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25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9篇
  83篇
综合类   315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1.
[目的]探索建设更加强健、有效的自然灾害刚弹韧性社会途径,为南方红壤区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南方红壤区典型受灾区福建省长汀县为例,从刚性抵御、弹性管控、韧性恢复3个维度构建了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评价了2006—2019年长汀县的自然灾害刚弹韧性社会综合水平及一级指标间的耦合协调性,并进行障碍度因子分析。[结果](1)长汀县的自然灾害刚弹韧性社会水平经历了由缓慢下降到显著增长的演化过程,在2006—2019年增长了0.461 6,总体呈现显著增长趋势。(2)长汀县自然灾害刚弹韧性社会的刚性抵御水平、弹性管控水平和韧性恢复水平总体呈现显著增长趋势,仅韧性恢复指数在2006—2010年呈明显下降趋势,由0.402 0下降至0.280 9。(3)在各项评价指标中,灾害监测能力、治安管理水平、第三产业比重、碳储存能力的下降以及水源涵养功能的减退是限制长汀县自然灾害刚弹韧性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结论]从刚性抵御、弹性管控、韧性恢复3个维度对南方红壤区进行评估能较为有效、准确地反映该地区的自然灾害刚弹韧性社会综合水平。同时,应补齐发展短板,...  相似文献   
112.
杨蕊  王龙  余航  沈立群  田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2,(7):4044-4045,4048
根据昆明1312~1911年的洪涝灾害史料,构建了洪涝灾害发生时间序列,并用Samalley法计算了昆明历史洪涝灾害时间序列的分维值。结果表明:昆明地区历史洪涝灾害的发生存在分形特征,分维值为0.689 6,洪涝灾害的发生有一定自组织程度,但自组织程度还不高。洪涝灾害的发生从初期的混沌状态发展到后期的具有较高程度的自组织状态,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3.
刘天天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942-10945
分析了淮南市的主要灾害类型,归纳总结了淮南市的灾害特性,并讨论了不同类型绿地的防灾避险的功能。针对淮南市城市绿地现状,做出客观评价,希望能综合淮南市城市绿地、医疗、交通等多方面因素,探讨淮南市防灾避险绿地的规划模式,以突出体现城市绿地的避灾功能。  相似文献   
114.
卜晓娜 《北京农业》2012,(33):138-139
随着气象灾害的频发和影响加重,加强气象灾害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工作至关重要,因此必须构建完备的气象灾害防御、应急法律体系,提升气象灾害辅助应急保障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灾害影响和损失。  相似文献   
115.
蒋彦 《北京农业》2012,(18):223
贵州属于典型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较高,加之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自然灾害给农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6.
明代河南大水灾城洪涝灾害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水灾城灾害是洪水灾害中的特大水灾,通过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对明代河南大水灾城灾害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明代河南大水灾城洪水灾害共发生101次,平均每3.65年发生一次。1580、1470、1530、1590年代灾害最为频繁。灾害季节性强,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具体为农历的6、7、8、9月间。主要为河灌型灾害,占水灾总次数的46%,河溢型、雨灾型各占水灾总次数的35%、19%。明代河南有64个州县发生灾害,约占全省的61.5%,祥符、睢州等受灾最为严重。处于黄河南泛区的开封府、归德府受灾严重,南阳府、汝宁府,受灾最轻。总体特征为东部密、西部疏;黄河沿岸及其泛区、沁河流域、伊洛河下游密,其他流域及支流疏。黄河南泛河道不固定、泛溢无常,以及太行山东南缘河道短促,暴雨集中、宣泄不畅等是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7.
清末以来陕西省汉江上游暴雨洪水灾害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对搜集到的历史文献资料及地方统计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并结合前人工作经验,对汉江上游地区清末以来(公元1832~2010年)近200年中暴雨洪水的发生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清后期至今这一暴雨洪水高发期的洪水灾害类型可划分为三类:局部暴雨洪水灾害;大面积暴雨洪水灾害;长历时、大面积暴雨洪水灾害。这三种灾害类型各占灾害发生总次数的31%,42%,27%。清后期至今汉江上游灾害性大暴雨洪水共出现59次,平均每3.4年发生一次。从分析发现,清后期以来汉江上游暴雨洪水频次不断上升,尤其是1932年以来,虽然暴雨洪水灾害频次有所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大面积,长历时暴雨洪水明显增多。暴雨洪水主要在7,8,9月份即夏秋两季发生。汉江上游的暴雨洪水类别分布及发生特点不仅与当地地形及气候的异常波动有关,也与人为活动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8.
陈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526-1528
就地球环境、地质作用展开探讨,从地质学的角度探讨了地球环境,介绍了地球的组成、结构及地壳运动的特征,强调了解并尊重自然规律有助于人类自觉地规范和限制相关行为。解析了地质作用与景观风水的关系,围绕古代风水科学"天人合一"宇宙观的精神内涵,强调了现代人居环境建设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19.
利用黑河市1980~2013年历史气候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近34年黑河市温度、降水、霜期等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了气象各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了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20.
王阳  李国春 《江西植保》2012,(3):342-346
选用抚顺地区50个乡镇1961~2008年的气候资料,并以抚顺3个主要产粮地区抚顺县、清原县、新宾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961~2008年粮食产量资料进行分析,探索冻害冷害、冰雹气象灾害对这三个主要粮食产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并通过对霜冻、低温冷害以及冰雹等指标进行统计,探索出其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各种气象灾害对抚顺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