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21篇
  免费   905篇
  国内免费   1205篇
林业   1627篇
农学   1210篇
基础科学   618篇
  2047篇
综合类   8268篇
农作物   826篇
水产渔业   534篇
畜牧兽医   2354篇
园艺   507篇
植物保护   740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38篇
  2022年   377篇
  2021年   422篇
  2020年   412篇
  2019年   450篇
  2018年   299篇
  2017年   514篇
  2016年   646篇
  2015年   608篇
  2014年   883篇
  2013年   831篇
  2012年   1265篇
  2011年   1309篇
  2010年   1042篇
  2009年   1095篇
  2008年   1047篇
  2007年   1151篇
  2006年   960篇
  2005年   846篇
  2004年   603篇
  2003年   444篇
  2002年   428篇
  2001年   390篇
  2000年   346篇
  1999年   276篇
  1998年   210篇
  1997年   226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196篇
  1994年   184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34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6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为了探讨富贵草的耐阴性,用黑色遮阴网设置了4种光强(全日照,24.5%、7.5%和2.5%),对其在不同阴蔽条件下的叶生长性状、叶解剖结构、叶绿素含量、光合性能、高生长和生物量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富贵草不适于在全光照下生长,而适于在光强为全日照24.5%的条件下生活;弱光(7.5%)下也能较正常生长,但生物量比最适光强(24.5%)降低48.03%,极弱光下虽能维持生活,但生物量只及最适光强的34.03%。所以,富贵草适于在25%~8%的光强下种植。  相似文献   
992.
贵州亚热带地区的野生香花类观赏植物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亚热带地区有野生香花类观赏植物23科39属(1亚属)70种(含新分布种和变种)。分布垂直带谱为海拔160-1000m。花色分为白色、黄色、紫色、黄绿色和红色5类。生境类型分为森林湿地型、疏林灌丛型、山坡草地型和附生型,以森林湿地型和疏林灌丛型的种类居多。银钟花、大叶木莲、尖叶木、云川醉鱼草、紫萼、香槐、两粤黄檀、单性木兰、苍白秤钩风和扭肚藤处于濒危状态。  相似文献   
993.
瓜叶菊耐热无性系Z1-1-1的离体筛选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晓英  卢向阳  姚觉  邱收  李达  陈永华 《林业科学》2006,42(12):33-38,I0002
以瓜叶菊增殖期的愈伤组织和丛生芽为材料,用高温胁迫和羟脯氨酸 (HYP)分别作为直接和间接选择压,进行瓜叶菊耐热无性系的离体筛选.结果表明:1) 40℃ 16~20h胁迫处理可以作为瓜叶菊耐热无性系离体直接筛选的适宜选择压,30 mmol·L-1 HYP 可以作为瓜叶菊耐热无性系离体间接筛选的适宜浓度;2) 经过高温间隔胁迫多代筛选获得了与其母株相比耐热性有了很大提高的无性系Z1-1-1;3) Z1-1-1 和其对照母株Z1的30 d移栽苗在叶片厚度、气孔指数、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另外,成年植株Z1-1-1 和Z1在花的育性上差异明显,Z1结实率85%以上,而Z1-1-1的结实率在人工授粉的情况下也仅1.0%;4) 在40℃ 24h胁迫后,Z1-1-1的热害指数、细胞丙二醛(MDA)含量、电解质伤害性外漏率远远低于其对照母株,而POD、SOD活性明显高于其对照母株,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94.
核桃试管苗生根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新疆绵核桃为试材,对继代培养无根试管苗的生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根诱导方法、外源IBA水平及IBA处理时间、光周期以及试管苗发育状态等均对不定根发生具有明显影响.选取生长旺盛、节间较长,叶片嫩绿的幼态苗,采用间接诱导生根法,即用50~80 mg/L IBA浸渍处理试管苗基部60~90 min,然后转至不含生长调节物质的1/2 DKW培养基,先黑暗诱导14 d,再在16 h/d光照下培养,可诱导试管苗生根率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995.
杜仲果实含胶特性的个体变异规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选择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杜仲果实含胶特性的个体变异规律及其与若干宏观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间的果长、果宽、果厚、果形指数、果实千粒质量、果皮含胶率、果实含胶率和单果含胶量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在供试的35个无性系中,果皮含胶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的有14个无性系,果实含胶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的有15个无性系;无性系果实含胶率和果皮含胶率与果实主要形态性状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单果含胶量则与果长、果宽、果厚、果实千粒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与果皮含胶率和果实含胶率的相关性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96.
丽格海棠的离体快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适宜丽格海棠叶片诱导芽分化的培养基为MS 6 BA0 50mg/L NAA1 00mg/L;适宜丛生芽继代增殖的培养基为MS 6 BA0 25mg/L NAA1 00mg/L;适宜丽格海棠试管苗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其生根率为100%。  相似文献   
997.
On the basis of 268 direct sika deer observations and 212 ratio locations of three individuals, the influence of snow on deer distribution was studied. During the period of snow absence or its shallow cover, the deer did not show any preferences towards slope aspect. However, when the snow coverage became deeper, the deer used westerly exposures (having shallower snow cover) more intensively. Later on, when the snow started to melt on the easterly slope aspects deer mostly used those exposures due to relatively abundant food resources.  相似文献   
998.
思茅区亚洲象活动现状及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玲江  谭爱军 《林业调查规划》2015,40(1):120-123,128
采用野外监测、数据收集整理、村寨走访调查等方法,分析1996年以来亚洲象在思茅区的数量与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思茅活动的亚洲象数量逐渐增多,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由于人—象冲突对周边区域的居民造成了较大损失。对亚洲象的生存环境现状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划定亚洲象的栖息地并严格保护,加大对亚洲象保护宣传力度和执法管理,完善亚洲象保护与监测信息系统,调整产业结构等保护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999.
根据临淄区2008年、2012年和2018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地理信息软件对2008-2018年这10年间临淄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2008~2018年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和建设用地。10年间,草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增加,耕地、林地、水域和其他用地的面积减小,耕地减少的面积最大,建设用地增加的面积最多。草地增加的面积主要来自耕地和林地,建设用地主要来自耕地;耕地和水域为生态高敏感类型,林地为中敏感,草地低敏感,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不敏感。2008~2018年期间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导致临淄区中高风险、较高风险和低风险区域的面积不断增加,而中风险和低风险的面积不断减少,临淄区区域总体生态风险增加;10年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逐年下降,2008~2012年,耕地转换为建设用地是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因子,耕地转换为草地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因子;2012~2018年,草地转换为建设用地是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因子,建设用地转换为耕地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00.
Liao  Y. K.  Amerson  H. V. 《New Forests》1995,10(2):165-182
Maturation of slash pine (Pinus elliottii Engelm.) somatic embryos was achieved using two protocols, each starting with a different agar incubation step to deplete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PGRs) used in previous cultural steps. Strength of maturation medium (single vs. double) was found important in the first protocol to develop normal, mature embryos. In the second protocol, abscisic acid (ABA) concentrations (0, 15 and 30 M) and carbohydrate sources were tested for embryo maturation. Thirty M ABA and 6% maltose were deemed the best combination. Embryo germination was accomplished in a continuously lighted environment and embryos receiving a cold pretreatment (4 °C in darkness for 16 days) germinated better than embryos which did not receive cold pretreatment. With a survival rate of 33% after acclimation in a mist system, more than 25 plants from somatic embryos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a greenhouse. Incompletely germinated embryos (lacking roots) were rooted via adventitious rooting techniques and subsequently established in the greenhouse. All established plants obtained from somatic embryogenesis appear normal in morph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