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1篇
农学   20篇
  5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是植物生长繁殖的关键阶段,但经常受到盐碱胁迫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光照培养箱和土培试验,探讨了5种催芽方法在盐碱胁迫条件下,对两种典型湿地植物香菇草(Hydrocotyle vulgaris)、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的催芽效果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碱胁迫环境下,机械法和乙烯利法更适合香菇草种子的发芽,热水浴法+乙烯利法更适于梭鱼草种子的发芽。在电导率EC=5 dS/m的碱溶液中,机械法将香菇草的发芽率由14%提升至47%;热水浴法+乙烯利法将梭鱼草的发芽率由8%提升至33%。两种供试植物幼苗生长对5种催芽方法的响应各不相同。经机械法和乙烯利法处理后,盐溶液中的香菇草幼苗叶绿素含量指数高于无盐对照;高盐(EC为10 dS/m和15 dS/m)胁迫下,土培环境中经过不同催芽处理的梭鱼草幼苗的生物量和株高均几乎为0;经催芽处理后,香菇草幼苗生物量在盐胁迫下高于无盐对照。综合来看,低盐碱胁迫下适于香菇草和梭鱼草植物种子催芽的方法是机械法、乙烯利法、热水浴法+乙烯利法。本研究为盐碱湿地植被生态恢复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72.
6种中药对鲫非特异性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将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五味子(Fructus Schisandrae),党参(Radix Codonopsis),刺五加(Radix Acan-thopanacis Senticosi),黄芪(Radix Astragali),鱼腥草(Herba Houttuyniae)的醇提取物用生理盐水配成浓度2%的溶液,胸腔注射鲫(Carassius auratus)连续5 d,每次0.2 mL,探讨了6种中药对鲫鱼非特异性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中药组鲫白细胞吞噬活性明显地高于空白组(P<0.05),几种中药组吞噬活性的高低顺序依次为刺五加、黄芪、党参、五味子、白芍、鱼腥草、空白组。血清溶菌酶和抗菌活力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活力高低次序为刺五加、黄芪、鱼腥草、党参。白芍、五味子组溶菌酶活力虽低于空白组,但经统计表明差异不显著(P>0.05)。经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各中药组鲫的死亡率均低于空白组。  相似文献   
73.
为探讨池塘种植鱼腥草对无乳链球菌引起吉富罗非鱼肝脏损伤的修复作用,在养殖池塘中分别种植0%(对照组)、5%、10%和15%池塘面积的鱼腥草,养殖90 d后进行无乳链球菌人工感染,分别在感染后0、24、48和72 h采集吉富罗非鱼肝脏,进行肝脏生化、抗氧化性能、组织病理和热休克蛋白70基因(HSP 70)表达研究。结果显示,感染后48和72 h对照组肝脏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最高,种植鱼腥草各组吉富罗非鱼肝脏ALT活性在感染前后均无显著性变化,感染后72 h,10%组吉富罗非鱼肝脏AST活性已恢复到感染前水平。抗氧化指标显示,种植鱼腥草能减缓链球菌感染引起吉富罗非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下降,显著提高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增加自由基清除能力,减少脂质过氧化丙二醛(MDA)的产生。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对照组吉富罗非鱼感染后48 h肝窦明显淤血,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脂肪变性,而各种植鱼腥草组吉富罗非鱼在感染后仅表现为肝细胞明显嗜酸,肝窦轻度扩张。定量PCR结果显示,每组吉富罗非鱼肝脏HSP 70表达量在感染后都显著升高,感染后各时间点对照组吉富罗非鱼肝脏的HSP 70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鱼腥草种植组。研究表明,种植鱼腥草能显著改善链球菌感染所造成的吉富罗非鱼肝脏AST和ALT上升,提高抗氧化应激能力,减轻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病理损伤;吉富罗非鱼通过肝脏HSP 70高表达促进受损蛋白质的早期修复与降解,种植鱼腥草具有抗炎作用和提高鱼体抵御病原菌的能力。  相似文献   
74.
中草药添加剂对施氏鲟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2℃下,采用口灌法研究当归、鱼腥草及自制中草药复方(方四)的水煎剂对1~+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生长及血清中酶活性及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将施氏鲟饲养在循环水族箱中,每组两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鱼,按照当归、鱼腥草及方四分别为0.3g/kg、0.54g/kg、0.8g/kg体质量的给药剂量每日口灌给药1次,连续给药14d,以口灌蒸馏水为对照组。停药24h后,每组取半数鲟在高温30℃下热刺激2h,然后与常温组同时尾动(静)脉采血,测定血清中总胆红素、甘油三酯含量及谷丙转氨酶等酶的活性及鱼的体质量。结果表明:当归及鱼腥草不能有效促进鲟生长;高温热刺激加重了鲟肝肾的负担,损伤了肝功能;而方四显著提高了鲟的生长性能,在高温热刺激下,仍能显著降低鲟血液中尿素、肌酐等物质的含量,具有一定的保肝护肾功能,可作为鲟抗热应激中草药添加剂的备选方剂。  相似文献   
75.
鱼腥草中总黄酮和槲皮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究鱼腥草中总黄酮和槲皮素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在2006年5~10月采集鱼腥草花果期不同器官及不同季节的器官,烘干至恒重后测定总黄酮和槲皮素的含量。[结果]鱼腥草各器官的总黄酮和槲皮素含量差异较大。总黄酮的含量在各器官高低顺序为叶子>果实>花>全株>地上茎>地下茎;槲皮素的含量在各器官高低顺序为花>叶子>果实>全株>地上茎;鱼腥草全草中总黄酮和槲皮素的含量在6~10月逐渐升高,10月含量达到最高;二者含量的分布在不同器官和不同季节中具相似性,且鲜草中槲皮素的含量比干品的含量高。[结论]该研究为提高鱼腥草药材质量、促进综合利用、规范化栽培、适时采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6.
鱼腥草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鱼腥草水溶性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鱼腥草多糖;以VC作为阳性对照,通过测定鱼腥的抗氧化体系中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且与多糖用量成正相关。草多糖的还原能力,清除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及亚硝酸盐(NO2-)的能力,评价鱼腥草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并测定鱼腥草多糖的含量。[结果]鱼腥草多糖的平均含量为2.41%;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鱼腥草多糖的还原能力与VC相当,对.OH的清除能力不及VC;对O2-.的清除能力随浓度的增加而与VC的清除能力相接近;对NO2-的清除能力比VC强。[结论]鱼腥草多糖在不同  相似文献   
77.
选用穿心莲、博落回和鱼腥草注射液,以后海穴(交巢穴)注射治疗仔猪黄痢360例,通过比较治疗效果,筛选相同用药途径下的有效治疗药物。结果,穿心莲、博落回和鱼腥草注射液三组治愈率分别为70.8%、65.0%和60.8%,总有效率分别为87.5%、80.0%和64.2%;穿心莲组治愈率分别较其他两组提高5.8%和20.0%,总有效率提高7.5%和23.3%;三组死亡率分别为2.5%、5.8%和9.2%,穿心莲组死亡率分别比其他两组降低3.3%和6.7%。表明后海穴注射穿心莲注射液治疗仔猪黄痢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8.
鱼腥草对猪喘气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自然感染或未感染喘气病的猪为研究对象,采用鱼腥草注射液结合日粮添加复方鱼腥草散联用的方法,对患喘气病的猪进行治疗,并对未患该病的猪进行预防。结果表明,用该法防治猪喘气病的总治愈率、总有效率和总预防率分别为85.71%(24/28)、92.86%(26/28)和93.18%(41/44),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9.
为解决人们对能在北方正常越冬的鱼腥草有利变异种苗的需求,以具有侧芽的嫩茎为材料,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了鱼腥草变异植株侧芽的生长、生长芽的生根、试管苗生根的继代增殖培养,以及试管苗的移栽、扦插和定植研究。结果表明,MS+1.0 mg/L GA3+1.0 mg/L 6-BA+0.1 mg/L NAA是侧芽生长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3MS+0.6 mg/L IAA是生长芽生根培养和试管苗生根继代增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为95%以上,扦插成活率为87%以上。定植的试管苗保持了在北方能正常越冬的有利变异性状和其它所有鱼腥草的植物学性状。  相似文献   
80.
李细菌性黑斑病病菌侵染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培育和筛选Nai李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对Nai李细菌性黑斑病病菌侵染Nai李的过程和组织病理解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原细菌从伤口、气孔和皮孔侵入Nai李果实、叶片和枝梢:病斑深达中果皮数层细胞,自果皮向果心可分为3层,第2层被大量细菌定殖,第3层下缘呈扩散状,接近内果皮;电镜观察表明病原细菌定殖于细胞间隙,使细胞膜和细胞壁离解,叶绿体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