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4篇
  8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通过对2006~2007年在岳西县进行了为期2年的生姜立体栽培科技扶贫试验分析,立体栽培方案有效地改善了小气候条件,产量显著提高,为当地姜农提高生姜的产量和产值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2.
生姜的营养特性和优质高产平衡施肥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9~2001年连续三年多点研究生姜的营养特性和平衡施肥技术。结果表明,生姜茎叶、姜块和全株养分含量的高低顺序为K>N>P>Mg>Ca>Zn,全株N、P、K、Ca、Mg、Zn等6种养分含量的比例为100:12.6:147.2:1.4:5.2:0.2,含K量接近含N量的1.5倍。全生育期对该6种养分的吸收比例,全株为1:0.126: 1.468:0.014:0.05:0.003,对K的吸收量最多,N次之;每500kg生姜吸收的养分平均为4.107kg0.516kg、6.031kg、0.057kg、0.207kg和0.009kg,N∶P∶K约为2∶1∶3。氮磷钾配施的各处理能显著增加生姜产量,同时可有效提高姜块中维生素C与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改善姜块的内在和外观品质,提高农民种植生姜的经济收益。生姜平衡施肥方案为纯N 375kg/hm2,P2O5 90kg/hm2,K2375kg/hm2,硫酸锌15kg/hm2,较农民习惯施肥具有极为显著的增产节本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43.
生姜光合效率日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生姜生长期间,午间强光使叶片光合速率(Pn)、表观量子效率(AQY)及PSⅡ的光化学效率(Fv/Fm)下降,即表现为光抑制。苗期因光照强、温度高、AQY,Fv/Fm较低,光换制较重;随季节进展及光、温等条件的改善,光抑制减轻。对生姜遮荫可提高AQY和Fv/Fm,降低光抑制,但由于遮荫降低了羧化效率(CE),使Pn明显下降。据此,对有关遮荫理论及AQY等指标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改革当前遮荫方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44.
地面覆草对姜田小气候及生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坤 《中国蔬菜》1999,1(2):6-0
姜田地面覆草可显著增加土壤含水量,降低地温,提高空气相对湿度,但使气温稍升。尽管地面覆草未改变光强,但生姜长势与传统插草相似,因而最终产量未表现显著差异。地面覆草与插草的生姜长势及产量均极显著高于裸地  相似文献   
45.
渝姜2 号是从广西白姜群体种中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生姜新品种。生育期约180 d(天),分蘖数为24~26个,单株产量0.49~0.51 kg,根茎总糖含量为13.0 g·kg-1,粗纤维含量0.9%。每667 m2 产量超过3 200 kg。田间抗姜瘟病能力极显著强于对照白姜群体种,适合重庆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6.
为控制姜瘟病危害,保障生姜产业持续发展,进行土壤消毒、姜种选种、姜种消毒、病原菌分析、药剂防治研究,分析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效,明确了柳州市姜瘟病病原茵为细茵性青枯假单胞菌并伴有疫病病原。摸清其发生发展规律,优选出防治姜瘟病的生物农药康地蕾得,其防效达70%以上,总结出一套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7.
利用2009—2018年莱芜生姜生长季内的气象资料,结合生姜发育期指标,应用模糊数学法建立日尺度的温度适宜度模型,定量分析评估生姜不同发育期温度适宜度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莱芜生姜生长季内温度适宜较高,平均为0.72,除播种至出苗期外均超过0.7。生姜温度适宜度收获期>幼苗期>旺盛生长期>播种至出苗期,播种至出苗期温度适宜度波动较大,温度是影响生姜适时播种的主要气象因子。2009—2018年莱芜生姜温度适宜度变化特征明显,播种至出苗期、幼苗期、旺盛生长期温度适宜度呈上升趋势,使生姜遭受低温和高温热害的风险降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莱芜生姜生长季内温度适宜度呈线性增长趋势,温度对生姜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基于数理统计方法,确定了生姜不同发育期温度适宜性的3类评价指标(不适宜、适宜、非常适宜)。  相似文献   
48.
姜酚的提取及抗氧化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赞开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4):607-607,610
以丙酮溶液作溶剂从生姜中提取姜酚,对影响提取效率的溶剂用量、丙酮的浓度、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等因素进行正交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姜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生姜100 g,60%丙酮1 000 ml,保温回流浸提2 h,重复3次。经浓缩,柱层析分离,姜酚得率为0.67%。另外,姜酚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9.
针对生姜连作模式下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的问题,采用微生物菌肥和有机肥对栽培土壤进行调理,研究不同方案对促进生姜安全高效生产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迈格沃+多欧+力欧+中霖有机肥"组合调理栽培土壤,生姜播后出苗快且整齐,植株长势强旺,茎秆粗壮,抗姜瘟病能力强,产量高,可以明显促进生姜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50.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生姜中6-姜辣素醇提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锐  王建南  谢朝阳  郑群怡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632-3634,3636
[目的]优化生姜中提取姜辣素的醇提工艺。[方法]以生姜为材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为自变量,6-姜辣素的收率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的方法,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生姜中6-姜辣素醇提工艺的最佳条件为:80%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12 g/ml,提取时间90 min,提取次数2次,提取温度70℃,在此条件下,姜辣素的提取率达92.55%。[结论]与传统工艺比较,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得到的6-姜辣素醇提工艺具有提取率高、能耗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