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52篇
  免费   966篇
  国内免费   1817篇
林业   1975篇
农学   1609篇
基础科学   873篇
  2647篇
综合类   8070篇
农作物   1195篇
水产渔业   1230篇
畜牧兽医   2531篇
园艺   664篇
植物保护   741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82篇
  2022年   506篇
  2021年   615篇
  2020年   611篇
  2019年   721篇
  2018年   436篇
  2017年   834篇
  2016年   969篇
  2015年   854篇
  2014年   1067篇
  2013年   1123篇
  2012年   1484篇
  2011年   1556篇
  2010年   1220篇
  2009年   1205篇
  2008年   1007篇
  2007年   1120篇
  2006年   939篇
  2005年   735篇
  2004年   575篇
  2003年   494篇
  2002年   364篇
  2001年   355篇
  2000年   296篇
  1999年   289篇
  1998年   265篇
  1997年   224篇
  1996年   186篇
  1995年   209篇
  1994年   182篇
  1993年   182篇
  1992年   138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复合酶对临武鸭瓜尔豆胚芽养分、氨基酸和能量利用率的影响。试验选用24只体重2.0 kg左右的健康成年临武鸭公鸭,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鸭。采用绝食强饲-全收粪法进行代谢试验。1、2组试验鸭每只强饲60 g/d饲粮,2组饲粮中添加250 mg/kg的复合酶,3组强饲60 g/d无氮饲粮。测定添加复合酶对临武鸭瓜尔豆胚芽中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纤维(CF)和17种氨基酸的表观利用率、真可利用率、表观代谢能(AME)和真代谢能(TME)。结果表明,临武鸭对瓜尔豆胚芽DM、CP、EE、CF和能量的真可利用率分别为67.07%、67.57%、65.52%、82.88%和77.39%,AME和TME分别为11.34和13.31 MJ/kg,17种氨基酸的真可利用率为67.72%~93.70%;添加复合酶使临武鸭的DM、CP、EE、CF和能量的真可利用率分别提高了5.23%、8.02%、5.80%、3.66%和3.31%(P0.05),AME和TME分别提高了3.97%和3.27%(P0.05),17种氨基酸的真可利用率提高了1.73%~11.62%,其中丝氨酸、甘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真可利用率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知,添加含有蛋白酶和非淀粉多糖酶的复合酶能够提高临武鸭对瓜尔豆胚芽中养分、氨基酸和能量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2.
体外发酵法评定不同茬次和生长年限苜蓿的营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瘤胃体外发酵技术比较研究了不同茬次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及体外发酵特性。试验以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瘤胃液供体,称量1 g苜蓿样品于含有10 mL瘤胃液和90 mL培养基的发酵瓶内,39℃体外发酵96 h,分别于24、48、72及96 h冰浴终止发酵,采样。结果显示:茬次、生长年限对苜蓿体外发酵产气量、氨态氮(NH3-N)和菌体蛋白(MCP)浓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茬次对苜蓿体外发酵营养物质降解率有显著影响(P0.05),且茬次与生长在苜蓿体外发酵产气量、营养物质降解率上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发酵结束后,苜蓿的产气量,营养物质降解率及挥发性脂肪酸(VFA)、NH3-N和MCP浓度在第3茬最高。产气量、营养物质降解率、NH3-N浓度在1和4年龄较高,3年龄较低。综上,以1年龄第3茬和4年龄第3茬苜蓿营养价值较高,3年龄第2茬较低。  相似文献   
113.
研究大蒜素对番茄生产上叶霉菌主流生理小种1.2.3.4以及2014年新发现生理小种2.5、2.4.5和1.2.3.4.9的抑制作用,为开发安全、高效的植物源农药奠定基础。首先制备大蒜素抽提母液,采用定硫法对其中的大蒜素进行定量测定,发现当溶液中滴加4 m L浓硝酸、溶液p H值为2.0时能够更为准确地测得大蒜素的含量,试验测得大蒜素含量为0.52%。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蒜素对4个叶霉菌生理小种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抑制试验,离体叶片上的病害预防试验以及苗期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当大蒜素剂量25μL/m L时,其对叶霉菌生理小种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较高,其中对1.2.3.4的抑制率最高,对1.2.3.4.9的抑制率最低,对其他2个生理小种的抑制率差异不显著。当大蒜素剂量7.5μL/m L时,其对4个生理小种孢子萌发的抑制效应存在差异,其中对1.2.3.4.9的孢子萌发抑制率最低,对1.2.3.4的孢子萌发抑制率最高。当大蒜素剂量为125μL/m L时,其对叶霉菌4个生理小种在离体叶片上的预防效果均超过95%。苗期药效试验表明,在相等剂量下,大蒜素对叶霉菌的防治效果高于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说明大蒜素是一种可以替代化学药剂防治叶霉病的有效抑菌物质。  相似文献   
114.
为了提高灵武长枣坐果率和单果质量,采用以色列专用肥(0.3%)、赤霉素(30×10-6)、爱乐壮(ALA、5-氨基乙酰丙酸)喷施处理大田种植的灵武长枣,测定其坐果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吊果量、单果质量等指标,分析不同药剂处理对灵武长枣坐果与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ALA处理下的坐果率提高近1倍,且叶绿素含量、单果质量均高于对照;以色列肥处理下灵武长枣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比对照高40%左右。因此推荐将1‰ALA和以色列专用肥应用于灵武长枣的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15.
多叶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形态特征与苜蓿的产量和品质有直接关系,建立多叶苜蓿自交系进一步研究评估苜蓿多叶性状的遗传特性和规律,为多叶苜蓿新品系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筛选多叶苜蓿自交亲本,进行亲本选配,田间试验观察测量多叶苜蓿自交S2代的多叶率、株高等农艺性状,与亲本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多叶苜蓿自交S2代农艺性状变异较为丰富,变异系数达19.54%~55.66%,分离出单株多叶率达100%的单株,S2群体生长速率变缓,多叶性状的表达呈多样化。  相似文献   
116.
以番茄(Solanum lycopericum)超表达桃SnRK1(蔗糖非发酵蛋白激酶–1)基因PpSnRK1α的株系及野生型为试材,研究在养分供应不足时SnRK1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营养条件下,转基因番茄叶片和根系中的Sn RK1酶活性比野生型高41.55%和39.46%;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平均比野生型高18.98%;低营养胁迫12 d的叶片SOD、POD、CAT活性比野生型高35.56%、28.85%和14.90%;根系活力比野生型高26.39%;茎和叶中氮磷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钾含量两者差别不大,在根系中氮磷含量差别不大,而钾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且氮素向地上部茎和叶中的分配比率增加。上述结果说明,在营养缺乏条件下,超表达PpSnRK1α可以提高番茄功能叶净光合速率,促进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从而延缓叶片衰老。  相似文献   
117.
秸秆深还机具特点和作业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深埋还田(秸秆深还)作为一种新兴的秸秆还田模式,其机具有别于地表覆盖还田和铧式犁翻压还田。为了科学管理、合理运用秸秆深还机械,提高机组的作业效率,在调查测试秸秆深还作业的基础上,对机具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测试机组分别进行了时间利用率和作业效率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各个机具的作业时间利用率和总作业效率影响因素有所不同。作业速度、幅宽、故障维修和地头转向是影响机械作业效率的主要因素。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针对秸秆深还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机组的合理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18.
为了探讨地被植物在不同遮荫条件下的适应性,本研究以10种地被植物为材料,对其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状态、日平均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及光补偿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遮荫水平对10种植物的光合有很大影响,10种植物能忍受的遮荫程度不同.对旋覆花、甘野菊、大叶铁线莲、青杞、委陵菜来说,全光比较合适;对蛇莓、匍枝毛茛、匍枝委...  相似文献   
119.
通过测试不同厚度的试样和改变相同厚度试样的老化时间及温度来验证和分析试样厚度对塑性初值(P0)、老化条件对塑性保持率(PRI)的影响。试验表明,在其它试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试样厚度偏大塑性初值(P0)也相应偏大,老化时间越长和老化温度越高,老化后的P30和塑性保持率(PRI)就越小。  相似文献   
120.
为了解河南省郏县红牛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卢戈氏碘液染色法、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河南省郏县地区某红牛养殖场及散养红牛的218份新鲜粪便样本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6.5%,共检出4种肠道寄生虫,其中球虫、圆线虫、鞭虫和绦虫感染率分别为61.5%、2.3%、6.9%和7.8%,混合感染率为11.5%,阳性粪便中虫卵或卵囊感染强度以轻度感染为主。结果表明,河南省郏县红牛肠道寄生虫感染较为普遍,应加强其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