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47篇 |
免费 | 162篇 |
国内免费 | 31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65篇 |
农学 | 346篇 |
基础科学 | 213篇 |
355篇 | |
综合类 | 1281篇 |
农作物 | 298篇 |
水产渔业 | 112篇 |
畜牧兽医 | 484篇 |
园艺 | 267篇 |
植物保护 | 3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71篇 |
2022年 | 107篇 |
2021年 | 130篇 |
2020年 | 125篇 |
2019年 | 137篇 |
2018年 | 86篇 |
2017年 | 139篇 |
2016年 | 176篇 |
2015年 | 143篇 |
2014年 | 209篇 |
2013年 | 244篇 |
2012年 | 270篇 |
2011年 | 272篇 |
2010年 | 216篇 |
2009年 | 232篇 |
2008年 | 238篇 |
2007年 | 192篇 |
2006年 | 210篇 |
2005年 | 130篇 |
2004年 | 113篇 |
2003年 | 89篇 |
2002年 | 64篇 |
2001年 | 52篇 |
2000年 | 75篇 |
1999年 | 57篇 |
1998年 | 71篇 |
1997年 | 60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51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国南方秋季低温冷害的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冯佩芝等的中国南方秋季低温冷害(俗称“寒露风”)评估办法[1],对1961~1993年长江中下游至华南地区34个站9~10月逐日温度资料进行了微机处理和分析,填补了1980年以后的低温冷害有关资料及其评定结果,并完善和修正了文献[1]中1961~1980年间个别年份的评定结果;通过对1951~1993年43年的资料分析表明,中国南方秋季低温冷害明显具有发生率高、为害范围大、影响时间长、表现形式复杂、群发性和成灾严重等主要特征,其为害程度与秋季大气环流和中国大范围温度变化趋势有关 相似文献
42.
43.
44.
为了比较3种扇贝血液中的K+、Na+、Ca2+和Cl-浓度,血氧(pO2)和血二氧化碳(pCO2)气体分压及血液酸碱度(pH)的差异情况,实验利用血气分析仪对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和海湾扇贝的血液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扇贝的血液生理指标呈现显著的物种差异,其中栉孔扇贝血液的K+浓度[(15.74±1.47) mmol/L]、Na+浓度[(388.07±11.38)mmol/L]、Cl-浓度[(462.43±6.88) mmol/L]和p O2[(140.13±15.35) mmHg]最高。此外,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的Ca2+浓度和pCO2含量较高,而海湾扇贝的pH最高。对相同月龄不同大小栉孔扇贝血液指标进行比较,发现栉孔扇贝的血液pH值与其壳高呈正相关(r=0.611),而生理指标与壳高呈负相关。随着温度的升高,栉孔扇贝血液的Ca2+浓度显著增加,而pO2显著下降,K<... 相似文献
45.
平原河网水中悬浮颗粒物对金鱼藻、水网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水体悬浮颗粒物对修复植物的影响规律,结果揭示了悬浮颗粒物对水生植物影响的两面性以及修复植物对颗粒物胁迫产生自由基进行清除的适应机制。在正常情况下,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 ersumL)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维持在256~280 U/g(鲜重),过氧化物酶活性维持在80~90 U/g(鲜重)的水平,保证了细胞膜脂质氧化的分子标志物MDA的代谢水平低于65μmol/g(鲜重)。当金鱼藻受到大于300 mg/L颗粒物的高强度胁迫时,其体内这两种抗氧化酶活性不仅没有维持在很高的水平,反而均呈下降趋势,致使金鱼藻体内的MDA平均值可达79μmol/g(鲜重)以上,形成了对细胞膜相对损伤率达35%以上的氧化损伤结果。在高浊度水体中水网藻(Hydrodictyon reticulatum)内比金鱼藻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因此水网藻更合适作为先锋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46.
通过对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危害程度传统指标的研究分析,经严密论证,提出了能准确反映栗瘿蜂对栗树危害程度的新指标为枝均栗瘿蜂数;详细介绍新指标的测定方法。新指标的采用对于预测预报栗瘿蜂的消长及检验栗瘿蜂的防治效果等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Cochliobolusmiyabeanus在75℃,相对湿度65%、70%、75%、80%、85%下和80℃,相对湿度55%、65%、70%、75%、80%下进行不同时间的杀菌试验.在此基础上,用固定温度,以相对湿度同杀菌时间建立回归关系,并用等差法建立杀菌时间模型和以焓增量建立湿热杀菌时间模型,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8.
49.
针对收获过程中马铃薯破皮损伤率高的问题,以新鲜马铃薯为研究对象,借助马铃薯碰撞试验台,通过正交试验分析试验因素对马铃薯碰撞损伤体积的影响;结合马铃薯碰撞加速度变化曲线,分析马铃薯与杆条的碰撞压缩过程;选取初始高度和马铃薯质量为试验因素,考察碰撞加速度峰值随各因素水平的变化规律并建立回归模型,最后测试马铃薯碰撞损伤临界值。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马铃薯碰撞损伤体积因素的显著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初始高度、马铃薯质量、马铃薯温度和碰撞材料;马铃薯与杆条碰撞经历了粘弹性压缩、弹塑性压缩、弹性恢复、与杆条分离等4个阶段;加速度峰值随初始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马铃薯质量的增加而减小;马铃薯温度分别为5、15、23℃时与65Mn钢杆碰撞产生损伤的初始高度分别为50、80和250 mm,对应的碰撞速度和加速度峰值分别为0.99、1.253、2.506 m/s和434.154、674.437、1 249.794 m/s~2;马铃薯温度为15℃时与65Mn-塑料和65Mn-橡胶碰撞产生损伤的临界高度分别为320和280 mm,对应的碰撞速度和加速度峰值分别为2.506、2.344 m/s和1 589.528、1 409.697 m/s~2。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