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5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林业   322篇
农学   101篇
基础科学   59篇
  500篇
综合类   1320篇
农作物   51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177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9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81.
对广西青狮潭的植物区系调查表明:①植物区系种类丰富,有维管束植物215科704属1 480种,分别占广西维管束植物科的76.0%、属的39.6%和种的22.4%;②森林植物特征明显,按植物性状有木本维管束植物762种、草本572种、藤本植物146种,木本植物所占比重大;③地理成分复杂,以泛热带成分为主,泛热带及两个变型共140属,在区系中占除世界分布属外的24.1%,其次为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及其变型,占除世界分布属外的16.0%;④与桂北其它植物区系相比,具有较多的南亚热带成分.  相似文献   
182.
广西红树林资源现状及保护发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广西红树林资源变化较大,长期缺乏准确调查数据的情况,2001年,采用“3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红树林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从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广西红树林的种类、群落、分布、数量、质量、生境和生态经济与枉会价值等进行分析和论述,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3.
猫儿山观赏树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猫儿山野生植物资源综合考察:结果表明已被广泛栽培利用的观赏树木种类有68科102属133种,具有园林观赏价值、有待开发利用的野生观赏树木有340余种;对猫儿山观赏树木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4.
采用林间试验,在苹果小吉丁虫幼虫期对受害野苹果树进行不同施药方式和施药浓度的组合处理,探究16%虫线清乳油对野苹果小吉丁虫化学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打孔注药和输液法施药方式在30 d后校正防效均达到90%以上;采用输液法及施药浓度为1倍稀释时,在整个防治期内校正防效均高于其它处理。对返青率进行比较分析时发现,对于野苹果树生长,最适合的施药浓度为2倍稀释。因此,在虫害防治前期采用1倍稀释浓度、防治后期采用2倍稀释浓度进行施药防治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5.
[目的]通过抗药性监测,摸清广西主要蔗区二点螟对防治农药的敏感性,以期为广西甘蔗二点螟的合理用药及抗性治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点滴法,测定广西主要蔗区二点螟种群对当前主要防治农药克百威、特丁磷和毒死蜱及新推广农药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结果]甘蔗二点螟对不同农药的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氯虫苯甲酰胺>克百威>特丁磷>毒死蜱.不同蔗区二点螟种群对同一种农药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克百威以南宁种群的耐药性最强,特丁磷以来宾种群的耐药性最强,毒死蜱以百色种群的耐药性最强,氯虫苯甲酰胺对各地二点螟种群仍保持高度敏感,其致死中量为0.4177~0.6087μg/g.不同蔗区二点螟种群对农药反应的分散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氯虫苯甲酰胺>克百威>毒死蜱>特丁磷.[结论]甘蔗二点螟对克百威、毒死蜱和特丁磷已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氯虫苯甲酰胺仍然保持高度敏感,但二点螟对氯虫苯甲酰胺产生抗药性的风险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86.
[目的]调查桑树种质资源及杂交组合性比的规律,为广西桑树育种提供参考.[方法]2011~2012年对收集保存的1000多份桑种质资源及人工授粉组配的165份杂交组合F1代的性比进行田间调查,研究不同材料植株的性比特点.[结果]在199份广西地方品种资源中,雌、雄性植株分别占50.3%、41.7%,雌雄同株占5.0%,6份为不明花性.在474份四倍体桑种质资源中,雌、雄性植株分别占59.3%、31.0%,雌雄同株占8.0%,雌雄同穗1.7%.在173份四倍体杂交F1代材料中,雌、雄性植株分别占42.2%、49.7%,雌雄同株占8.1%.在67份鲁桑、白桑与广东类型桑杂交选育的中间类型桑树种质资源中,雌、雄性植株分别占28.3%、64.2%,雌雄同株占7.5%.2011~2012年对165份杂交组合的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杂交组合中雄株占57.7%~58.5%,雌株占39.8%~41.8%,雌雄同株占0.5%~1.7%.广西常规种植的桑树二倍体超高产杂交组合沙2×伦109的雄株比率(约60.0%)明显高于雌株(低于20.0%),桂桑优12与桂桑优62的雄株比率略高于雌株;桑特优1号、桑特优2号、桑特优3号3个三倍体的雌株比率(高于60.0%)明显高于雄株比率.[结论]不同类型桑树种质资源之间的性比表现不同,同一类型种质资源的性比相对稳定;不同年份组配的同一杂交组合的性比较稳定,不受组配时间和调查年份的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7.
【目的】明确广西部分稻区水稻长势差、叶尖端扭曲成灰白色干尖的原因,为生产上该病害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直接浸泡分离法和改良贝曼漏斗法分离线虫,应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线虫进行鉴定。【结果】从水稻稻穗和稻秆中分离到一种线虫,形态鉴定显示,热杀死后雌虫唇区扩张,缢缩明显,口针较细,口针基部球稍膨大,中食道球长圆形,约占体宽的3/4,峡部细,食道腺背面覆盖肠,雌虫阴门位于虫体中后部,卵巢1个;用特异引物对其进行基因序列扩增,得到一条约300 bp的片段,确定造成广西部分水稻叶尖端干尖症状的病原为水稻干尖线虫。【结论】水稻干尖线虫在广西有分布和危害,应采取措施避免其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88.
【目的】研究广西农业投资产业发展策略,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提供决策依据。【方法】2013年以专家访谈、实地调研形式遴选广西农业投资产业,同时调研广西农业投资产业发展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广西农业投资产业发展对策。【结果】从20个农业产业中遴选出广西农业投资优势产业47个,涉及现代种养、农业投入品、农产品加工生产、休闲旅游及农业高新技术等领域。广西农业投资产业具有投资农业企业多、外资利用得到拓展、政策扶持大、农业投资对农业产业发展作用明显等特点,但也存在农业投资总量和资金来源不足、投资结构不优、政府信息导向不具体、投资效益不高等问题。【建议】应建立稳定有序的多元投资机制、改善投资结构和质量、构建农业产业信息平台、增加农业投资储备项目、完善农业投资法律制度,以促进广西农业投资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9.
【目的】提升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服务能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良性发展。【方法】以2011-2013年广西农业厅连续3年评选出的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为研究对象,对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服务能力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对策措施。【结果】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社巳得到快速发展,其服务类型日趋多元化,不仅是传统的种植、养殖专业户联盟组建合作社,现已经涉及到农机、农产品销售、农产品加工、农业信息服务、农家乐等领域,分布在整个农业产业生产链上。【建议】探索多种融资渠道,解决发展资金困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社员综合素质;联合或兼并合作社,形成完整产业链;构建合作社门户网站,促进产业信息流通;强化地方品牌培育,提高市场竞争实力;立足东盟农业市场,推进广西农业国际化。  相似文献   
190.
【目的】分析蔗茎红粉蚧在广西蔗区不同生境蔗田的种群动态,了解其在蔗田的发生规律,为生产上监测和控制该粉蚧提供参考。【方法】在广西上思县蔗区于2012年7-12月调查新台糖22号宿根1年蔗蔗茎红粉蚧的虫口密度和为害株率,2013年7~12月调查新台糖22号宿根1年蔗和粤糖60号新植蔗蔗茎红粉蚧的虫口密度;在扶绥县蔗区于2013年7~12月调查新台糖22号新植蔗与宿根1年蔗蔗茎红粉蚧的虫口密度。虫口密度调查为在蔗田设8个取样点,每点相隔3行,每取样点选取相近3株甘蔗,调查和记录蔗茎红粉蚧若虫和成虫的发生数量;为害株率为顺序调查同行100株甘蔗中发生蔗茎红粉蚧的株数,重复4次。每半个月调查一次,直至甘蔗收获。【结果】上思县蔗区调查结果,2012年蔗茎红粉蚧于7~8月发生数量较多,最高为100.50头/株,在9月下旬后发生数量明显减少;为害株率为24.75%78.50%,8-11月高达60%以上;2013年蔗茎红粉蚧在7~8月发生较多,新植蔗和宿根蔗的最大虫口密度分别为44.51和27.96头/株。扶绥县蔗区2013年调查结果,蔗茎红粉蚧发生数量也以7~8月较多,该粉蚧在宿根蔗上的最大虫口密度显著高于新植蔗,分别为125.87和25.08头/株。【结论】每年7~8月是广西蔗区蔗茎红粉蚧自然种群增长最快的时期,生产上应密切关注这一时期的蔗茎红粉蚧种群动态,并根据其危害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