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24篇
  免费   1980篇
  国内免费   4174篇
林业   3601篇
农学   4709篇
基础科学   3229篇
  5592篇
综合类   19280篇
农作物   2657篇
水产渔业   1627篇
畜牧兽医   4818篇
园艺   1403篇
植物保护   2362篇
  2024年   229篇
  2023年   758篇
  2022年   1422篇
  2021年   1559篇
  2020年   1557篇
  2019年   1837篇
  2018年   1174篇
  2017年   1971篇
  2016年   2259篇
  2015年   2101篇
  2014年   2512篇
  2013年   2577篇
  2012年   3731篇
  2011年   3584篇
  2010年   2858篇
  2009年   2644篇
  2008年   2296篇
  2007年   2511篇
  2006年   2093篇
  2005年   1625篇
  2004年   1205篇
  2003年   916篇
  2002年   718篇
  2001年   600篇
  2000年   545篇
  1999年   548篇
  1998年   475篇
  1997年   413篇
  1996年   347篇
  1995年   373篇
  1994年   291篇
  1993年   260篇
  1992年   277篇
  1991年   233篇
  1990年   212篇
  1989年   203篇
  1988年   141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4篇
  1962年   9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从动物耳皮肤组织采样 ,采用将组织块剪碎后直接贴附于培养瓶底部的方法进行原代培养 ,该方法使原代细胞出现率及可传代率均达到 10 0 %。根据上皮样细胞和成纤维样细胞贴壁紧实程度的不同 ,用 0 .0 5 %的胰蛋白酶-EDTA对其进行消化 ,可将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脂质体介导 ,以BLG -hINS(含乳球蛋白调控基因的人胰岛素原基因 )基因作为目的基因、GFP(绿色荧光蛋白 )基因作为标记基因共转染绵羊成纤维细胞 ,经G - 4 18筛选后 ,得到转染细胞。对转染的细胞分别用单细胞显微操作法和有限稀释法进行细胞克隆 ,两种方法均可得到克隆细胞。选形态正常、生长均匀的 5个细胞克隆进行PCR检测 ,结果 5个克隆均转有GFP基因 ,其中两个转有BLG -hINS基因。高代培养细胞、转染细胞和克隆细胞经核型分析后 ,染色体数目均为 2 7对 ,表明绵羊耳的成纤维细胞建立细胞株后 ,可以作为外源基因转染的有效供体细胞。  相似文献   
152.
猫细小病毒NS部分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疫苗用猫细小病毒(FPV)株提取基因组DNA,针对NS特定片段设计引物,利用PCR扩增出了部分基因并将该基因克隆到pMD18-T Vector中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长613bp,编码204个氨基酸.分离株基因与犬的细小病毒(CPV)、貂的细小病毒(MEV)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均为99%.氨基酸同源性达到97%、98%以上,与犬、貂的肠炎病毒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3.
三种优良禾本科牧草与本地品种生长性状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三种引进优良禾本科牧草与一种当地禾本科牧草的生长性状,结果表明:三种引进禾本科牧草的鲜重均比当地禾本科优良牧草垂穗披碱草高,种植第三年引进牧草品种的鲜草产量为无芒雀麦19316kg/hm^2,达乌里披碱草16457kg/hm^2,猫尾草15754kg/hm^2。引进的三种牧草品种表现出较好的抗逆性,推广价值较高,适宜在高寒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4.
山东地方鸡种遗传距离与聚类分析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9  
选用5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标记,检测了山东省仅存的5个地方鸡种:寿光鸡、日照麻鸡、莱芜黑鸡、济宁百日鸡、鲁西斗鸡,以及一个外来鸡种——安卡黄鸡和一个外省地方鸡种——广西黄鸡共7个鸡种的遗传多样性。根据测试结果计算了每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并以基因频率为基础计算了Nei氏标准遗传距离(Ds)和DA遗传距离,发现日照麻鸡与济宁百日鸡的距离最近,而鲁西斗鸡与其他6个鸡种距离都较远。根据两种遗传距离分别进行了NJ法和UPGMA法聚类,得到4个聚类图。结果表明:DA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图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155.
提取实验室保存禽副粘病毒-2标准毒株Yucaipa株和3株分离毒株F4、F6、F8株的RNA,经RT—PCR,获得4株毒株的HN基因,同时测得F基因与HN基因之间的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HN基因的ORF全长为1743 nt,编码一个由58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运用DNAMAN软件分析,4株毒株与GenBank上已发表毒株的HN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之间的同源性相比,同源率分别为99.89%和99.69%。分析F基因与HN基因间序列发现两基因间序列与副粘病毒科其他病毒的基因间序列相似,含有基因起始信号和终止信号,但不含3个碱基的连接序列。通过序列分析,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证实分离于同一批进口七彩文鸟的F4、F6株是抗原性存在差异的两个毒株。毒株间的血清学关系与分子水平的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的比较关系一致。  相似文献   
156.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 bacterial strains associated with necrotic leaf spots of pepper and tomato fruit spots were collected in Serbia. Twenty-eight strains isolated from pepper and six from tomato were characterized. A study of their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ll of the strains belong to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vesicatoria. Being non-amylolytic and non-pectolytic, pathogenic on pepper but not on tomato, containing lower amounts of fatty acid 15 : 0 ante–iso, the pepper strains were designated as members of the A group of X. campestris pv. vesicatoria. However, the tomato strains hydrolyzed starch and pectate, caused compatible reactions on tomato but not on pepper, had higher percent of 15 : 0 ante–iso fatty acid, and were classified into B phenotypic group and identified as X. vesicatoria. PCR primers were developed which amplified conserved DNA regions related to the hrp genes of different strains of X. campestris pv. vesicatoria associated with pepper and tomato. Restriction analysis of the PCR product resulted in different patterns and enabled grouping of the strains into four groups. When xanthomonads isolated from pepper and tomato in Serbia were analyzed, they clustered into two groups corresponding to the grouping based on their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the reaction of pepper and tomato differential varieties, the strains from pepper belong to races P7 and P8 and tomato strains belong to the race T2. All strains were sensitive to copper and streptomyci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bacterial spot management practic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7.
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演替研究一撂荒演替序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系统聚类法划分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地的次生演替阶段,可以定量的认识不同年限、立地条件下撂荒地群落的相似性,结合DCA数量排序确定撂荒地的演替阶段或序列。其撂荒演替的各阶段分别为:一年生杂类草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其它杂类草群丛→一年生杂类草猪毛蒿群丛→一年生杂类草猪毛蒿+多年生草种或小灌木的共优群丛一根茎禾草冰草(Agropyroncristatum)群丛→多年生草本或丛生禾草+一年生杂类草群丛→多年生草本群丛→小灌木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群丛→多年生草本+小灌木或密丛型禾草群丛→短根茎密丛型禾草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群丛。  相似文献   
158.
猪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的序列测定和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从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的猪场,无菌采集血样,抽提猪附红细胞体基因组DNA,采用真细菌的通用引物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从3个地理位置不同的猪场均成功地扩增出长度为1469bp的核苷酸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3个猪场样品所测序列一致性达99.52%以上,具有相同的基因型,但与国外报道的猪附红细胞体Illinois株同源性为95%,属于同一基因群,但基因型不同;所有种类的附红细胞体和血巴尔通氏体组成同一进化分支,这类血营养菌与支原体科,支原体属的病原最靠近(75%),而与立克次氏体目的病原较远(70%)。上述研究证实,广东所流行的猪附红细胞体是一种新基因型的猪附红细胞体,建议命名为猪附红细胞体广东株型;为反映进化关系,猪附红细胞体和其它血营养菌应划归于支原体科的支原体属。  相似文献   
159.
优质肉鸡繁育体系的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多年来,我国优质肉鸡的生产方兴未艾,许多育种公司和科研院所不断推出新品系。为充分发挥新品系的遗传潜力,探求优质肉鸡最佳的繁育生产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不同的品系及其杂种后代在不同的性状上各有优缺点,很难用生产性能进行直接比较,而适合用育种规划的方法通过经济学指标进行评价。系统分析通过把生产系统抽象概念化并用数学手段模型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0.
此文运用PCR-RFLP技术检测催乳素受体(PRLR)基因在撒坝猪群体中的多态性分布,并采用最小二乘分析模型初步统计分析基因多态性与部分生产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RLR基因等位基因B及其基因型BB在群体中占优势,频率分别为0.6594和0.4438;PRLR基因在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头胎繁殖性状有利等位基因B对生长性状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