿根苗进行生产栽培试验结果。供试品种:冈比亚卡和“督克风兰”。宿根稻初试产量即分别达到3168公斤/公顷,3492公斤/顷,已显著超过当地一般水稻单产水平,为充分利用当地丰富土地资源,发展水稻生产,降低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开辟了新途径。查明了稻宿根苗萌发自基最高分蘖节至地表下分蘖之间的节上休眠等,其生态生理发育阶段近似种子胚芽;宿根苗比种子苗根系强大、叶色浓绿、长势旺、分蘖力分蘖势强、成穗率高、穗大穗匀。文章讨论了宿根稻与再生稻的异同性及宿根苗经济性状的优异表现对水稻科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应有启示。  相似文献   
104.
通过水稻、玉米、小麦的田间和盆栽试验,研究喷施不同浓度的农用稀土对农作物的分蘖和孕穗期植株体内酶的活性、氨基酸含量及籽粒蛋白质、脂肪、淀粉的含量。结果表明:①过氧化物酶在三种作物中除玉米表现增加外,水稻、小麦有增有减没有规律可循;②硝酸还原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均有所增强,所测17种氨基酸中绝大数表现增加,少数表现下降趋势;③籽粒中蛋白质、淀粉、脂肪的含量增加较明显。证明了农作物喷施稀土改善了作物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5.
本文研究了拔节期施用多效唑对籼粳杂交稻的株高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通过降低日增高,减缓株高生长;施药后第2周的降高效应最大,以后逐渐下降;多效唑浓度越大,药效期越长。各处理主要通过缩短基部节间的长度,降低植株高度。浓度越大,降高效应越大,以400-800ppm 的降高效果较好。多效唑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6.
本研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4个同核异质系(珍汕97、D(汕)A、G(汕)A和W(汕)A)及其杂种一代的二核期花药的酯酶、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二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酯酶出现了11条酶带;过氧化物酶出现了9条酶带;细胞色素氧化酶度现了13条酶带。水稻花药酯酶、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酶谱和酶活性受亲本核质双方的影响。水稻花粉败育可能与酯酶同二酶E_8、E_9 E_(11),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er_8、Per_9,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Cyt_5、Cyt_7、Cyt_9、Cyt_(10)的消失或活性降低有某种关系。  相似文献   
107.
水稻一种新雄性不育细胞质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粳籼杂交的后代出现的不育株细胞质供体,先后育成了三个籼型不育系. 育成的K青A配合力优于汕A,K19A中抗稻瘟病,K17A抗病性及繁殖制种产量优 于汕A.这一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交早稻产量性状的变劣效应比目前生产 上应用的其它雄性不育细胞质的变劣效应小.育成的杂交稻具有高产、抗病、 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已有两个组合通过省级审定,两个组合通过省级区试, 五个组合正在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讨论了这种新型极性不育细胞质杂交 稻育成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8.
减压渗透法将外源DNA导入水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紫稻(叶和叶鞘紫色,稻谷和米粒分别为黄、白色)为受体,高梁、小麦和小米为外源DNA供体。受体材料的种子播种前用减压渗透法分别导入供体DNA于成熟胚。受体种苗五叶期出现了颜色变异株,紫稻和高梁、小麦以及小米的组合中,幼苗变异率分别为0.36%、1.5%和2.5%。在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变异株的颜色逐渐趋向受体或供体;始穗期提前或推迟。对供、受体和杂种后代幼芽的可溶性蛋白电泳分析表明:后代明显地不同于亲本。  相似文献   
109.
本文论证了培育优质杂交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一步分析了培育优质杂交稻的主要经验,论证了优质杂交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0.
立枯丝核菌对水稻侵染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的二个菌丝融合群AG—1IA及AG—4,对三个水稻品种的接种试验表明,二融合群菌株对水稻的侵染过程有一些相似,但是它们在侵染结构的产生和侵入的方式上不完全相同。AG—1IA从侵染垫及裂片状附着胞上形成侵染钉侵染水稻,AG—4除了在下位叶鞘上有较少的侵染垫和附着胞之外,在其它部份的材料上以菌丝直接穿透水稻表皮或从气孔侵入。根据试验认为,侵染结构的形成,不仅与菌株致病力的水平有关系,也与水稻的不同部位对纹枯病抗病能力的差异有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