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48篇 |
免费 | 172篇 |
国内免费 | 11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28篇 |
农学 | 123篇 |
基础科学 | 119篇 |
591篇 | |
综合类 | 1746篇 |
农作物 | 66篇 |
水产渔业 | 9篇 |
畜牧兽医 | 159篇 |
园艺 | 28篇 |
植物保护 | 1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78篇 |
2022年 | 116篇 |
2021年 | 84篇 |
2020年 | 89篇 |
2019年 | 140篇 |
2018年 | 55篇 |
2017年 | 154篇 |
2016年 | 193篇 |
2015年 | 191篇 |
2014年 | 324篇 |
2013年 | 313篇 |
2012年 | 379篇 |
2011年 | 349篇 |
2010年 | 255篇 |
2009年 | 219篇 |
2008年 | 173篇 |
2007年 | 149篇 |
2006年 | 109篇 |
2005年 | 68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基于Landsat TM的2000、2005、2010年3期影像,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对安徽省铜陵县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铜陵县耕地面积减少了4 883.29 hm2,其中2000~2005年、2005~2010年耕地动态度分别为-2.31%和-1.64%,减速下降;居民地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4 077.60和672.40 hm2,2000~2005、2005~2010年居民地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动态度分别为5.80%、2.83%和13.41%、2.32%,增速放缓;研究时段内铜陵县耕地主要向居民地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转换,耕地、林地以及水域相互转换较为频繁;铜陵县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在2000、2005、2010年分别为254.46、258.31、260.34,整体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表明铜陵县土地利用朝着集约化、高效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2.
通过对粮食生产的历史、现状、需求和耕地资源等的分析,明确了粮食生产的重要意义、存在的问题和潜力,预测了粮食生产发展速度,并提出了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53.
河北省怀来县宜耕未利用地开发适宜性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利用地作为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研究其开发适宜性及开发生态风险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其他草地、裸地和内陆滩涂等未利用土地进行开发适宜性评价及开发生态风险评价,进而解决开发时序之间的权衡问题。研究表明:(1)其他草地宜耕开发可分为3个等级,呈中部高南北低趋势,主要为三级宜耕其他草地,面积为29 027.84hm~2,占全县其他草地面积的59.75%;(2)裸地宜耕开发可分为2个等级,集中分布在县中北部,主要为二级宜耕裸地,面积为1 994.39hm~2,占全县裸地面积的93.35%;(3)内陆滩涂全部为一级适宜性,面积为7 658.19hm2,分布在县中部官厅水库周围;(4)生态风险区可分为5级,呈两端生态风险高中间生态风险低的格局,主要为高生态风险区,面积为20 975.10hm~2;(5)高生态风险区和中高生态风险区应以生态保护为主,中生态风险区尽量不用作第一开发时序用地,低生态风险区和中低生态风险区可用作首选开发用地。 相似文献
154.
为探讨乡村聚落的时空演变特征,以江苏省东海县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研究区乡村聚落图斑数据,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可达性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测度与评估研究区乡村聚落用地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90—2020年东海县乡村聚落总面积与平均面积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伴随着聚落总面积的逐步增加,聚落斑块数量逐步减少;研究区乡村聚落先后经历了“点状增加-块状增加与减少并存-点、带式同步小幅增加”的过程。乡村聚落增减变化以点状变化和块状变化为主,其中块状变化主要分布于县城区和建制镇周围;2)东海县乡村聚落基本空间格局较为稳定,保持“西—东”方向分布。从方向上看,研究区1990—2020年乡村聚落重心经历了“东北—南向—东移”的方向转换过程;3)1990—2020年东海县乡村聚落变化由缓慢变化期到快速波动期再进入平稳发展期,整体呈协调发展态势;4)1990—2020年,东海县乡村聚落增减变化受到城镇、交通和水源可达性小于15 min的影响较大,随着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转变,乡村聚落更倾向于靠近城镇与交通干线扩展,临... 相似文献
155.
结合全国第4次中药资源普查,通过开展野外实地样方调查,引进遥感、地理信息和卫星定位技术,同时运用计算机数据库等现代技术,与采集标本、拍摄实物、专家鉴定相结合,对岳池县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岳池县普查共记录药用植物物种208种,分属82科176属;其中菊科最多,为25种,最大的属为蓼属,有10种;野生药用植物165种,栽培药用植物43种。岳池县中药资源丰富,应充分利用当地药用植物资源特色优势,开发新的现代药物制剂,促进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6.
基于人地关系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研究——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行政村为单元,定量评价了曲周县的人地关系状态,采用统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限制条件修正系数法分析了人地关系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转化为现实潜力的影响,并利用评价结果测算了曲周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结果表明: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和用地扩张,人地关系紧张区域主要分布在县城周边及县域主要交通线两侧,而占研究区域面积77.14%的区域人地关系比较协调;由于研究区域为黄淮海平原典型农业县,只有26.99%的理论潜力得到释放,可以转变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 相似文献
157.
以温州苍南县沿浦湾滩涂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为指标,采用环境污染指数、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综合评价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及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沿浦湾滩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较低,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除了元素砷和汞,铜、铅、铬、锌、镉5种重金属的含量均为高潮带和中潮带高于低潮带。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地累积指数的顺序均为砷(As)铜(Cu)铅(Pb)铬(Cr)锌(Zn)汞(Hg)镉(Cd);不同重金属的地累积指数的污染等级顺序为砷(As)铜(Cu)铅(Pb)=铬(Cr)=锌(Zn)=汞(Hg)=镉(Cd),砷(As)是主要生态风险因子;总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中潮带低潮带高潮带。综合三种评价方法,除砷在地累积指数评价中等级为无污染到中级污染,其余重金属现状评价结果均为轻微或低污染。 相似文献
158.
159.
利用桓仁县1953~2010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测和de Martonne干燥度方法对桓仁县近58年的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序列进行线性趋势分析和突变检测。结果表明,近58年桓仁县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年干燥度呈下降趋势;桓仁县年平均气温的突变点出现在1978年,年平均最高气温突变点出现在1987年,年平均最低气温突变点出现在1982年;年降水量没有突变年发生,年干燥度未发生突变现象。近58年来桓仁县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呈暖干化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160.
在分析影响地质灾害活动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介绍了隶属函数的建立方法及模糊支持向量机(FSVM)模型的建立过程,最后运用该模型对周宁县地质灾害易发性程度进行评价,把周宁县地质灾害易发性程度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四个级别,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