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6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林业   238篇
农学   238篇
基础科学   107篇
  208篇
综合类   1413篇
农作物   210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87篇
园艺   112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刘艳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7):183-186
摘要:利用胶体金免疫电镜定位技术对豌豆(Pisum sativum L.)叶片细胞中茉莉酸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在叶肉细胞中,茉莉酸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细胞壁和细胞质中,细胞核中也有少量金颗粒分布。韧皮部筛管与伴胞分子中观察到有大量的金颗粒标记,木质部细胞中没有观察到金颗粒标记。上述研究结果为阐明茉莉酸生物学功能提供重要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72.
以2个葡萄品种"贝达"和"赤霞珠"为材料,研究了开花期过后1年生枝条功能叶片光合指标;以及葡萄糖、果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含量与转化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与联系。结果表明:开花期过后,"贝达"和"赤霞珠"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Rubisco羧化效率呈下降趋势;果糖含量基本不变,葡萄糖、蔗糖及总可溶性糖含量波动上升;中性转化酶活性变化较小,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分别在前期和后期较高。"贝达"和"赤霞珠"功能叶片的Rubisco羧化效率与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葡萄糖/(果糖+蔗糖)呈显著负相关。在"贝达"和"赤霞珠"功能叶片中葡萄糖含量与β-淀粉酶活性分别表现出极显著和显著的正相关性。推断,开花期后"贝达"和"赤霞珠"功能叶片中葡萄糖的积累可能主要是通过β-淀粉酶代谢途径产生,并对其光合作用产生了反馈抑制的效应。  相似文献   
73.
研究了不同浓度乙醇提取北方地区早园竹叶中黄酮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影响总黄酮得率的主要因素及其最佳水平范围。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萃取条件。结果表明,使用老生竹叶,物料比为1∶15,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在80℃,时间为150 min萃取2次,可以使总黄酮得率达到2.1%。  相似文献   
74.
提取豆腐柴叶果胶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酸解法从豆腐柴叶中提取果胶的动力学过程,建立了受溶解果胶分子降解影响的果胶提取动力学模型,并用数学方法确定了最大的得率和最佳的提取时间.模型可应用于描述在实验室条件下,60、70、80和90℃时用盐酸从豆腐柴叶中提取果胶的酸提取过程,确立了提取过程的速率常数,从60℃下的3.01×10-4 s-1变化到90℃下的8.64×10-4 s-1,应用该模型对豆腐柴叶果胶的提取得率进行了理论计算,获得了90℃下最佳提取时间(50.19min)时的最大得率(8.007%),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所提出的理论模型能充分描述在酸性条件下的果胶提取过程和预测果胶的最大得率、果胶降解量和最佳的提取时间.  相似文献   
75.
Raspberry (Rubus idaeus) leaves, collected in different locations of Lithuania were extracted with ethanol and the extracts were tested for their antioxidant activity (AA) by using ABTS(.)(+) decolourisation and DPPH(.) scavenging methods. All extracts were active, with radical scavenging capacity at the used concentrations from 20.5 to 82.5% in DPPH(.) reaction system and from 8.0 to 42.7% in ABTS(.)(+) reaction. The total amount of phenolic compounds in the leaves varied from 4.8 to 12.0 mg of gallic acid equivalents (GAE) in 1 g of plant extract. Quercetin glucuronide, quercetin-3-O-glucoside and rutin were identified in the extracts.  相似文献   
76.
试验利用20个旱地小麦品种,在育种圃种植模式下,对生长后期(挑旗期、抽穗期、半仁期、顶满仓期)上部三片叶的叶片含水量及其它性状与抗旱性和产量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出不同时期上三叶性状与抗旱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同一育种目标对上三叶的性状要求不同,同一时期不同叶片对抗旱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贡献也不同。叶片含水量和抗旱性之间直接效应不大;从整体上可以看出,上三叶越长、长/宽越大,抗旱性越强;旗叶叶片较窄且薄,倒二叶、倒三叶宽度较小是抗旱的理想类型。  相似文献   
77.
为了探究施氮量和播种量对新选育大麦[2011(07)814]鲜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二因素4水平裂区试验设计,研究4个施氮量(N1:150kg/hm2,N2:180kg/hm2,N3:210kg/hm2,N4:240kg/hm2)和4个播种量(S1:375万粒/hm2,S2:450万粒/hm2,S3:525万粒/hm2,S4:600万粒/hm2)对大麦孕穗期鲜叶产量、叶绿素含量(SPAD值)、旗叶面积、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播种量及二者的互作效应对大麦孕穗期鲜叶产量、SPAD值、旗叶面积、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随施氮量和播种量的增加,大麦孕穗期鲜叶产量、旗叶面积、SPAD值、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2S3或N3S2处理组合下达到峰值;N2S3处理组合鲜叶产量、SPAD值、旗叶面积和蛋白质含量较N1S1处理组合分别提高了102.70%、16.09%、86.39%和33.31%,N2S3处理组合Fe(295mg/kg)、Mn(76.59mg/kg)、Cu(8.10mg/kg)、Zn(30.94mg/kg)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合。因此,在甘肃省河西地区种植大麦[2011(07)814]获取鲜叶时,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建议一次性施氮量180~210kg/hm2以及播种量450万~525万粒/hm2,不仅能增加大麦鲜叶产量、SPAD值和旗叶面积,而且有利于提高鲜叶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78.
为探索制备连翘叶精油微胶囊的工艺条件及其对油脂的抗氧化效果,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连翘叶精油微胶囊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采用测定过氧化值(POV)、脂肪氧化程度值(TBARS)的方法探索了微胶囊对油脂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连翘叶精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壁芯比8∶1(g/mL),包埋温度60 ℃,包埋时间2.3 h,包埋功率400 W,在此条件下连翘叶精油微胶囊包埋率可达44%。油脂抗氧化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组ML(0.20 g)、MM(0.10 g)、MS(0.05 g)的POV值高于阳性对照组(VC),但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微胶囊ML、MM、MS三组的TBARS值低于空白对照组,且随着连翘叶精油微胶囊用量的增大,其对油脂氧化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79.
Cmponent Study on Flavonoids From Leaves of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叶中分离得到四个黄酮类化合物。经性质和光谱(UV,IR,MS,1HNMR,13CNMR等)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牡荆苷(?),芦丁(II),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III),山奈酚-3-O-β-D-葡萄糖基(1-2)-α-L-鼠李糖苷(IV)。四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80.
利用离体技术鉴定小麦根腐病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不同处理的离体试验及田间对比试验,对离体鉴定技术应用于小麦抗叶部根腐病(H.sativum)育种的可行性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试验证明:应用离体技术鉴定小麦叶部根腐病抗性结果准确、速度快,而且不受环境条件限制。同时,采用离体鉴定的方法对参试的2632份材料进行抗性评价,从中筛选出8份高抗和60份中抗的材料,其中17分来自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51份来自普通小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