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39篇 |
免费 | 129篇 |
国内免费 | 19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47篇 |
农学 | 112篇 |
基础科学 | 34篇 |
431篇 | |
综合类 | 994篇 |
农作物 | 189篇 |
水产渔业 | 32篇 |
畜牧兽医 | 158篇 |
园艺 | 324篇 |
植物保护 | 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81篇 |
2022年 | 101篇 |
2021年 | 60篇 |
2020年 | 63篇 |
2019年 | 72篇 |
2018年 | 74篇 |
2017年 | 94篇 |
2016年 | 119篇 |
2015年 | 70篇 |
2014年 | 125篇 |
2013年 | 153篇 |
2012年 | 159篇 |
2011年 | 170篇 |
2010年 | 164篇 |
2009年 | 165篇 |
2008年 | 143篇 |
2007年 | 144篇 |
2006年 | 102篇 |
2005年 | 95篇 |
2004年 | 55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912.
913.
914.
915.
将我国的居住区发展分为3个时期,并指出现阶段我国处在重居住而轻环境的阶段,总结了现阶段我国居住区绿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认为,有必要开展旧居住区绿地系统的评价研究。分析了评价体系指标及权重的确定,提出了评价体系模型,进而以"哈一机"小区为例,具体阐述了旧居住区绿地评价体系的应用,通过对旧居住区绿地系统的评价,确定每个绿地系统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造模式,以期为我国,特别是北方旧居住区绿地系统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16.
分水岭算法作为彩色图像分割手段的一种方法,具有运算简单,性能优良,能较好提取运动对象轮廓和准确得到运动物体边缘等优点。应用分水岭算法研究了绿色作物及其背景的分割,首先通过数码相机拍摄的一幅640×480田间青菜真彩色图像,在matlab中采用分水岭分割算法处理图像后提取其绿色分量,再用数学形态学闭运算处理后可以较好地分割绿色作物与背景。针对结果中存在的过分割现象,采用先计算图像的形态学梯度,再用分水岭算法分割可以使结果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917.
918.
本试验对青椒分别采取三种保鲜处理,1)用0.1%的多菌灵液浸泡后装袋.2)用0.1%的多菌灵液浸泡后加高锰酸钾砖块再装袋,3)用0.1%的多菌灵液浸泡后配合使碱石灰再装袋。贮藏温度平均为11℃。结果表明,经过55天的贮藏,1)、2)、3)三种处理的果实平均好果率为62%,67.5%,76.4%,转红率各为32.8%、24.2%、28.7%,而且果实的鲜度保持如初,呼吸类型是非跃变型的果实。 相似文献
919.
为探究云南主产区生咖啡豆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及组成方式,明晰地区间存在差异的特征性标志化合物,为咖啡豆的产地追溯及风味品质提升提供理论支撑,以云南保山、德宏、临沧和普洱4 个地区的生咖啡豆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检测,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系统聚类分析(HCA)对不同地区样品进行分类。结果表明:从4 个地区的生咖啡豆中共鉴定出42 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以酸类为主,相对含量占32.96%,其次为酮类、醇类、碳氢类、酯类及醛类等。对不同地区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吡嗪类、酸类、醛类和碳氢类的信息,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醇类和酚类的信息。对不同地区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可各自聚为一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试验获得了与特定地区样品相关性较大的挥发性物质,为云南主产区咖啡豆的分类鉴别及产地追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20.
添加不同粒径炭基辅料改善猪粪好氧堆肥质量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为提高畜禽粪便堆肥质量和改善堆肥工艺,创制了一种炭基辅料,与猪粪、食用菌渣混合,进行了30 d的堆肥试验。设置了3个处理,即:猪粪与食用菌渣高温好氧堆肥(CK)、1~2 cm粒径炭基辅料替代CK处理中60%(体积比)的食用菌渣(B1)、6~7 cm粒径炭基辅料替代CK处理中60%的食用菌渣(B2)。监测了堆肥体的温度、氨挥发、氧化亚氮排放、pH值、EC值等参数变化情况,并以堆肥初次升温至55℃所需时间、氮素损失率、C/N比变化率、种子发芽指数、辅料回收率为指标,采用模糊评价法,分析了不同粒径炭基辅料在堆肥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CK相比,炭基辅料可以显著促进堆温快速上升、提高堆肥积温(P0.05),B1、B2处理的堆肥体初次升温至55℃所需时间分别较CK减少了4、11 d,堆肥积温显著大于CK,B2处理的促升温、增温效应优于B1处理;堆肥30 d后,CK、B1与B2处理的氨挥发累积量分别为605.41,374.94,303.68 mg/kg,氧化亚氮排放累积量分别为35.80,49.53,74.94 mg/kg,B1、B2处理的堆肥体氮素损失率为43.10%,39.67%,分别较CK降低了16.13%,22.81%,堆肥体氮素损失的降低主要是NH3挥发的有效控制;炭基辅料降低了堆肥体的EC值,显著提高了种子发芽指数(P0.05);根据模糊评价结果,B2处理的堆肥效果优于B1处理,炭基辅料应用于高温好氧堆肥工艺的适宜粒径为6~7 c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