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57篇
  免费   1929篇
  国内免费   4040篇
林业   1272篇
农学   3697篇
基础科学   143篇
  1676篇
综合类   12526篇
农作物   2918篇
水产渔业   1603篇
畜牧兽医   9219篇
园艺   3564篇
植物保护   2008篇
  2024年   162篇
  2023年   560篇
  2022年   1150篇
  2021年   1369篇
  2020年   1436篇
  2019年   1605篇
  2018年   1202篇
  2017年   1581篇
  2016年   1998篇
  2015年   1829篇
  2014年   1862篇
  2013年   1818篇
  2012年   2618篇
  2011年   2681篇
  2010年   2132篇
  2009年   2084篇
  2008年   1912篇
  2007年   2142篇
  2006年   1702篇
  2005年   1420篇
  2004年   1001篇
  2003年   819篇
  2002年   583篇
  2001年   546篇
  2000年   450篇
  1999年   368篇
  1998年   245篇
  1997年   192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8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5篇
  1962年   13篇
  1956年   27篇
  1955年   2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与肥胖有关的基因已发现很多,但ob基因是研究的重点,其表达产物Leptin的作用机制已有较深入的了解。本文主要介绍了ob基因及其产物Leptin的作用机制、生物学效应、Leptin抵抗现象,以及其它与肥胖有关的基因和蛋白。  相似文献   
52.
绵羊多胎性状基因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绵羊的繁殖性状受多基因控制,本文综述了现已发现并证明的主基因和QTL住点,如FecB基因、FecX基因、FecX2基因、BMP15(形态发生蛋白15)突变、Q249R突变及Thoka基因等。通过分析这些基因或QTL位点的作用、遗传方式、遗传效应及基因定位,旨在为探讨绵羊多胎性状的基因调控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参考 Genbank收录的 TGEV- Miller株的基因序列 ,自行设计合成 1对引物 (TGEVP5 /P6 ) ,对不同代次的 TGEV疫苗弱毒 STC3及种毒 、种毒 进行了 RT- PCR扩增 ,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均出现 1条大约 12 6 2 bp的目的条带 ,经 Eco R 酶切 ,都产生了 871bp和391bp左右的两个片段 ,与预期大小相符。将种毒 RT- PCR扩增目的条带回收纯化后克隆入PMD18- T载体中 ,转化宿主菌 DH5 α,挑选阳性克隆 (命名为 PTs) ,提取重组质粒 ,用 Hpa 、Eco R 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以及 PCR扩增 ,然后进行序列测定 ,并进行了序列分析 ,证实与国外标准毒株 Miller、Fs772 / 70、Purdue、TO14等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54.
数码育种是作者根据十几年的育种经验总结出的一套育种新方法。实践证明,应用该方法使育种目标更明确,育种路线更正确,选配组合更精确,育种路径更快捷,克服了选配组合的随机性和盲目性,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投入,达到预期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55.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基因及其受体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简要介绍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基因及其受体基因的位置、结构、表达、调控机理,并初步探讨了这两个基因与繁殖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56.
利用雄性不育选育辣椒新品种农大08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大082是以雄性不育系S200243A为母本,恢复系S200244C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微辣型辣椒一代杂种。中早熟,从定植到始收30d(天)左右,果实羊角形,果纵径17—20cm,横径3-4cm,嫩果深绿色,成熟果红色,味微辣,果肉脆嫩,平均单果质量40—60g,667m^2产量3200-4600kg,抗TMV,耐CMV。已在北京、河北、四川、黑龙江等地示范推广逾400hm^2。  相似文献   
57.
哺乳动物附植前胚胎的基因表达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哺乳动物胚胎附植前期包括:合子的形成,胚胎基因组的激活和细胞分化的开始。在这个时期,发育由母源物质控制转为合子基因控制,在此过程,同时形成染色质介导的转录抑制时期,要解除抑制必须经过胚胎基因组的激活。通过对体内、外附植前胚胎的mRNA的表达特点以及它们与成功发育联系的研究,可以筛选出最佳的体外培养条件,设计最佳的核移植方案。  相似文献   
58.
育71—1是通过杂交、单株选择、株系选择和品比试验等一系列选育程序,培育成功的新桑树品种。其主要经济特性与湖桑32号相比,发芽期早2—3天,发芽率提高28.7%,产叶量提高47.7%,叶质较优,丝质成绩相仿;抗旱性较强。目前,正在江苏的海安、溧阳及山东等部分地区试种。  相似文献   
59.
The precision and stability of the 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assay for canine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 were examined.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 of within-run replicate assays was 1.3 to 2.6%; the CV of between-run duplicate assays was 3.1%. The mean HbA(1) content in 44 healthy dogs was 7.1% (SD = 1.1%, range = 5.1-9.7%). Paired aliquots of 12 blood samples were stored at 4 degrees C and 25 degrees C, and HbA(1) was measured on the day of collection and at 3, 5, and 7 days after collection. In the blood stored at 4 degrees C, no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HbA(1) content was seen. No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HbA(1) content was found in the blood stored at 25 degrees C after 3 days, but dramatic increases were observed after 5 and 7 days of storag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the HbA1 content in heart blood collected 18 hours after death from 9 dogs kept at 25 degrees C. The HbA(1) content was measured in 10 hospitalized diabetic dogs. Five of the dogs had received no insulin and all 5 had elevated HbA(1) values. The other 5 dogs had received insulin for 1 to 9 months; 2 of the 5 had increased HbA(1) content. The HbA(1) content was determined periodically for 9 months in one diabetic dog and it declined from 14% to 8.2%.  相似文献   
60.
家蚕蛹在复眼着色期,经4℃冷藏24小时后,可被Ac NPV(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感染。在蛹体内复制出的多角体大小差异较大,且比在昆虫Sf—21细胞中繁殖的Ac NPV和在蚕蛹体内形成的Bm NPV多角体小。在蛹体内繁殖的Ac NPV的游离病毒可以回返感染Sf—21细胞。由蚕蛹内分离的Ac NPV基因组DNA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与野生型的Ac NPV相同。以上结果证明Ac NPV可以在蚕蛹体内复制。含HBsAg基因(人乙肝表面抗原)的重组Ac NPV亦可感染家蚕蛹,并能正确表达外源基因。此外,还发现化蛹后第2天的家蚕蛹被注射约5×10~5PFU的Ac NPV,可诱导“人工滞育蛹”现象的发生,在25℃经过30天后蛹仍存活,发育停滞在复眼着色前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