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5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61.
162.
忻州地区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对五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AO推荐的微量点滴法和药膜法分别测定了山西省忻州地区的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幼虫和成虫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该地成虫和幼虫种群都对氯氟氰菊酯敏感性高,对马拉硫磷的敏感性却较低。成虫和幼虫对各种药剂的敏感性差异很大。成虫对氯氟氰菊酯的LC50值仅为0.706 3μg/mL,而对马拉硫磷的LC50值高达120.778 4μg/mL;幼虫对氯氟氰菊酯LD50值仅为0.25×10-3μg/头,而对马拉硫磷LD50值为100.82×10-3μg/头。  相似文献   
163.
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是一种多食性害虫,在田间调查和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初步整理出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寄主植物名录,主要涉及蕨类植物、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共计3纲45科218种(含亚种和变种)。  相似文献   
164.
为有效预警和防控突颊侧琵甲Prosodes(Lioprosodes)dilaticollis Motschulsky发生,基于该物种分布数据、1950―2000年环境下生物气候数据和典型受害区土壤因子数据、气象数据等,采用MaxEnt模型对其在新疆的潜在地理分布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预测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都大于0.990,预测结果可靠。突颊侧琵甲的潜在分布区位于新疆天山一带,高、中度适生区分布在伊犁河谷草原和昌吉州玛纳斯县、呼图壁县草原及塔城地区沙湾县等地;刀切法得出降水量是影响其潜在地理分布的主要因素,特别是5、6、11、12月降水量的影响最大。该虫典型受害区的降水数据验证了分布概率响应曲线的准确性;土壤湿度在15%~30%范围时,30 cm处土壤湿度与虫口密度呈极显著弱正相关。表明降水作为影响草原土壤湿度、土壤含氧量的主要和直接因素,对不同生长期突颊侧琵甲生存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5.
天幕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天幕毛虫幼虫的致病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天幕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us polyhedrosis virus,NPV)感染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testacea Motschulsky)幼虫,对其致病机理的研究表明:该病毒可以侵染和破坏天幕毛虫的中肠细胞,在中肠组织细胞中均能观察到形成的多角体。幼虫取食核型多角体病毒100 h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核内出现多角体形成,细胞核开始增大;取食130 h后,中肠组织细胞间出现缝隙,细胞核内多角体数量增多;取食160 h后,中肠细胞的细胞核进一步增大,个别细胞核增大至整个细胞的1/3以上,与正常天幕毛虫幼虫相比,整个虫体出现软化;取食190 h后,中肠细胞受到严重破坏,细胞结构模糊不清,中肠内食物极少并有许多游离的核型多角体存在;取食220 h后,天幕毛虫幼虫的中肠和其他组织完全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166.
为深入了解国内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种群的性信息素组分及其田间引诱效果,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其雌性信息素进行了分离鉴定,利用标记-回捕技术测试了5 h内暗黑鳃金龟的扩散距离,并在此基础上测试了诱捕器颜色、离地高度、密度、单诱芯性信息素含量等对田间诱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L-异亮氨酸甲酯和(R)-(-)-芳樟醇为国内青岛种群暗黑鳃金龟雌虫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两者含量比为7:1;暗黑鳃金龟5 h扩散距离可达400 m以上,平均扩散距离为55.9 m,扩散距离在20~60 m的个体占总虫数的77.5%;黄色诱捕器对该虫的引诱效果显著优于黑色和绿色;诱捕器离地2 m引诱到的试虫数目显著高于1、1.5、2.5和3 m;单个诱芯性信息素含量360 mg引诱效果最好,显著高于180 mg及以下浓度;诱捕器间隔20~60 m防治效果较好,结合使用成本和试虫扩散距离,间距60 m最优。  相似文献   
167.
为筛选防治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的有效药剂,用浸虫法测定了7种药剂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毒力,分别采用浸虫法、浸叶法、药膜法测定了7种药剂对其成虫的毒力,并通过大田试验作了进一步验证。浸虫法测得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成虫的毒力最高,LC50值为1.38 mg/L;浸叶法测得辛硫磷毒力最高,为42.05 mg/L;药膜法测得毒死蜱毒力最高,为18.51 mg/L。其中,高效氯氟氰菊酯毒力值变化最大,浸虫法毒力是浸叶法毒力的61.86倍;氯虫苯甲酰胺、氟虫腈在3种生测方法中毒力相当,但均较低。丁硫克百威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毒力最高,LC50值为7.29 mg/L。田间试验结果显示,35%辛硫磷微囊悬浮剂4 500 g/hm2(有效成分,余同)防效达80.66%,对花生的保果、增产幅度分别为77.90%、17.56%;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2 250 g/hm2、20%丁硫克百威乳油3 000 g/hm2与辛硫磷防效相当,且显著高于其它药剂。因此,选用以上药剂于7月中下旬花生封垄前田间灌墩可以有效减轻暗黑鳃金龟为害。  相似文献   
168.
室内测定了嗜菌异小杆线虫沧州品系在不同侵染剂量、不同环境温度及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幼虫的死亡率随线虫施用剂量和处理时间的增长而升高,其中侵染期线虫剂量为400、250、200条/mL时,幼虫死亡率分别在处理后72、96 h和120 h达到100%;30℃和25℃是该线虫侵染的最佳温度,幼虫死亡率分别在处理后48 h和96 h达到100%;土壤湿度为14%和17%时,幼虫死亡率分别在96 h和120 h达到100%。  相似文献   
16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