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5篇
  免费   458篇
  国内免费   451篇
林业   1207篇
农学   419篇
基础科学   199篇
  1636篇
综合类   4579篇
农作物   535篇
水产渔业   100篇
畜牧兽医   291篇
园艺   82篇
植物保护   486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316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220篇
  2019年   301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352篇
  2016年   494篇
  2015年   437篇
  2014年   637篇
  2013年   603篇
  2012年   802篇
  2011年   877篇
  2010年   720篇
  2009年   627篇
  2008年   424篇
  2007年   421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01.
不同施肥方式对河北省小麦产量及肥料贡献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2006-2013年河北省测土配方项目田间示范数据,分析了配方施肥(PF)与农户常规施肥(RF)对小麦产量及肥料贡献率的影响,为明确当前生产条件下河北省小麦产区施肥效果及肥料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河北省小麦施肥后增产效果显著,其中RF处理增产40.8%,PF处理增产54.8%,并且PF较RF可节肥9.36%、节本8.37%。PF与RF的平均肥料贡献率分别为35.0%和28.9%,平均差值为6.1%,且二者的肥料贡献率均与不施肥处理产量(土壤供肥能力)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2条线斜率相近,这说明不同施肥方式肥料贡献率与土壤供肥能力的响应效果相差不大。不施肥处理产量每提高1 000kg/hm 2,PF和RF的肥料贡献率分别降低8.4%和8.2%,PF的肥料贡献率整体较RF高7.2%。在河北省小麦生产中应大力推广配方施肥、平衡施肥,提高肥料贡献率,并且应提高基础地力,以减少对肥料的依赖,实现减肥增效。  相似文献   
202.
吉林省春旱风险评估及区划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利用吉林省各站1951-2005年实测气象资料,通过计算变异系数、正态分布风险概率、风险指数对吉林省春旱的风险性进行了讨论和评估。结果表明,吉林省中西部大部分地区遭受春旱的风险性较大,出现偏旱的概率一般在60%以上,发生重旱的概率在20%-60%;综合风险区划结果显示西部白城市大部为春旱高风险区,西部松原市和中部大部为春旱较高风险区,因此,在农业生产中,中西部地区应充分考虑春旱风险,以减轻损失。  相似文献   
203.
应用遥感技术研究贵州春季蒸散发空间分异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蒸散发量的估算对于灌溉策略、蓄水流失、水分平衡计算、径流预测和气象气候研究等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遥感(RS)和地理信息技术(GIS)的发展实现了蒸散发量的空间分布估算.利用1 km分辨率的MODIS影像数据反演的下垫面参数(如地表温度、反照率等)数据、日值的气象数据的空间插值结果数据及高程数据等基础信息数据,以贵州省典型喀斯特环境为研究区域,利用Penman-monteith蒸散发模型,在面的尺度上估算连续2个月的日值蒸散发量,定量描述蒸散发量的转化过程.通过蒸散发与相关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总结出贵州省影响蒸散发量时间动态、空间分布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和限制因子,进一步探索典型喀斯特生态环境的贵州省蒸散发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开发建设,海南有限的耕地资源在不断减少。海南省耕地储备资源数据库的建立,能妥善解决重点项目建设占用耕地历史的遗留问题,确保海南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耕地占补平衡,推动海南省耕地资源储备与土地开发整理产业化。本文主要介绍了采用B/S结构的海南省耕地资源储备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该系统以Asp.net和SQL Server 2000数据库技术为开发工具,实现了海南省耕地资源储备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规范化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205.
海南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地统计学方法,对海南岛农用地中的Hg、Cd、Cr、Pb和As 5种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空间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未超过国家环境质量2级标准(GB15618-1995);Hg、Cd、Cr和Pb含量的变异函数理论模型符合指数模型,Hg和Pb空间相关程度弱,显示出其含量受成土因素的影响较大;As含量的变异函数理论模型符合高斯模型;Cd、Cr和As空间相关程度中等,显示出其含量受外源污染的影响较大;运用Kriging插值方法得出海南岛该5种土壤重金属的插值梯度分布图,海南岛外源性重金属污染在工业区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6.
在构建生态环境质量物元的特征指标体系基础上,基于可拓物元.马尔科夫模型提出了省域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与预测的方法,并以江西省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研究显示:可拓物元模型揭示2000~2005年间江西省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转好,但11个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演化状况存在一定差异;而马尔科夫预测表明,按照现有的治理模式,5~10年后江西省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向"较好"方向演进.基于可拓物元法基础上的马尔科夫预测方法,可一定程度上对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动态评价和趋势预测,但由于两模型本身假设的限制,在其具体应用中还需改进.  相似文献   
207.
近50年安徽淮北平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祁宦 《中国农业气象》2009,30(2):138-142
选取淮北平原6个典型代表气象站的逐年降水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趋势拟合和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年降水量、主汛期降水量和暴雨日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淮北平原年降水量和主汛期降水量增加并不明显,但年际间波动较大,年降水平均变异系数0.26,最大极差在1150mm以上;主汛期降水量变异系数0.39,极比达到5.07,导致旱涝频繁发生。趋势分析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淮北平原多雨年和少雨年都呈增加的趋势,暴雨日数也呈明显增多的趋势。R/S分析得出,未来淮北平原的降水仍呈宽幅震荡的趋势,旱涝灾害仍是制约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08.
关中东部设施农业气候资源分布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陕西关中东部11站1961—2006年的气象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分析了设施农业气候资源分布状况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关中东部设施农业生产季节(当年11月-次年3月),气温总体上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区域分布格局,热量资源是增加的趋势;降水资源最丰富的中心在华县和潼关,最少的地方在澄城、合阳、大荔和蒲城,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日照资源最丰富的中心在澄城县,相对最少的地方在华县,其变化特征为:整体上南部为减少的趋势,北部为增加的趋势。在设施农业发展布局方面,北部的澄城、合阳光照资源十分丰富,只要解决好保温防冻和灌溉问题,设施农业发展的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209.
基于MODIS遥感数据和GIS的山东省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山东省MODIS遥感影像,以监督分类方法进行了土地利用/覆被分类,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出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环境质量指数等评价信息,利用构建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模型,进行了山东省生态环境状况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生态环境状况整体较好,优、良面积占总面积的61.1%,但同时存在环境污染、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生态环境较差、差的面积占16.2%。该研究探索了MODIS数据和GIS技术相结合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方法,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10.
采用土柱法对黄浦江源区—浙江省安吉县主要植被类型林木细根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细根分布有较大差异,茶园、毛竹林、灌木林的根长、根表面积都要明显高于其他几种植被类型,而落阔林的根体积最大,常阔林的根重最大;细根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林地细根主要分布在0-40cm土层。草地主要分布在0-30cm土层,这对抵抗径流侵蚀、保持水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各样地根长均以〈0.5mm径级的根长含量最高,0.5-1mm径级次之,而2-5mm径级的最少。根系体积和根重具有相同的分布趋势。大小顺序均为:2—5mm〉1—2mm〉0.5-1mm〉0.5mm,与根长的分布状况正好相反。不同径级根表面积分布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