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25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9篇
  83篇
综合类   315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利用1981-2010年东北三省农业灾情统计数据和粮食产量数据,应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粮食气候减产量与灾情的关系,并构建基于灾情数据的粮食产量估算模型;在粮食因灾减产量估算的基础上,应用灰色关联法评价干旱、洪涝、低温和风雹4种灾害在受灾率、成灾率及绝收率水平上对粮食减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三省粮食气候减产量与农业灾情统计数据存在极显著(P〈0.01)相关关系,回归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6(黑龙江省)、0.78(吉林省)和0.87(辽宁省),各模型估算的粮食产量模拟值与实际值间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06%、-0.32%和-0.20%。可见在气象灾害发生时历史农业灾情统计资料对区域粮食灾损量和粮食产量具有较强的指示作用,能为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地区提供可靠的粮食产量估算和农业气象灾害评价依据。对粮食因灾减产量与灾情的灰色关联度的分析表明,在受灾水平上,干旱的关联度在三省均为最高;在成灾、绝收水平上,风雹的关联度均位列第1;低温灾害在受灾、成灾和绝收水平上的关联度都不是最高的。由此可见,造成东北三省粮食减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是以程度轻、范围广的干旱及程度重、局地性强的风雹为主,而东北地区作为气候变暖趋势最明显的地区之一,低温不再是当地首要的农业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132.
对云南省6个主要地质背景区的土壤、岩石和饲料样品的铜、锰、锌、镁和钾元素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玄武岩和碳酸盐岩红壤区土壤和饲料钾、镁、锌、锰和铜元素含量较丰富;碳酸盐岩、碎屑岩和玄武岩混合型黄红壤区居中;而由碎屑岩和变质岩发育的土壤区土壤和饲料钾、镁、锌、锰和铜元素最低。饲料中钾、镁、锌、锰和铜的含量受地质背景值,特别是土壤中元素的丰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3.
黑龙江省玉米初霜冻致灾临界气象条件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开展黑龙江省玉米初霜冻致灾临界气象条件风险区划技术研究,以期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作物品种布局,减轻初霜冻灾害造成的损失,以晚熟玉米为例,从确定初霜冻致灾临界气象条件出发,计算玉米初霜冻致灾临界气象条件在安全成熟前发生的概率,作为风险指数进行风险区划,基于GIS理论绘制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玉米初霜冻的风险区的分布具有2个明显特征:一是呈维向分布,自北向南随着维度的降低风险变小;二是随着地势的增高风险增大。大兴安岭、黑河在高纬度和高海拔的双重影响下,成为初霜冻风险最高的区域;而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的大部不仅海拔低,且处于维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因此是初霜冻的低风险区。通过对气候变暖前后风险区划图的分析发现,气候变暖使得玉米适宜种植区的面积扩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玉米初霜冻灾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4.
提高黄土高原旱地抗逆减灾能力的肥料定位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土旱塬连续5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含量,随施用年限延长,作物产量呈上升趋势;单施氮肥易造成土壤磷失调,单加磷则造成氮失调;氮磷肥配施增产效果显着,并有较好的培肥作用;有机肥与氮磷肥配合施用具有较好的增产和土壤培肥作用,是提高旱地抗逆减灾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5.
根据灾害经济学和森林生态经济学原理,特别是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的分析方法,结合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和市场经济的价值法则,建立冰冻灾害造成森林生态功能价值损失经济评估的指标体系,并确定各项指标的计量方法,以南岭自然保护区乳阳林业局受灾森林为对象,对冰冻灾害造成森林生态功能价值的经济损失进行实证评估。结果表明:雨雪冰冻灾害造成南岭自然保护区乳阳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的不完全评估计量为,年损失涵养水源价值5 077.94万元、保育土壤价值4 750.44万元、固碳释氧价值20 491.24万元、净化空气价值2 560.02万元、旅游收入5400万元,共造成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方面的间接经济损失超过3.86亿元。  相似文献   
136.
【目的】分析四川省单季稻暴雨洪涝灾害的风险水平,为调整当地水稻种植规划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61-2017年四川省单季稻主产区123个气象观测站观测数据,4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30年(1986-2015年)观测资料,结合四川省气候区划结果将四川省单季稻主产区划分为7个区域,确定四川省单季稻暴雨洪涝灾害敏感期(拔节期-孕穗期、孕穗期-抽穗期和抽穗期-成熟期),最终根据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理论,从灾害风险的致灾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承灾体暴露度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因子出发,构建四川省单季稻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指标体系,对四川省单季稻不同生育期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和区划。【结果】四川省水稻暴雨洪涝灾害高风险区主要集中于暴雨日数及暴雨洪涝发生频率较高的3个区域,一是盆中丘陵区西南部,二是盆中丘陵区西北部,三是盆东平行岭谷区;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四川省的南部和北部,该区域暴雨危险等级中等或偏轻,山地多,地形起伏大,当地水稻种植率低;其余地方为中等风险区。【结论】四川省水稻暴雨洪涝灾害以中、低风险区域为主,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四川三大暴雨区。  相似文献   
137.
旱涝灾害是安徽省主要的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安徽省旱涝灾害变化特征对降低灾害损失十分重要。基于安徽省2000—2017年旱涝受灾面积数据、降水数据,利用M-K突变检验、趋势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安徽省旱涝受灾情况以及降水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徽省旱涝受灾面积年际变化较大,且干旱受灾面积要高于洪涝受灾面积;旱涝受灾情况分别在2013年和2007年存在明显的突变,通过突变前后区域受灾情况对比可知,旱灾受灾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洪涝受灾率大部分呈下降趋势,但长江下游区以及长江-东南诸河区呈上升趋势;旱灾受灾面积整体都有下降趋势,南方地区下降趋势尤其显著,洪灾受灾面积南方呈上升趋势,北方呈下降趋势,且旱涝受灾面积的升降趋势与降水存在一定的关系;在3个极端降水指数中,强降水日数与旱涝受灾面积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8.
笔者由6月25日发生在农村的两起雷电灾害谈起,利用闪电定位系统等先进设备进行灾害分析,指出了农村雷电灾害的多发原因。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9.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气候与蚕桑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桑蚕生产对气候条件的要求,结合宜州市的具体情况,说明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的气候完全符合蚕桑优质生产的条件。同时叙述了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气候资源,科学规避气象灾害,对于提高蚕茧质量,促进宜州市桑蚕产业发展,指导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0.
黄河下游放淤改土固堤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黄河下游滩区放淤改土固堤的实践,对淤临河洼地、淤滩改土、淤村塘洼地、淤串沟等淤类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放淤改土固堤进水口门、输水渠、围堤、退排水工程布置和引水量、放淤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