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1篇
农学   20篇
  5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鱼腥草黄酮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鱼腥草产业化的经济效益,获得含量较高的鱼腥草黄酮,并克服传统提取法效率低、溶剂消耗多、耗时长等问题,试验以黄酮含量为检测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液固比和提取时间对超声提取鱼腥草黄酮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试验设计。结果表明:提取鱼腥草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74.67%,超声时间69.88 min,液固比20.20∶1(mL/g),该条件下,预测鱼腥草黄酮得率为2.654%,实际得率为2.663%,与预测值相差接近,说明该模型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52.
为了明确生物农药博落回对园林害虫黄杨绢野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以博落回生物杀虫剂1%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00倍液、1500倍液、2000倍液,处理黄杨叶片,观察并记录浸有农药的黄杨叶片对绢野螟老熟幼虫的毒杀作用,结果显示:24h后,大部分叶片已被取食,初步判断主要是胃毒死亡。经方差检验,处理组的黄杨绢野螟幼虫平均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平均死亡率大于85%,校正死亡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53.
须文 《长江蔬菜》2011,(22):36-38
以蕺菜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比较播种茎段的茎节数、栽植株距和覆土深度3个因素及其3个水平对蕺菜地下茎茎节发芽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栽培因素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蕺菜茎段出芽数、鲜苗质量、幼苗根系活力和幼苗CAT活性的最主要因素是播种蕺菜茎段的节数,其次为覆土深度,栽植株距的影响最小;影响幼苗PPO活性的最主要因...  相似文献   
54.
湖北部分鱼腥草野生资源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国新  卢磊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237-3237,3239
测定了湖北省8个县市的鱼腥草种质资源的株高、地上茎粗、地下茎粗、地上茎叶鲜重、地下根茎鲜重和总鲜重.结果表明,远安县的鱼腥草种质有种植优势,湖北可能具有鱼腥草的矮源.  相似文献   
55.
为给果袋在优质柰李果生产中的科学使用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以10年生柰李树为试材。以不套袋为对照,分别采用单层白色纸袋、双层外黄内黑纸袋对柰李果实进行套袋处理。对不同处理下柰李果实基本品质、色泽、挥发性物质含量变化情况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果实纵径、横径、侧径和单果重均未见显著差别。与不套袋相比,套袋能显著增加L*值、a*值、b*值;单层白色纸袋和双层外黄内黑纸袋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分别降低17.70%和8.04%,只有单层白色纸袋处理存在显著差异;果实中挥发性物质的总含量均提高,单层白色纸袋和双层外黄内黑纸袋处理分别提高52.60%和48.91%;套袋处理果实醛类香气物质含量显著提升。说明套袋处理可以明显提升果面光洁度,果皮色泽更鲜艳,果实挥发性物质总量提高,双层外黄内黑纸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6.
陈金明  陈恺嘉 《保鲜与加工》2021,21(11):107-112
以贵州鱼腥草为试验材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联动气质色谱分析技术(HS-SPME-GC-MS),分析对比鱼腥草在常温和液氮低温预处理下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鱼腥草在常温和液氮低温预处理后,分别检出22种和29种挥发性香气成分,拥有19种相同的香气成分,共同拥有烯烃、酯类、醛类等6大类别,其中烯烃类和酯类含量占比较高;液氮低温对烯烃类提取物质提取效果更好;香气成分分析得出,鱼腥草香气主要以乙酸龙脑酯、乙酸松油酯为代表的木香和以柠烯、蒎烯为代表的新鲜辛木香为主构成的主体香气特征,佐以甲基正壬酮的特征蜡香和柑橘果香所构成的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   
57.
为比较罂粟科3种植物叶片中生物碱的抗氧化活性,采用体积分数为80%乙醇浸提博落回、角茴香和秃疮花3种植物叶片中的总生物碱,用常见生物碱显色反应检测,利用硅胶柱层析纯化,并且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其超氧阴离子的清除效果,番红花红O-Mn2+-H2O2光度法测定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总生物碱的还原性.结果表明,3种总生物碱对这两种自由基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角茴香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较强,IC50为0.170 g/L.当质量浓度为1 g/L时,秃疮花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92.09%,3种植物的总生物碱都有还原性,但效果都不如硫脲.  相似文献   
58.
采取现场试验方法,在不同季节测定了6个各种有10棵海寿植物的水培净化槽(曝气、非曝气各设3个平行)中植物叶片的叶绿素(Chl)、可溶性蛋白(SP)含量与植物根组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对应的净化槽出水水质,测定了植物根、茎、叶的长度,植物分蘖数、根密度,植株氮磷积累、生物量等生物学指标,比较研究了不同季节连续曝气下海寿的生理响应及净水效果。结果表明,曝气影响植物的生理特性,植物根、茎、叶的长度分别较非曝气槽中植物短,叶片Chla、Chlb、SP含量分别较非曝气槽中植物叶片低,而根组织POD、CAT活性分别较非曝气槽中植物根组织高,曝气槽中植株的氮磷含量、生物量分别较非曝气槽中植株低,曝气槽中植物的分蘖数、根密度分别高于非曝气槽中植物;曝气槽出水中TN、NHg—N去除效率较非曝气槽出水高,而TP、溶P去除效率较非曝气槽出水低;曝气对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与植物的生长状况密切相关,春、夏季曝气对植物的影响较小,但两类净化槽的水质差异较明显,秋季曝气对植物的影响较大,两类净化槽的水质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59.
为了揭示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种质资源中槲皮素量变异规律,为鱼腥草优良品种选育奠定基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2个种源鱼腥草中槲皮素的质量分数,并分析植物形态特征、地理位置和生长性状与槲皮素质量分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鱼腥草中槲皮素的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与植物形态存在一定的关系,与植株高度显著相关,与地理位置和植株地径没有显著的相关性。鱼腥草种质资源槲皮素的质量分数存在一定的变异规律。针对鱼腥草中槲皮素选择新品种时,应重点考虑鱼腥草植株的形态特征和植株高度。  相似文献   
60.
高智席  陈碧  吴艳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322-7323
[目的]为开发鱼腥草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干灰化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鱼腥草中Fe、Cu、Mn和Pb的含量。[结果]各元素的标准曲线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如下:Pb:y=31.0163x+0.0093,r=0.9998 Mn:y=4.4099x-0.0899,r=0.9970 Cu:y=5.02925x-0.05120,r=0.9989 Fe:y=8.1106x-0.1004,r=0.9971。鱼腥草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比较高,在测定的3种微量元素中Fe的含量最高,有害元素Pb的含量较低。鱼腥草中Fe、Cu、Mn和Pb的含量均低于我国食品卫生标准及《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限量指标:重金属含量总量应≤20.0 mg/kg,Pb≤5.0 mg/kg。利用该法测定Pb、Cu、Mn和Fe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3.0%、0.3%~0.4%、0.3%~0.4%和0.3%~0.4%。[结论]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鱼腥草中的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含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