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4篇
  8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The rhizome, stem and leaf aqueous extracts of ginger were assayed at 10, 20, 40, and 80 g l−1 for their effects on seed germination and early seedling growth of soybean and chive. All aqueous extracts at all concentrations inhibited seed germination, seedling growth, water uptake and lipase activity of soybean and chiv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and the degree of inhibition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mental extracts concentration. The degree of toxicity of different ginger plant parts can be classified in order of decreasing inhibition as stem > leaf > rhizom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rhizome, stem and leaf of ginger contain water-soluble allelochemicals which could inhibit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of soybean and chive. The rhizome is the main harvested part of ginger. The residue (mainly stems and leaves) of the ginger plant should be removed from the field so as to diminish its inhibitory effect. Further work is needed to specify and verify the allelochemicals produced by this plan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ginger allelochemicals are heterotoxic, and thus intercropping should not be practiced using ginger.  相似文献   
132.
[目的]为姜瘟病病原菌自然群体毒力组成的监测提供参考。[方法]从同一个姜瘟病田的不同区域分离获得26个菌株,观察其细胞学性状,测定其生物型,从灌根法、注射法、剪叶法中筛选姜瘟病病原菌适宜的接种方法。[结果]分离获得的26个菌株的形态、培养性状、染色反应及生理生化特性和对照菌株L2、G2表现完全一致,确定其是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即姜瘟病病原菌,其中7株为Ⅱ型,占总菌株数的27%,19株为Ⅲ型,占总菌株数的73%。在田间进行姜瘟病病原菌接种时,建议使用茎基部注射法。[结论]从1块有代表性的病田的不同病株上分离25个以上的菌株的致病力的测定结果是该地区姜瘟病病病菌自然群体毒力组成系统监测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3.
姜螟(即玉米螟)、姜瘟病是生姜生产中的大敌,在老生产基地其产量常造成30%以上的损失。本文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筛选出防治姜螟用55%特杀螟可湿性粉剂效果最佳,防治适期为姜螟发生盛期;防治姜瘟病用10%菌立克水剂效果最佳,防治适期为7月中下旬。同时研究了综合防治技术,对生姜生产提供了新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4.
超临界CO2萃取姜油特性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工艺条件,提高姜油萃取率:[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从干姜中萃取姜油,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浸泡时间、取样过程中的气体流速、温度、压力、粉末粒径数对萃取率的影响,优化工艺条件,并对姜油组分进行GC分析。[结果]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得到生姜中特性组分——姜油,其优化的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14.9MPa,粉碎粒径为0.178mm,二级釜萃取浸泡时间2h,取样过程气体流速0.30~0.90L/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超临界CO2萃取姜油的萃取率最高。[结论]姜油的GC分析结果显示,超临界萃取生姜油为红棕色澄清液体,是60多种组分组成的混合物,按各成分的分子结构分为4类,分别为单萜烯类、单萜烯类氧化物、倍半萜烯类和倍半萜烯类氧化物。  相似文献   
135.
三种天然抗氧化成分对沙蒿籽油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50002 宁夏银川市黄河东路590号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发展工程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36.
概述了姜瘟病致病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总结了致病因素和侵染途径,重点介绍了致病过程中的网络调控机制,从相关基因时序性表达的角度研究致病过程。目前对姜瘟病的防控主要采取化学防控、生物防控和综合防控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测定香姜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正己烷-丙酮(4∶1)超声提取,过滤,盐析,干燥,经弗洛里硅土柱净化,用丙酮+正己烷(10+90)洗脱,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香姜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结果]试验表明,有机氯农药标准的线性范围2~50μg/L,相关系数r均在0.99以上,在5、10、20μg/L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0.0%~95.7%、82.4%~97.2%和83.6%~98.3%;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4.2%~9.8%、1.8%~9.4%和2.6%~8.8%。方法检出限(信噪比S/N≥3)均为1μg/kg,方法定量下限(信噪比S/N≥10)均为5μg/kg。[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灵敏度和精密度好,适合香姜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8.
钾氮配施对生姜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2001年在安徽省生姜产区淮北平原砂姜黑土上,连续三年多点开展钾氮配施对生姜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钾氮配合施用可以大幅度提高生姜的产量,施钾增产14.9~58.5%,平均增产率为29.8%。增施氮肥的增产效率为负数,钾肥的增产效率在两种氮肥水平下都较高,高N条件下增加钾肥施用量可以极大地提高钾肥的增产效率。施用钾肥提高了生姜地上部茎叶含氮量及茎叶、姜块和全株P、K养分含量,对全株氮素含量影响不大。两种氮肥水平下,生姜地上部茎叶、块茎和全株的吸K、吸N、吸P量都是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钾氮配施大幅度提高了土壤有效P、K含量,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39.
余珊  郭立强  司珂珂  李容  黄锁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323-2324,2349
[目的]探索超声提取桂西生姜色素的最佳工艺及稳定性。[方法]以生姜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料液比、提取温度、超声功率和提取时间对生姜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提取生姜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稳定性试验,研究pH、温度、金属离子、常见食品添加剂、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太阳光照对生姜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生姜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提取温度65℃,超声功率140 W,提取时间40 min。生姜色素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耐热性较好,耐光性较差,耐氧化还原性较强;苯甲酸钠和柠檬酸对生姜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较大;金属离子中,Ni2+、Fe3+、Cu2+对色素稳定性有一定影响,以Fe3+影响最大。[结论]该研究为生姜色素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0.
姜脱毒组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利用热处理与茎尖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脱除姜体内危害性病毒TMV 和CMV,并通过试验研究明确了姜组培适宜的初代接种灭菌剂是HgCl2(0 .1 % ) ;初代培养基为MS+ KT2 .0(mg/L,下同) + NAA1 .0 + 糖3 % + 琼脂0 .5 % ;组培快繁、生根培养的外源激素种类及浓度分别为KT2.0+ NAA0 .5 ,KT1.0+ NAA1 .5 ;培养基的pH值为6 .5 ,培养温度(26±2) ℃,光强4000lx;适宜的组培快繁方式为试管微型姜快繁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