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校园网ARP病毒的应对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何防范与应对ARP病毒现已成为摆在各校园网网络管理者面前的一个厄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本文阐述了ARP协议工作的原理,分析了ARP病毒攻击过程,剖析了ARP病毒对网络的危害,并结合校园网络的架构特点给出了ARP病毒防范与应对的方法。  相似文献   
32.
为在植物中表达针对棉叶螨精氨酸激酶基因TtAK与几丁质酶基因TtCHI的双链RNA,以改良植物对棉叶螨的抗性。采用PCR技术,分别扩增获得靶标基因TtAK与TtCHI的功能区域片段453bp与610bp,通过PCR引物引入特定的酶切位点,采用DNA标准重组技术与Gateway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RNA干扰载体pB7GWIWG2(Ⅱ)为基础,成功构建出针对棉叶螨TtAK与TtCHI基因的RNAi载体。为遗传转化棉花,改良棉花对棉叶螨的抗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3.
利用Gateway技术和慢病毒表达系统将山羊淋巴细胞信号活化因子SLAM稳定整合在Vero细胞基因组染色体上,建立稳定表达可增强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复制的SLAM的Vero阳性细胞亚克隆,并验证阳性细胞亚克隆Vero/SLAM表达SLAM的活性、遗传稳定性及其对PPRV复制的增殖效果。分离山羊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基因组Total RNA,一步RT-PCR获得完整ORF的SLAM基因,采用BP及LR位点的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入门载体pDONR/SLAM并获得表达骨架pDEST/SLAM,与Packaging Mix pLP1、pLP2及VSV-G共转染293-FT细胞,获得SLAM复制缺陷型慢病毒样粒子,用其感染Vero细胞,杀稻瘟菌素抗性筛选获得阳性细胞克隆,通过靶标基因扩增、间接免疫荧光、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检测技术、致细胞病变效应及Realtime RT-PCR等技术分别验证SLAM基因组整合、转录,SLAM蛋白表达、反应活性以及PPRV在表达SLAM阳性细胞亚克隆上的增殖效果。结果显示:SLAM受体基因被稳定整合在Vero细胞基因组染色体上,该受体蛋白表达于细胞周质,建立的细胞连续传代不丢失,接种病毒后致细胞病变时间由4~7d缩短为3.5d,TCID50·0.1mL-1由4.25增加为5.67,相对于正常Vero细胞,整合有SLAM的Vero细胞,由于表达了PPRV特异的细胞受体使PPRV对其易感性显著增强。成功建立一株稳定表达靶向增强PPRV复制的Vero/SLAM细胞:该细胞表达的SLAM具有明显增强PPRV复制的功能,不仅可以从细胞模型水平阐明增强PPRV复制的关键靶基因,也为PPRV感染引起宿主细胞的变化以及对机体的致病机制等提供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34.
百合无症病毒CP基因的克隆及其RNA i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感染百合无症病毒(LSV) 的百合叶片总RNA为模板, 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2PCR) 扩增出了876 bp的LSV CP基因, 经Blast比对发现该片段与GenBank上发表的LSV CP基因序列高度同源, 同源率98% , 由该序列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达到98%。应用Gateway技术将扩增的片段通过BP反应连接到入门载体pDONR201, 并进行序列测定, 再通过LR反应将目的片段插入到RNAi植物表达载体pH7GW IWG2 ( Ⅱ) , 成功构建了适合农杆菌介导的百合转化的RNAi载体。  相似文献   
35.
烟草丛顶病由烟草丛顶病毒、烟草脉扭病毒、烟草脉扭病毒伴随RNA和烟草丛顶病卫星RNA复合侵染引起的毁灭性病害,为了构建这四种病毒的干扰载体,培育抗病毒烟苗,本研究首先利用PCR扩增、酶切、克隆、连接转化和胶纯化技术分别得到携带酶切序列约200 bp的四种病毒目的片段;其次,用目的片段与携带有对应酶切序列的pENTR?2B入门载体连接、检测和纯化得到携带有目的片段的入门重组载体pENTR?2B-Vims;最后,用入门重组载体与表达载体PK7GW1GW2进行LR反应,经PCR检测得到正确干扰重组载体后,再用叶盘法将目的基因转入烟草叶片中,进一步用组培技术培育组培苗。本研究为解决目前烟草丛顶病防治难题,提供烟草生产发展技术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采用PCR技术,分别扩增获得靶标基因 FAD2 1FatB的功能区域片段426与501 bp,通过PCR引物引入特定的酶切位点,采用DNA标准重组技术与Gateway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表达载体pBI121及RNA干扰载体pANDA35HK为基础,利用种子特异性启动子,成功构建出棉籽特异抑制双基因表达的RNAi载体。  相似文献   
37.
创制基于Gateway重组技术的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 BiFC)载体,同时创制低成本低克隆背景的Gateway入门载体。利用入门载体,采用Gateway技术快速将目标基因重组到BiFC目标载体,并采用农杆菌注射侵染烟草的方法观察荧光互作结果。构建的Gateway入门载体,由于带有ccdB基因,非线性化的载体无法在ccdB敏感菌株中生长,因此消除了载体本身的背景。同时由XcmⅠ酶切后产生的T突出,可以很好地与PCR产物结合,连接效率和普通商业化T载体一致。此外,由于载体可由实验室自行制备且采用了TA克隆,创制入门克隆的成本大大降低。借助该研究改造的BiFC目标载体,目的基因能快速地重组到目的载体用于基因互作鉴定。利用本研究构建的Gateway系统,能够以较低成本快速的进行基因克隆和互作研究。  相似文献   
38.
利用Gateway克隆技术大规模克隆拟南芥转录因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越来越多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完成,基因组的研究进入了功能研究阶段。功能基因组的研究需要把大量基因连入不同载体,传统的酶切连接构建载体的方法不能满足这种大规模克隆的需要。Gateway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大规模克隆系统,而且对载体和宿主没有依赖性。本文利用Gateway大规模克隆技术将16个拟南芥转录因子的ORF克隆入植物表达载pPTV和酵母表达载体pYTV中,酵母融合表达实验和Westem-blot检测证明了该克隆途径的可行性,并且得到的His-Tag融合蛋白,为拟南芥转录因子的大规模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基因序列的聚类分析为将来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有利信息。  相似文献   
39.
水稻osvdac基因RNAi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晨  程钢  刘学群  谭艳平  周杰  王春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176-17178
[目的]构建水稻osvdac3和osvdac5基因RNA干涉表达载体,获得转干涉载体的转基因水稻植株。[方法]采用TRIzol法提取水稻幼苗总RNA,以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扩增得到osvdac3和osvdac5的分别靠近5’端和3’端约500~600bp的特异序列,用Gateway重组克隆技术构建RNA干涉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愈伤组织侵染法进行遗传转化。[结果]成功构建水稻2个osvdac3和2个os-vdac5基因RNA干涉表达载体,并获得转osvdac3干涉载体的阳性植株。[结论]干涉osvdac3和osvdac5的植株为研究其功能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40.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have found multiple applications in precision viticulture. Despite the steady progress in sensing devices and wireless technologies, some of the crucial items needed to improve the usability and scalability of the networks, such as gateway infrastructures and in-field processing, have been comparatively neglected.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hardware,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and software architecture of an intelligent autonomous gateway, designed to provide the necessary middleware between locally deployed sensor networks and a remote location within the whole-farm concept. This solar-powered infrastructure, denoted by iPAGAT (Intelligent Precision Agriculture Gateway), runs an aggregation engine that fills a local database with environmental data gathered by a locally deployed ZigBe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Aggregated data are then retrieved by external queries over the built-in data integration system. In addition, embedded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including Bluetooth, IEEE 802.11 and GPRS, allow local and remote users to access both gateway and remote data, as well as the Internet, and run site-specific management tools using authenticated smartphones. Field experiments provide convincing evidence that iPAGAT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step forward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stributed service-oriented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precision viticulture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