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122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7篇
  233篇
综合类   231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73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为给我国特有种山核桃种群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应用生态位理论对历山山核桃群落的26个优势种群进行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分析。结果表明:1)历山山核桃群落中,山核桃、连翘和披针叶苔草分别是群落建群种和优势种,数量多,分布广泛,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较强,因此,生态位宽度较大。2)漆树、杜梨、鞘柄菝葜和小叶鼠李因分布范围较小,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弱而生态位宽度较小。3)26个优势种群并不存在完全普遍重叠。生态位特定重叠值大小与生态位宽度有一定的关系,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如山核桃、北京丁香、连翘,与其它种群间特定重叠较大。但某些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群间生态位特定重叠值并不高,如山核桃和紫苞筋骨草为0.001,北京丁香和牛尾蒿为0。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种群间生态位特定重叠值也可能较大,如虎榛子和山楂为0.566。  相似文献   
802.
光合细菌对水产养殖环境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在水产养殖应用中的作用机制,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不同浓度光合细菌对养殖水体和底泥两个微环境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水样菌群和底泥菌群有显著差异,各聚为一簇,水样菌群多样性比底泥丰富且波动性更大,泥样菌群则相对稳定,受外源菌群影响较小;添加光合细菌可显著增加水体菌群多样性,促使SAR11族未培养α-变形菌等固有菌群数量增加,从而影响水样菌群结构;同一阶段不同处理水样菌群多聚在一起,显示出较高结构相似性,不同处理并未造成组间菌群结构明显差异;光合细菌投加12 d后出现浓度减少。鉴定分析发现水样中46个菌群归属21个属,底泥11个菌群归属6个属,其中水样和底泥共同含有3个属,水样和底泥菌群主要隶属于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纲(Bacteroide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  相似文献   
803.
澜沧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4月-2011年8月,对澜沧江流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现存量和分布格局进行了4次调查,涉及澜沧江云南段和西藏段的34个采样点。结果显示,大型底栖动物共119种(属),隶属于4门7纲66科,平均密度为243.2 ind./m2,平均生物量为13 016.8 mg/m2,水生昆虫为该流域优势类群。澜沧江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生物量纵向分布呈现高-低-高的分布规律,下游的多样性高于中、上游,科级聚类显示生境相似样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类似。与地理环境类似的怒江相比,澜沧江的大型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组成差异不大,但种类数显著高于怒江。  相似文献   
804.
自然植物群落对铜尾矿废弃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铜陵铜矿区堆存着大量的不同时期弃置的尾矿废弃物,形成大面积铜尾矿废弃地。为了解自然植物群落对铜尾矿废弃地酶活性的影响,对铜陵铜矿区6处不同时期弃置的铜尾矿废弃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自然定居在尾矿废弃地上的植物群落类型能够显著影响表层尾矿中(0~5 cm)的脲酶、芳基硫酸酯酶、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的活性。位于木贼-中华结缕草群落和白茅群落下尾矿中的几种土壤酶的活性高于位于狗牙根群落和中华结缕草群落下的尾矿中酶的活性。在所测定的4种土壤酶中,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的活性高于脲酶和芳基硫酸酯酶的活性。相关分析表明,4种土壤酶的活性与表层尾矿中的腐殖质、总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电导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而芳基硫酸酯酶和脱氢酶与pH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强烈氧化的表层尾矿不仅具有极端贫瘠的养分条件,同时也具有极低的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805.
深渊是迄今人类认识最少的海洋环境之一。深渊蕴含着丰富的微生物生物量,表现出活跃的有机碳周转特征,是深海有机碳降解的“热点”区域。然而,人类对深渊微生物的物种组成和代谢潜力还知之甚少。本文通过宏基因组技术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表层沉积物(水深10,853米)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特征,揭示深渊表层沉积物中微生物驱动深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潜在机制及其相应的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是马里亚纳海沟表层沉积物中微生物的优势类群。表层沉积物中微生物的代谢分析表明其主要营异养代谢,可以降解多种有机物,包括一些难降解有机碳化合物(如邻苯二甲酸盐或其他芳香族化合物)。这些结果说明深渊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具有多样化的有机碳代谢能力,可以支持其开展活跃的有机碳降解过程。除了异养代谢过程,氨氧化等自养代谢过程在本研究的深渊微生物群落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说明自养固碳可能是深渊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806.
Despite increasing knowledge of barnyardgrass (Echinochloa crus-galli) interference with rice, relatively little is known how endophytes improve the ability of rice against barnyardgrass stress. Here, we provided a detailed temporal characterization of rice root-associated microbiomes during co-cultivation with barnyardgrass and a comparison with the microbiomes of weed-free rice plants. Alpha diversity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barnyardgrass had the opposite effects on endophytic bacteria and fungi in rice roots, in terms of the community diversity, richness and coverage at the rice seedling stage. 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barnyardgrass had only a minor effect on the community composition of endophytes in rice roots at the rice seedling stage, but showed a significant and maximum interference at the heading stage. Rice recruited many endophytes to resist biotic stress from barnyardgrass, especially for fungi. PICRUSt (phylo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communities by reconstruction of unobserved states) predictiv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23 metabolic pathways of bacteria were overrepresented in rice. In addition, the main trophic mode of fungi was pathotroph according to FUNGuild analys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bacteria and fungi in rice roots was found via network analysis. Anaeromyxobacter, Azospira and Pseudolabrys were the vital bacteria, Phaeosphaeria and Funneliformis were the dominant fungi in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ecological network. These results provided data an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what role endophytes play in rice resistance to barnyardgrass stress and will have implications on improving the resistance of rice against biotic stress using root microbiota.  相似文献   
807.
为考察大薸对高浓度畜禽污水净化的可行性,通过室内模拟大薸处理奶牛场污水试验,明确大薸在不同类型污水中的生长状况和生理响应,研究大薸对氮、磷和有机物等的净化效果,并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微生物群落变化,揭示微生物群落与常规污染物去除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大薸能够耐受的污水浓度[以化学需氧量(CODCr)计]为0~2 000 mg·L-1原水、0~750 mg·L-1厌氧池和氧化塘污水。当大薸受到高浓度污水胁迫时,叶绿素含量明显减少,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在耐受范围内,大薸对奶牛场3种污水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0~10 d内对污染物去除较快,10~20 d内去除率上升缓慢;大薸对原水中总氮、氨氮、总磷和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84.7%~92.7%、90.6%~96.7%、30.0%~93.1%、67.3%~77.2%,而对厌氧池和氧化塘污水的净化效果略差。从微生物角度分析得出,奶牛场污水微生物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主,且大薸处理组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无植物对照组明显不同,其中蓝藻菌门相对丰度差异最为明显。微生物群落与水体多项指标显著相关(P<0.05),说明微生物在污染物去除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验证了大薸处理高浓度畜禽污水的可行性,为奶牛场污水处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08.
对六安市中小学、职业院校和社区绿色发展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展开调研.提出:构筑中小学绿色 教育阵地,教育者要牢固树立绿色教育理念、把握绿色发展教育的切入途径、有效破解绿色发展教育 中的难题;加快推进职业院校绿色发展教育,应构建具有绿色素养的教师队伍、绿色技能课程体系、 绿色课堂、绿色教育素质拓展体系和绿色校园;构筑社区绿色发展的教育体系,要培养社区管理者绿 色发展的思维方式、营造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设立社区绿色发展教育基 金.呼吁政府、公众和媒体积极作为,做绿色发展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809.
810.
[目的]研究腾格里沙漠东北缘1992年飞播造林区主要植物群落土壤水分特征,为区域人工固沙植被合理建设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环刀法测定研究区4种不同植物群落不同坡位20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分析其土壤水分分布、变异性及土壤贮水亏缺度。[结果](1)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平均含水量呈现:花棒群落(0.57%)>沙拐枣群落(0.55%)>花棒+沙拐枣群落(0.51%)>沙拐枣+花棒群落(0.51%),花棒群落土壤含水量与花棒+沙拐枣群落和沙拐枣+花棒群落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坡位平均土壤含水量均呈现出:坡底>坡中>坡顶的趋势。花棒和沙拐枣组合的植被群落土壤水分垂直变异性以及随坡位的变异性小于花棒群落和沙拐枣群落。(2)不同植物群落200 cm深度土壤总贮水量变化范围为15.45~17.79 mm,土壤贮水量随土层深度变化趋势与土壤含水量一致。(3)不同植物群落土壤贮水亏缺度呈现:花棒+沙拐枣群落(97.74%)>沙拐枣+花棒群落(97.62%)>花棒群落(97.48%)>沙拐枣群落(97.44%)。[结论]研究区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