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柑橘黄龙病病菌是专性寄生在柑橘韧皮部筛管组织中。为了探索柑橘韧皮部蛋白(Phloem Protein 2, PP2)在寄主与黄龙病互作中的功能,本实验以高感品种锦橙和耐病品种酸柚病枝上的叶片为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从全基因组水平初步筛选到6个响应黄龙病侵染诱导的韧皮部蛋白基因PP2。并比较了其在高感品种锦橙和耐病品种酸柚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发现CsPP2B15可能与耐病有关,CsPP2B2、CsPP2B10可能与感病相关。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其编码氨基酸序列从结构组成、基本理化性质、亲、疏水性进行分析,构建了系统发育树比较发现其与大豆和拟南芥中PP2基因家族的亲缘关系较近。为下一步挖掘潜在的黄龙病抗、感基因进行抗性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对肇庆、云浮市部分砂糖橘果园的柑橘黄龙病进行调查和荧光定量PCR检测,探究该区域柑橘黄龙病的发生和危害情况。结果表明: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所调查的35个果园中,检测出柑橘黄龙病的果园有21个,占60%;受试果园的树龄以6-10年最多,占到了果园总数的60%;柑橘苗木的来源混乱,有网室的无病毒容器苗木为0;采集的14份苗圃样本中,检测出柑橘黄龙病的苗圃有6个,阳性率达42%;果农对柑橘黄龙病认知有限,57%的果农不懂得如何判断黄龙病;果农对柑橘黄龙病的防控措施差。  相似文献   
34.
柑橘黄龙病菌主要致病种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Las)具有完整的Sec依赖型分泌系统,可分泌致病因子(效应子)作用于寄主靶标蛋白或基因,调控寄主的抗(感)病反应。为了研究黄龙病菌Sec依赖型效应子在柑橘中的致病机理及其寄主靶标基因,本研究中从感病‘锦橙’中克隆了Las病原菌Sec依赖型效应子基因SDE70(CLIBASIA02470)。生物信息分析显示,SDE70蛋白全长132个氨基酸,N端20个氨基酸为典型信号肽。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析显示,该信号肽具有胞外分泌功能。亚细胞定位显示,SDE70::GFP融合蛋白在洋葱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积累。定量PCR分析发现,耐黄龙病酸柚显症叶脉中SDE70表达量显著低于未显症叶脉,相反,易感黄龙病‘锦橙’显症叶脉中表达显著高于未显症叶脉;‘锦橙’根中SDE70表达量显著高于叶脉,而幼叶叶脉中显著低于老叶。SDE70在不同品种不同症状发育时期以及不同组织中表达差异显著。利用酵母双杂交试验筛选获得26个与SDE70互作的柑橘蛋白。GO富集分析表明,42.3%的蛋白质与细胞内...  相似文献   
35.
柑橘黄龙病热处理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柑橘黄龙病正在中国、巴西和美国等地广泛传播,急需快速、有效的田间防治技术。热水和湿热空气处理对柑橘病苗和嫁接枝条有脱毒作用,在温室环境中对病苗木进行光照热疗,可以减少黄龙病病菌数量,促进其健康生长并有效延长产果寿命。该文针对柑橘黄龙病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基因改良育种、苗木脱毒、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结合热疗法在微生物和昆虫杀灭中的广泛应用,分析了田间热处理防治技术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研究柑橘黄龙病病菌热处理温度阈值和对应时间、建立田间黄龙病病情快速诊断和热处理防治效果评价体系、研究热处理对黄龙病病菌抑制和消杀机理以及不同传热介质在柑橘树体的传热过程和特性、建立黄龙病田间快速热处理系统、研究黄龙病综合防治方法等建议,可为进一步研究柑橘黄龙病田间防治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柑橘黄龙病病原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柑橘黄龙病(HLB)的发现、认识过程及病原菌的分类、检测鉴定技术进行了综述。HLB是一种十分严重的柑橘病害,主要通过木虱和嫁接进行传播,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具有不同的名字,已统一命名为HLB。对引起HLB的原因探索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水害、缺素、镰刀菌、病毒到类菌原体,最后确定为细菌。该病原属于α-亚纲,韧皮部杆菌属,分为亚洲种、非洲种和美洲种3个种,可以通过PCR技术进行检测鉴定。同时,对韧皮杆菌的人工培养以及与黄龙病相关植原体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7.
Abstract

Florida sandy soils, particularly, Entisols are low in boron (B) and occasionally have B deficiency for citrus. A study was set-up at Citrus Research and Education Center, Lake Alfred, Florida, on a Candler fine sand to determine the availability and uptake of B in a high-density citrus planting of Huanglongbing (HLB)-affected trees. Boron was applied at 1.12?kg ha?1 in three splits, at University of Florida Institute of Food and Agricultural Sciences (UF/IFAS) recommended rate (1×), and at 2× the recommended rate using foliar and soil application methods. Soil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soil surface to 60?cm depth in 15-cm increments within the irrigated and non-irrigated zones. Soil and leaf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B using Mehlich III extraction method and acid digestion, respectively. Results showed the leaf B concentration for soil applied rate 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01) than that of foliar applied either at single or double rate but both were in the optimum range recommended by UF/IFAS. The sorption study revealed that there was no sorption (KD < 0.2?L kg?1) but KD at 0–15-cm depth was 3× greater than that at 15–60?cm depths. The concentration of B in the leaf tissue remained in the recommended optimum critical range. Sorption coefficients showed negligible B sorption which means most applied B would be prone to leaching under heavy rains or saturated soil conditions on Florida sandy soils thus requiring judicious management for optimizing tree performance and sustain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  相似文献   
38.
小麦不同品种抗蠕孢菌叶枯病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伟锋  常迺滔  程晖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152-1153,1159
对克93-756、辽春13和沈免85等8个小麦品种在苗期与抽穗期受小麦蠕孢菌叶枯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Sacc.)Shoemaker]侵染后的潜育期、病斑大小和病斑单位面积产孢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P=0.01水平下,不同小麦品种之间受小麦蠕孢菌叶枯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Sacc.)Shoemaker]侵染后的潜育期、病斑大小和病斑单位面积产孢量都表现极显著差异;苗期与抽穗期之间的病斑长度和病斑单位面积的产孢量也都表现极显著差异,而病斑宽度和潜育期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9.
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会造成柑橘韧皮部坏死堵塞,导致光合同化物运输不畅,淀粉大量积累。在感染HLB的4年生Valencia夏橙病株上分别注入0.1和0.2 g·株~(-1)土霉素(Oxytetracycline,OTC),90 d后运用qPCR检测,病株中HLB病原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Las)含量均明显降低,且0.2和0.1 g·株~(-1) OTC处理的效果相当。I2/KI显色及LM观测表明,0.2 g·株~(-1) OTC处理后植株的淀粉含量从注射前的18.58μg·mm~(-2)减少至90 d的5.24μg·mm~(-2),而0.1 g·株~(-1)的处理90 d仅降至11.88μg·mm~(-2)。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结果表明,注射后90 d内,试验用浓度0.2 g·株~(-1) OTC在植株体内可降解至200μg·kg~(-1)以下。基因表达结果表明,注射0.2 g·株~(-1) OTC后30和90 d,淀粉合成及分解相关基因表达量均下降,其中淀粉合成相关基因AGPase表达量下降最显著,这与OTC注射后30和90 d叶片内淀粉含量下降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0.
小麦抗蠕孢菌叶枯病(HLB)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蠕孢菌叶枯病(HLB)在我国已经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本文通过小麦抗、感品种杂交的F1、F2代群体对Bipolaris sorokiniana的抗病性差异,研究了小麦蠕孢菌叶枯病(HLB)的抗性遗传,发现豫麦17的抗病性是由数量性状基因控制的。经典数量遗传学分析表明豫麦17对蠕孢菌叶枯病的抗性是由2个以上基因控制,可能是3个基因。它与中国春组合的广义遗传力为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