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4篇
  8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腐霉对姜根茎腐烂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描述了姜根茎腐烂的三种症状类型:青枯型、黄腐型及黄枯型;分别由青枯细菌、腐霉菌及青桔细菌和腐霉苗引起,鉴定出4种致病腐霉:P(?)(?)P.(?)P.(?)和P.(?).通过接种试验,证明腐霉对姜有较强的致病力;与青枯细菌共同为害,病将更严重,故姜的根茎腐烂不完全是细菌青枯病。  相似文献   
22.
复硝酚钠和DA-6对生姜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燕丛  徐坤  李云  宋小艺 《中国蔬菜》2011,1(20):69-73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复硝酚钠、DA-6对生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复硝酚钠、DA-6均可显著促进生姜的生长,但生长前期以促进根系生长的效果最为显著|随着生长的进行,生姜植株各器官鲜质量亦显著高于对照。生姜收获时,复硝酚钠、DA-6处理的生姜株高分别比对照增加11.59%和14.02%,分枝数分别增加24.59%和28.69%,产量分别提高18.53%和22.30%,但复硝酚钠、DA-6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此外,复硝酚钠、DA-6还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生姜根茎淀粉、可溶性蛋白及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23.
为明确5株生姜促生菌的分类地位和促生活性,本试验通过观察其菌体及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GJ3为解淀粉芽孢杆菌,GJ130为纳什维尔链霉菌,NS87为非脱羧勒克氏菌,NS178为枯草芽孢杆菌,NS111为路德维希肠杆菌。用抑菌谱法测定了5株促生菌的拮抗特性,其中GJ3和NS178具有较广的抑菌谱,对14种病原真菌均具有拮抗效果。Salkowski比色法定量测定了5株促生菌产吲哚乙酸能力,菌株NS111产吲哚乙酸能力最强,其发酵液IAA含量为148.80 mg/L。  相似文献   
24.
利用田间同化箱对生姜的群体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姜群体光合速率(CPn)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随着季节的进展CPn呈二次曲线型。CPn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中午12时左右。CPn的峰值与旺盛生长季节相吻合。在本试验范围内单位土地面积的CPn随LAI的增加而增加,若以叶面积计算CPn则随叶面积指数(LAI)的增加而降低。在田间试验条件下CPn随光强和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自然光下未测到生姜CPn的光饱和点。  相似文献   
25.
从生姜根际土样分离获得了65个细菌分离物和42个放线菌分离物,通过离体拮抗试验,筛选出对姜瘟病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细菌一株,放线菌两株,编号分别为H16-8、WF1和JW02-6。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H16-8为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WF1为弗雷德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JW02-6为劳伦链霉菌(Streptomyces laurentii)。H16-8、WF1和JW02-6的16S rDNA序列的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EU812754,FJ972686和FJ972687。  相似文献   
26.
以"莱芜大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生长期鲜姜和种姜精油含量的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精油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生长的进行,鲜姜和种姜精油的含量逐渐增加,化学成分增多,生姜生长结束(10月21日)时,鲜姜、种姜的精油含量分别比幼苗末期(7月22日)增加175.61%和77.34%,化学成分分别由32、38种增加至54和53种。不同生长期鲜姜和种姜精油成分基本相同,但相对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主要化学成分为α-姜黄烯、姜烯、α-法尼烯、β-倍半水芹烯、β-红没药醇等倍半萜类化合物,且尤以姜烯在不同生长期鲜姜和种姜精油中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7.
有机土基质栽培对生姜产量及氮磷钾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生姜有机土基质栽培的肥料利用效率,设土壤栽培不施肥(CK1)和常规土壤栽培(CK2)两个对照,研究了有机土基质栽培不施肥(T1)、有机土基质栽培与土壤栽培等量施肥(T2)、有机土基质栽培与按目标产量需肥量施肥(T3)对生姜生长及氮磷钾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姜植株生长量以T2、T3较高,T1较低,CK2居中,T1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分别比CK2降低27.63%、23.01%,而T2、T3则分别比CK2提高17.46%、15.36%和11.05%、13.04%|T2的生物产量显著高于T3,但经济产量则与T3无显著差异。生姜对氮(N)、磷(P2O5)、钾(K2O)利用率以T3较高,分别达35.11%、22.81%和46.25%,较CK2分别高7.31个百分点、3.65个百分点和14.98个百分点|T3的氮、钾利用率也显著高于T2,但二者对磷的利用率无显著差异。生姜肥料农学效率及偏生产力均以T3较高,分别达14.46 kg?kg-1和45.34 kg?kg-1,而T2和CK2仅分别为10.26、30.86 kg?kg-1和11.25、26.75 kg?kg-1。表明生姜有机土基质栽培适量施用速效化肥有利于提高肥效和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8.
在松阳县进行了生物钾肥不同施用量对生姜增产效应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生物钾肥的施用,能明显改善生姜植物学性状,增加生姜产量,其中以苗期667 m2施用硫酸钾5 kg、生物钾肥1 kg增产最明显,比对照667 m2增产330.4 kg,增幅达24.05%,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9.
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是一种重要的香辛调味品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由于无性繁殖和重茬种植导致病原菌长期积累,严重影响了生姜的品质和产量。生姜茎基腐病是其中严重的疾病之一,目前对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较少,而且目前现有的防治措施,存在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拟从莱芜患病生姜植株中分离筛选病原菌,明确其分类种属和致病性特征。同时探究安石榴苷和类黄酮2种外源物质对致病菌的防治效果和生姜植株防御酶和防御基因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从莱芜的发病生姜中分离筛选出7株不同的病原菌,研究结果共发现7株致病菌,分别是Fusarium verticillioides、Fusarium proliferatum、Penicillium oxalicum、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Nigrospora oryzae、Fusarium solani、Globisporangium spinosum,其大致归属于镰刀菌和腐霉菌属。施用了安石榴苷和类黄酮2种不同的外源物质,探究其防治效果。结果发现2种外源物质对病原菌均有抑菌效果,并且类黄酮的抑菌效果更加显著,在20 g/L类黄酮的施用下对病原菌Globisporangium spinosum、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抑制率可达100%,对病原菌Penicillium oxalicum 、Fusarium proliferatum、Fusarium verticillioides、Fusarium solani、Nigrospora oryzae抑制率分别为63.4%、64.0%、67.9%、70.8%、91.%。。在20g/L安石榴苷的施用处理下对病原菌Penicillium oxalicum 、Fusarium proliferatum、Globisporangium spinosum、Fusarium verticillioides、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Fusarium solani、Nigrospora oryzae抑制率分别为27.8%、43.8%、100.0%、30.0%、23.3%、62.5%、83.3%。外源物质类黄酮的添加显著增加了生姜植物体的防御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和防御基因(PAL、GLU、REF、HMGS、WRKY8)表达,在48h下,不同浓度(20 g/L、10 g/L)类黄酮处理的姜叶中,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增高;通过半定量RT-PCR实验发现PAL、GLU、WRKY8防御基因的表达量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类黄酮处理下的生姜植株抗病性显著增强,利用类黄酮来防治生姜病害可成为化学农药的一种替代品。  相似文献   
30.
为了解决生姜生产中存在的费水、过度施肥、营养失衡、人工投入大、生姜产量低和品质不高的突出问题,本研究把水肥一体化技术和生姜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从生姜地块的土壤理化性状检测、设备选择与设计、水源选择、肥料选择以及生姜各生育期的水肥投入方案等方面,阐述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生姜生产中的应用技术要点,形成了具有普遍指导性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该技术要点体现了水肥一体化的技术优势,可为各生姜产区的生姜生产、广大农技推广人员农技推广服务和农业领域科研工作者提供技术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