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89篇
林业   68篇
农学   109篇
基础科学   28篇
  224篇
综合类   341篇
农作物   140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05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大豆基因组中约有5万基因,大部分基因的功能处于未知状态。转座子插入突变体库的应用可以为解码大豆基因组中未知基因的功能提供研究平台,同时,也可以为创建有育种应用价值的大豆突变体种质资源库提供基础。大豆基因组中50%~60%的组分为转座子,其中具有活性的且结构完整的转座子只有Tgm9。大豆转座子突变体库目前主要还是利用外源转座子来建立,但是开发并改进内源转座子,增加其跳跃能力及稳定性,可以成为构建突变体库的一个新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大豆基因组中发现的各种转座子及其特点,并且重点讨论了外源转座子和大豆内源转座子在大豆突变体库创建中的应用现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2.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基础,开展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草地生态安全量化研究。结果表明:阿尔金山保护区内高寒草甸、高寒垫状植被、高寒荒漠、高寒草原的生态安全大小分别为3.105,2.805,2.474和1.942,分别处于很安全、基本安全、基本安全和较危险状态。保护区全区草地生态安全整体处于较安全状态,试验区生态安全程度最高,缓冲区生态安全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993.
重点阐述风景区规划中功能分区划分指导下的旅游产品体系构架问题,以福建漳州乌山天池景区为例。把资源特色作为切入点,对景区进行合理的布局和功能区划,根据不同分区的资源特色和功能需求,结合景区未来旅游市场的发展定位,构架特色鲜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体系,以期为国内其他同类景区带来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994.
为克隆盾叶半夏凝集素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分析。采用RACE技术从盾叶半夏中克隆得到盾叶半夏凝集素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ppl。同时,构建了ppl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实现了33 k Da重组蛋白在E.coli BL21中的表达。纯化后的重组蛋白PPL用于凝血和体外抗癌试验。该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为1 504 bp,其中开放性阅读框(ORF)813 bp,编码270个氨基酸,具有3个甘露糖结合识别位点。PPL具有凝血活性,这种凝血活性可受甘露糖抑制。PPL对人鼻咽癌细胞(CNE)、人宫颈癌细胞(Hela)及人乳腺癌细胞(Bcap-37)的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对Hela细胞的抑制效果最好。为进一步研究PPL蛋白的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5.
利用复合网袋法,对五角槭(Acer mono)和稠李(Prunus padus)两种树叶在帽儿山溪流中的分解速率进行了为期105 d的研究。结果表明:五角槭和稠李树叶在溪流中的分解速率常数(k)分别为0.024和0.030,符合指数衰减模型,均属于快速分解组。定殖在五角槭和稠李树叶上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分别有30种和26种,均以蜉蝣目小蜉属(Ephemerella spp.)为优势种。两种树叶上大型底栖动物的摄食功能群的多度和生物量无显著差异,而5次采样间的差异显著。定殖在五角槭树叶上的直接集食者比例最高(45.9%),其次是捕食者(23.8%)和撕食者(22.4%),最少的为过滤收集者,仅占4.6%;定殖在稠李树叶上直接集食者的比例最高(44.6%),其次是捕食者(26.1%)和撕食者(25.4%),过滤收集者仅占1.8%。说明在帽儿山溪流中,随着溪流增大,撕食者种类减少,直接集食者类群的密度对树叶分解速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6.
杨德新 《湖南农机》2012,(7):238-241
为了研究方钢管混凝土柱与H型钢梁连接的隔板贯通式节点的动力特性及抗震性能,本试验设计了三个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T字形足尺隔板贯通式梁柱节点试件的拟静力试验。通过分析构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所得的滞回曲线求得该试件的骨架曲线和等效粘滞系数来研究它们的耗能能力。试验接着分析了试件的破坏过程及破坏特征,对节点的延性、能量耗散等抗震性能指标进行分析,探讨了试件的隔板挑出长度,轴压比等参数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以及其应力传递规律。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一些结论:隔板贯通式节点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较好的延性,较强的耗能能力和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997.
糖基化反应改善大豆抗原蛋白功能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饲料行业,但大豆中的抗原蛋白对人和动物有一定的致敏作用而不利于吸收和利用,有时甚至导致幼龄动物的死亡。因而改善大豆抗原蛋白功能特性及去除抗原蛋白的致敏性便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该文围绕蛋白质糖基化方法可安全有效的改善蛋白质功能性质这一特性,综述了糖基化方法对大豆抗原蛋白功能特性影响的相关研究,以期对大豆抗原蛋白的后续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8.
WRKY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基因, 在植物对外界胁迫响应及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克隆了一个新的小麦WRKY转录因子基因TaWRKY44, 获得其全长cDNA, 其中开放阅读框长度为897 bp, 编码298个氨基酸。半定量RT-PCR的结果表明, TaWRKY44在叶片中表达水平较高, 并且受干旱和低温胁迫诱导表达。转基因功能分析结果表明, TaWRKY44的拟南芥超表达株系叶片变小, 叶柄缩短, 并且叶片细胞也明显小于野生型。另外, 转基因系对ABA、干旱和盐等胁迫处理的敏感性也高于野生型, 说明该基因可能作为一个转录抑制子参与逆境胁迫信号转导过程。  相似文献   
999.
大豆不同产量水平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中文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2009,35(8):1483-1490
利用亲本间生物量、产量有较大差异的重组自交家系群体(NJRIKY),在相对控制遗传背景的条件下研究地下和地上部生物量与产量相关的动态,比较高中低产家系生物量累积和分配的动态特征,为大豆高产栽培管理和育种提供生物量动态调控与选择的依据。结果表明: (1) 地下部和地上部生物量与产量显著相关,随生长进程,相关系数逐渐增加,至鼓粒期(R5~R6期)相关系数达到最大,r分别约0.76和0.79;(2) 大田条件2 500~2 800 kg hm-2以上的高产家系,地下部和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中、低产家系,最大累积值均出现在鼓粒期,地下部和地上部生物量最大值分别为660~700 kg hm-2和7 200~7 800 kg hm-2。(3) 两年高产组所包含的家系不尽相同,产量下降的家系相应生物量也下降,这归因于环境所致的生物量累积不足;(4) 高产家系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动态特征为茎秆、叶柄占同时期全生物量的比例显著高于中、低产家系,R5时分别为30.8%和10.6%,而叶、根比例显著低于中、低产家系,R5时分别为34.1%和9.7%。未来大豆产量的突破有赖于品种生物量与收获指数的综合改良和生长调控技术的继续改进。  相似文献   
1000.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requires a s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s of forestry management practices, especially prescribed fire and timber harvesting, on biodiversity. Many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impacts of fire and logging separately, but few have considered them together. Here we describe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selective logging and repeated prescribed fire on ants in eucalypt forest near Eden in south-eastern Australia.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in 18 experimental coupes comprising three replicates of each of six treatments, representing combinations of two logging (selectively logged and unlogged) and three prescribed burning (unburnt, routine and high fire frequency over 20 years) practices. Ants were sampled using terrestrial and arboreal pitfall traps in two plots within each of the 18 coupes. A total of 92 species from 35 genera were recorded, with ant species richness increasing with both increasing fire frequency and selective harvesting. We also fou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nt species composition between management treatments; however, these differences were rather modest, and apparent only between extremes of fire and harvesting combinations. Logging on its own was not a significant factor contributing to variation in ant species composition. However, the responses of two common species and a key functional group to fire depended on logging treatment; in each case their abundance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fire frequency at unlogged sites, but increased at logged sites. The general resilience of ant communities suggests that forests remain in good functional health even when subject to a combination of selective logging and frequent burning. However, our study under-sampled species with specialist microhabitat requirements, and these might have been more heavily impacted. We have also revealed some significant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effects of fire and logging, which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combined impacts of for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