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8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574篇
林业   237篇
农学   883篇
基础科学   67篇
  271篇
综合类   2313篇
农作物   628篇
水产渔业   141篇
畜牧兽医   528篇
园艺   974篇
植物保护   83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249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391篇
  2011年   449篇
  2010年   382篇
  2009年   392篇
  2008年   377篇
  2007年   427篇
  2006年   300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81.
外源物质处理对高温胁迫下苹果果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温胁迫下,果实表皮组织抗氧化代谢变化的总趋势是O2-和MDA含量升高,当胁迫在一定范围内,SOD和POD活性上升;超过一定限度,SOD和POD活性下降。外源自由基产生剂能够增加内源O2-的含量,同时极显著提高SOD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45℃温度胁迫下,果实表皮组织O2-含量增加14.52%~61.70%;SOD活性提高1.07~1.66倍。不同种类外源活性氧产生剂对内源O2-含量的影响效能有所不同。碱性二亚硫酸钠可直接产生O2-,所以诱导内源O2-合成的效果更大一些。不同种类外源物质均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果实表皮组织SOD和POD活性,提高果实的抗热性。  相似文献   
82.
广亲和基因的发现,克服了籼粳交杂种不育的矛盾,但杂种后代株高过高、抽穗期延迟等问题仍然限制着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本试验利用一个籼粳交(珍汕97/武育粳2号)双单倍体群体(doublehaploidpopulation,DH系)及其分别与两亲本回交构建的两个回交群体,考查了株高和抽穗期的遗传,将三个群体的表型值和两个回交群体的中亲优势值进行了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traitlocus,QTL)检测及效应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2个性状在3个相关群体中一共检测到了21个主效QTL和10个上位性QTL,主效QTL的数目和贡献率都比上位性QTL大,而且,在10个上位性QTL中,发生在2个主效QTL间的互作有3个,主效QTL与背景位点间的互作有6个,2个互补位点间的互作仅有1个,进一步说明了主效QTL在株高和抽穗期遗传中的重要作用。比较加性和非加性QTL的作用,发现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是籼粳亚种间杂种株高和生育期变化的共同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83.
3个杏品种果实香气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个杏品种“金太阳”、“鲁杏1号”、“鲁杏2号”成熟期果实顶空微萃取果肉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鉴定。金太阳杏检测出33种香气成分,占总峰面积的82.37%,主要香气物质为乙酸己酯、乙酸-4-己烯-1-酯、二羟乙酸、6-甲基-5-烯基-2-庚酮;“鲁杏1号”检测出10种香气成分,占总峰面积的51.18%,主要香气物质为二羟乙酸、苯乙醇、二乙基邻苯二甲酸酯、2-苯并噻吩;“鲁杏2号”检出10种香气成分,占总峰面积的48.06%。主要香气物质为乙醇、乙酸己酯、顺-3-己烯基-乙酸酯。三个品种间香气成分和含量均存在差异,杏香气成分是杏选育评价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4.
早籼稻品种更替过程中农艺性状的演变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南方稻区品种更替过程中大面积推广的18个早籼稻代表品种为材料,按高秆品种、矮秆品种、矮抗品种、优超品种4个演变阶段,采用常规栽培方法研究其农艺性状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品种的演变,产量、收获指数、每穗粒数均有提高;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变化不大。进一步分析表明,每穗粒数的增加是着粒密度改良所致。农艺性状与年代的回归分析表明,生物量与株高在1980年后有增加的趋势,生育期有缩短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决定早籼稻产量的农艺性状为生物量、株高、收获指数和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85.
崔洪昌 《华北农学报》1996,11(4):129-133
选用AG50W-X8阳离子交换树脂,并以批处理的方式,成功地将蜂蜜中的肽类物质与其它组合得到了分离。抗褐变实验结果清楚地表明,蜂蜜中的肽类成分完全没有抑制褐变的活性。这与以前的报道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86.
籼粳交加倍单倍体后代性状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英  徐云碧 《作物学报》1999,25(4):451-457
对一个典型的籼/粳组合、窄叶青8号/京系17的F1花药进行培养,所获二倍体花粉植株除约20%自然结实率为0外,其余植株的结实率在1%至正常结实之间,65%株系在75%以上,并稳定地传至自交后代。对130多个加倍单倍体(DH)多种性状的遗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花药培养可以克服籼/粳后代包括育性在内的各种性状长期分离不易  相似文献   
87.
Salinity is a major abiotic stress to barley (Hordum vulgare L.) growth and yield. In the current study,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 for yield and physiological components at the late growth stage under salt stress and non-stress environments were determined in barley using a double haploid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a cross between CM72 (salt-tolerant) and Gairdner (salt-sensitive). A total of 30 QTLs for 10 traits, including tiller numbers (TN), plant height, spikes per line (SPL), spikes per plant (SPP), dry weight per plant, grains per plant, grain yield, shoot Na+ (NA) and K+ concentraitions (K) in shoot, and Na+/K+ ratio (NAK), were detected, with 17 and 13 QTLs under non-stress and salt stress, respectively.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 explained by individual QTL ranged from 3.25 to 29.81%. QTL flanked by markers bPb-1278 and bPb-8437 on chromosomes 4H was associated with TN, SPL, and SPP under salt stress. This locus may be useful in the breeding program of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for improving salt tolerance of barley. However, QTLs associated with NA, K, and NAK differed greatly between non-stress and salt stress environments. It may be suggested that only the QTLs detected under salt stress are really associated with salt tolerance in barley. D. Xue and Y. Huang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e article.  相似文献   
88.
本文提出了利用RILs群体进行质量数量性状分析的4个遗传模型及统计分析方法.其中,模型Ⅰ、Ⅱ、Ⅲ、Ⅳ分别表示性状受1对主基因、2对独立的主基因、2对AABB×aabb型连锁的主基因、2对AAbb×aaBB型连锁的主基因与微效基因共同控制.可估算出主基因的加性效应(dma,dmb)、互作效应(im)、遗传方差(σ2m)和连锁图距(R),以及微效基因  相似文献   
89.
稻米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及籼粳分化度的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通过QTL的连锁关系和性状相关性研究表明,供试的籼粳重组自交系群体的籼粳分化程度与籼、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高低无直接关系,籼粳分化度与胶稠度、碱消值、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之间呈现显著相关和密切连锁关系;直链淀粉含量的高低不是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关键因素,胶稠度和碱消值是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最重要因素;单株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90.
Varietal differences in the total phenolic content and astringency in the skin and flesh were determined among the cultivars and local collections of hardy kiwifruit with a ploidy variance found in Japan. The average values of the total phenolic content in the skin and flesh were 2.66 and 0.18 g 100 g−1 FW,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large varietal differences in the total phenolic content in the skin in the range of 1.3–5.0 g 100 g−1 FW. Kochi (tetraploid), while Gassan and ‘Mitsuko’ (hexaploid) contained a larger amount of total phenolics. High astringency was found in Gassan, ‘Mitsuko’ and ‘Hoko’ (hexaploids) and Kochi. HPL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phenolics in the flesh were (+)-catechin, chlorogenic acid, rutin, (−)-epicatechin and quercet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