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3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413篇
林业   234篇
农学   634篇
基础科学   112篇
  199篇
综合类   1938篇
农作物   489篇
水产渔业   128篇
畜牧兽医   306篇
园艺   115篇
植物保护   8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小麦细胞膜热稳定性的配合力与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细胞膜热稳定性是较好地反映小麦品种耐热性大小的重要生理指标.本文利用冬、春小麦各6个亲本分别组配的6×6完全双列杂交(包括反交),对该性状(以相对热损伤率RI%表示)进行了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1)该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GCA)、特殊配合力效应(SCA)和反交效应(R)均达极显著水平.上述三因素相对作用大小冬、春小麦分别为3.9:1:1.6和2.1:1:0.5,说明该性状的遗传虽以加性基因效应占一定优势,非加性基因效应和反交效应也起重要的作用.(2)该性状受质核互作和(或)细胞质的明显影响.(3)一些杂种F_1的细胞膜热稳定性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并存在超亲遗传现象.这将对小麦的耐热性遗传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62.
In a diploid grass, perennial ryegrass (Lolium perenne L.), many autotetraploid cultivars have been released and widely used in many cool temperate countries. In this study, competitive ability and cold tolerance, which seem to be important factors in determining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persistency of this speci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six diploid and five autotetraploid cultivars. The tetraploid cultivar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etitive ability and lower cold tolerance than the diploid cultivars. Furthermore, there was no overlap in the two traits between them.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chromosome doubling has a larger effect on competitive ability and cold tolerance than does the genetic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opulations within a single ploidy level.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63.
利用RIL群体对水稻再生力及相关农艺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川航  王玉平  涂斌  李婷  胡亮  李仕贵 《作物学报》2012,38(7):1240-1246
以粳糯稻品种糯89-1与籼型重穗型杂交稻骨干恢复系蜀恢527杂交构建的籼粳交F7代RIL群体的169个家系为作图群体,构建了一张含105个微卫星(SSR)标记的分子连锁图谱。定位了水稻正季7个农艺性状的QTL 15个,分布在第1、第2、第3、第5、第6、第7、第10染色体上,LOD值介于2.10~7.51,贡献率3.77%~25.37%,其中贡献率10.0%以上的QTL 7个,单个性状的QTL 1~4个;定位了水稻再生季7个农艺性状的QTL 19个,分布在第1、第2、第3、第4、第5、第6、第7、第10染色体上,LOD值介于2.17~18.34,贡献率3.23%~37.66%,其中贡献率10.0%以上的QTL 7个,单个性状的QTL1~5个;定位了影响水稻再生力(最终再生率)的QTL 2个(qRa4,qRa5),分别在第4和第5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8.17%和7.09%,加性效应分别为0.32和-0.39,贡献率和加性效应均较小,属微效基因。共检测到两季农艺性状QTL 36个,同一性状被重复检测的QTL 8个。水稻再生力与正季稻有效穗呈极显著负相关;水稻再生力与再生稻有效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每穗总粒数和着粒密度呈显著负相关。QTL定位结果揭示了有效穗是影响再生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4.
粮食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型本科教育肩负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其人才培养方案应当有别于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形成自己的特色。对粮食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能力结构要求进行了归纳,结合自身实际探讨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框架。  相似文献   
65.
抗性淀粉对人体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为了获得具有高抗性淀粉含量的水稻杂交后代,选用6个抗性淀粉含量具有显著差异的水稻品种按Griffing双列杂交设计配置成杂交组合,及正反交F1为材料研究了水稻籽粒抗性淀粉含量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水稻抗性淀粉含量在参试组合中加性效应起主要的作用,同时受非加性效应以及细胞质效应的影响。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在各亲本间存在明显差异,‘降糖稻1号’和‘丙9331’亲本均表现很高的正向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值,其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分别为0.303和0.101。其他品种均表现负向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值。亲本本身的抗性淀粉含量与一般配合力的表现趋势一致,与相应的特殊配合力(SCA)有明显的相关性,与杂种一代表现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利用亲本表型值对于预测组合的杂种优势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6.
高粱新选不育系主要农艺经济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科学、准确地评价高粱新选不育系,为选育高产优质新品种提供亲本材料,选用3个高粱新选不育系、7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21个杂交组合,对株高、穗长、千粒重等6个性状,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配合力及遗传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3个不育系中10349A2在穗长、穗粒重、千粒重、小区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最高,相对效应值分别为2.993、6.381、2.986和4.658,不育系10349A2在株高和生育期的一般配合力最高,相对效应值为0.932和3.420。10337A2×辽0145(父)和10349A2×0-30红粒变是2个表现优良的杂交组合。加性方差与基因型方差的比值依次是穗粒重>株高>产量>千粒重>生育期>穗长。  相似文献   
67.
郝西等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196-196
为了研究小麦磷效率相关性状的配合力与环境互作,随机选用8个亲本,组配成28个双列杂 交组合在两种环境条件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所有4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与环境互作和特殊配合 力与环境互作均达极显著水平;子粒全磷含量以环境效应的作用最大,非加性效应与环境互作次之; 叶片和茎秆磷含量以及磷素利用效率以非加性效应与环境互作为主,非加性效应次之;除子粒全磷 含量外,其它3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稳定性都较低,在50%以下。最后讨论了配合力的 测度和不同器官磷含量与磷素利用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8.
转基因抗虫棉与陆地棉种质间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NCⅡ交配设计,对5份转基因抗虫棉、6份柱头外露种质资源和彩色棉等陆地棉优异亲本组配杂交,分析杂种F1的11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主要产量性状皮棉产量,超高优势的平均值为6.18%,16个组合具正向的杂种优势;中亲优势的平均值为37.41%,24个组合均具有正向的中亲优势;竞争优势的平均值为-15.19%,8个组合出现正向竞争优势.其它产量性状铃重、单株铃数的杂种优势最为明显.纤维品质性状、2.5%跨长、比强度和伸长率的竞争优势明显.高亲值、中亲值和低亲值与F1平均值的相关关系表明,多数性状F1代平均值与中亲值和低亲值相关性密切.经配合力分析,双价321、新棉33 B、HK-1、96-67、惠无3055和01 HN 06表现较显著的GCA效应;SCA效应显著的7个性状中,A 1×B 6、A 2×B 5、A 2×B 3等组合有7个性状的SCA效应为正值.  相似文献   
69.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determine gene action for grain yield and yield‐related traits of newly developed tef populations under drought‐stressed and nonstressed conditions to improve drought tolerance. Ten crosses, along with the parents, were evaluated in the F2 generation under drought‐stressed conditions at Hastebo and Adigdad sites in 2015 and Dura site in 2016 and under nonstressed conditions at Dura site in 2016. Additive gene action predominantly controlled the inheritance of the grain yield and majority of the yield‐related traits under drought‐stressed and nonstressed conditions. Under both test conditions, the genotypes DZ‐Cr‐387 and 9415 were the best general combiners for increased grain yield and morphological traits. Conversely, genotype 222076 was the best general combiner for reduced maturity period only. The selected parents are novel genetic materials for tef breeding programmes to improve grain yield and morphological traits with reduced days to maturity for drought tolerance breeding. The family of the cross DZ‐Cr‐387 × 222076 was selected for high grain yield and early maturity in both the drought‐stressed and nonstressed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70.
本研究以281个水稻品种构成的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调查了盐、碱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能力相关性状,选择260对SSR标记对基因组进行扫描,采用Structure软件进行群体分析,利用GLM(General Linear Model)方法对标记与幼苗耐盐碱能力进行关联分析;并以试验材料表型均值为对照,鉴别出携带优异等位变异及载体材料。检测到15个与盐胁迫下种子萌发能力关联的SSR位点,其中第10条染色体上分别与标记RM184和RM171连锁位点的贡献率较大,达到29.51%和31.67%,优异等位变异RM184-211表型效应值最大为0.31,载体材料为‘滇屯502选早’。检测到与碱胁迫下种子萌发能力相关联的20个SSR位点,其中第3染色体与RM168和第4染色体与RM6314连锁位点的贡献率较大,分别达到39.17%和50.02%,优异等位变异RM6314-179表型效应值最大为0.58,载体材料为‘越6(N2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