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14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733篇
林业   96篇
农学   2259篇
基础科学   505篇
  724篇
综合类   4163篇
农作物   591篇
水产渔业   50篇
畜牧兽医   183篇
园艺   327篇
植物保护   738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279篇
  2018年   245篇
  2017年   271篇
  2016年   356篇
  2015年   293篇
  2014年   390篇
  2013年   386篇
  2012年   537篇
  2011年   587篇
  2010年   489篇
  2009年   521篇
  2008年   439篇
  2007年   447篇
  2006年   433篇
  2005年   394篇
  2004年   342篇
  2003年   271篇
  2002年   301篇
  2001年   233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194篇
  1998年   180篇
  1997年   169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41.
农杆菌介导法将反义蜡质基因转入杂交稻亲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反义蜡质基因导入特青(OryzasativaL.subsp.indica)和广粳1号(OryzasativaL.subsp.japonica)这两个杂交稻亲本的愈伤组织中,获得了经PCR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进植物基因组中的再生植株,其中含潮霉素抗性基因的植株有6株,但仅有2株能够扩增出反义蜡质基因的特异条带,其原因可能是在转基因植株中出现了基因丢失或沉默现象。试验表明,粳型稻广粳1号的不同外植体(成熟胚、幼胚、幼穗、花药)的愈伤诱导率比特青的高,且随着继代时间的延长,不同基因型水稻诱导的愈伤之间的转化率存在着极显著性差异(P<0.01);经过转染的水稻愈伤在一定的筛选压力下会出现“逃逸”现象,抗性筛选后成活愈伤PCR检测发现广粳1号和特青的愈伤转化率只有44.4%和29.4%;不同凝固剂对愈伤诱导的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植物凝胶作凝固剂比琼脂作凝固剂时的愈伤褐化率低。  相似文献   
142.
麦棉套种共生期土壤水分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1式和4-2式2种麦棉套种方式的条件下,在防雨棚内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麦棉共生期间土壤水分条件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麦棉共生期间土壤水分显著影响了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冬小麦籽粒中含水率、沉降值、蛋白质随土壤水分增加而降低;较低的土壤含水量处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2种套种方式均以70%土壤含水量处理的冬小麦产量最高,土壤水分升高或下降都会降低产量;3-1套种方式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显著高于4-2式。  相似文献   
143.
塔里木河孔雀河中下游地区棉花膜下滴灌节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合理利用和节约有限的水资源为目标,2002年在尉犁县孔雀农场进行了棉花膜下滴灌节水试验。得出:该区棉花膜下滴灌适宜的灌溉量为3 931.5 m3/hm2,最佳产量为皮棉2 997.75kg/hm2。与当地农民大水漫灌方式比较,节约水量8 070~14 070 m3/hm2,增产皮棉747.75 kg/hm2,膜下滴灌是该区目前最节水的棉花灌溉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4.
塔里木灌区棉花生长发育光热条件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阿拉尔市气象局(原阿拉尔气象站)1961~2003年的气象资料,采用求平均值和五日滑动平均气温来确定某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及其持续期活动积温。结果表明:塔里木灌区多年平均总日照时数2 873.3 h、日照百分率65%、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关键期每天的日照时数平均都在9 h以上,日平均气温值在25~30℃期间天数的多年平均值52 d;日平均气温≥10℃的多年平均初、终日在4月1日和10月18日、持续天数201 d、活动积温(∑t≥10℃)的多年平均值4 112.3℃;日平均气温≥15℃的多年平均初、终日在4月24日和9月30日、持续天数160 d、活动积温(∑t≥15℃)的多年平均值3 566.5℃。结论:灌区光照时间长短合适,总量十分优越,棉花生长后期天气晴朗,棉桃容易裂铃,有利于生产出色泽洁白、高品质的棉纤维;棉花安全生育期时间较长,热量条件较好,但秋温降低过快,吐絮期热量条件稍显不足,应多种植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145.
检验蚕种杂交率是蚕种质量检验中的重要工作之一,但生产上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作者研究发明了一种根据蚁蚕形体特征判别纯种和杂交种、结合抽样推断理论检验蚕种杂交率的方法。本文通过生产性试验,比较了这种判别检验方法与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大蚕期或结茧期判别方法的判别结果的一致性,t检验结果表明2种方法判别结果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该方法具有生产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6.
试验选用16只波本杂F1代羔羊,按体重、性别、日龄配对分成2组,在基础饲料相同的情况下,试验组饲喂高丹草(乐食),对照组饲喂皇竹草。通过30天对比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羔羊的平均日增重(113 g)略优于对照组(109 g),但差异不显著(P>0.05)。从而认为,高丹草饲养羔羊的效果与皇竹草相近。  相似文献   
147.
起垄沟播和常规平播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的运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滴灌条件下植棉方式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滨海重度盐碱地开展了起垄沟播和常规平播植棉方式下的水盐运移试验,调查了滴灌前后两种植棉方式不同点位及不同土壤深度的土壤水分、盐分和土壤溶液电导率等指标,分析不同植棉方式土壤水分、盐分和土壤溶液电导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起垄沟播的水分入渗深度和盐分淋洗深度均明显大于常规平播植棉方式,起垄沟播植棉膜下(0~20 cm)土壤溶液电导率明显低于常规平播植棉;滴灌对两种种植方式膜外土壤水分和盐分运移未产生明显影响。起垄沟播联合滴灌技术更有利于为棉花生长的水盐环境。研究结果可为盐碱地植棉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8.
利用棉花主要生育时期的无人机近红外影像数据,提取4种不同的植被指数,通过与棉花地上生物量的实测值建立拟合关系,分析了不同植被指数在棉花各生育时期的估算效果并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随棉花生长,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宽动态植被指数(WDRVI)、比值植被指数(RVI)和差值植被指数(DVI)均从苗期开始显著增加,其后则表现为基本稳定的“饱和”现象,但棉花实测生物量在不同生育期均有显著差异。植被指数与棉花实测生物量的拟合结果显示:NDVI和DVI的二元线性拟合模型对苗期生物量拟合效果最佳(R2=0.84,RMSE=0.13 kg·m-2);WDRVI和DVI的二元线性拟合模型对花蕾期生物量拟合效果最佳(R2=0.87,RMSE=0.52 kg·m-2);RVI的非线性拟合模型对花铃期生物量拟合效果最佳(R2=0.79,RMSE=0.95 kg·m-2);WDRVI和RVI的二元线性拟合模型对盛铃期生物量的拟合效果最佳(R2=0.86,RMSE=0.96 kg·m-2)。  相似文献   
149.
黄河流域短季棉新品种主要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9~2006年黄河流域麦套棉和夏播棉区域试验中参试品种的主要性状表现以及不同年度间参试品种主要性状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6%的麦套棉品种籽棉产量集中在3 126.6~3 753.8 kg/hm2,夏播棉品种籽棉产量在2 430.0~3 010.5 kg/hm2;60%麦套棉和全部短季棉品种的纤维比强度未达标;枯萎病和黄萎病指数偏高;衣分变幅较大,铃重、子指相对稳定.麦套棉产量和品质年度间变化不大,枯萎病指数有升高趋势;夏播棉产量略有增高,抗枯萎病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0.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2种贻贝(厚壳贻贝、紫贻贝)稚贝及通过人工培育所得的二者的杂交后代稚贝同工酶表达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所检测5种酶(SOD、MDH、ME、ATP、ADH)在上述3种贻贝中的表达极为相似,MDH在3种贻贝中除r迁移率相同的条带外,在紫贻贝中表达出迁移率较小、表达较弱的条带;SOD和ATP仅在厚壳贻贝中表达出比另外2种多1条迁移率最大的条带,ME则表现为紫贻贝少1条中间的条带,ADH在杂交贻贝和紫贻贝中表达完全相同,厚壳贻贝虽也表现为3条酶带,但迁移率明显不同.试验结果说明,厚壳贻贝和紫贻贝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其杂交后代与二者均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与传统的分类方法所得的结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