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9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3篇
  8篇
综合类   109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平贝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组培平贝母培养过程中不同发育时期培养体的淀粉酶同工酶及其活力的变化,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贝母器官发生机理和以后的分子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发育过程中各培养体的淀粉酶同工酶在Rf=0.167处产生了平贝母α-淀粉酶的特征性酶带,在Rf=0.250时,4个时期都有浅蓝色的R-淀粉酶的表达;而β-淀粉酶酶带在小鳞茎膨大阶段进行表达,而在其他3个时期没有该酶的表达。在淀粉酶活力方面,培养体内总淀粉酶活力整体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不同发育时期的α-淀粉酶变化趋势与总淀粉酶变化趋势相似,其活力始终高于β-淀粉酶,推测α-淀粉酶在组培平贝母不同发育时期培养体的淀粉代谢中作用比较重要。  相似文献   
42.
伊贝母根系分泌物对其幼苗生长的自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伊贝母(Fritilla riapallidiflora Schvek)根系分泌物成分中的1,3,5-三烯丙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酚酸和二者的混合液对伊贝母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伊贝母根系分泌物成分对伊贝母幼苗体内的保护酶SOD起到抑制作用,但对POD、CAT的活性既有抑制作用亦有促进作用。对幼苗体内MDA及叶绿素含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3.
为了探索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内生真菌的应用价值,以甘肃贝母为材料,研究其内生真菌生物碱类代谢产物的多样性及抑菌活性。利用生物碱沉淀反应和薄层色谱技术(thinlayer chromatograph TLC)检测生物碱类成分,依据平板打孔法测定其抑菌活性,结合形态特征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序列鉴定菌株。从甘肃贝母的健康鳞茎中分离得到13株内生真菌,其中,菌株G6能产生多种生物碱物质。但薄层色谱分析表明,菌株G6代谢的生物碱成分与川贝类生物碱并不一致。测定其抑菌活性发现,总生物碱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的抑制效果而对粪肠球菌的抑制作用中等。结合形态学特征及ITS序列信息,菌株G6被鉴定为镰刀菌属接骨木镰刀菌(Fusarium sambucinum)。虽然菌株G6并不能产生与寄主相同的生物碱物质,但其在新生物碱及抑菌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4.
从猪苓菌核的形态及称谓、分类地位、猪苓与蜜环菌的关系及第二营养、猪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及猪苓多糖研究等几方面阐述了药用真菌猪苓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5.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是甲羟戊酸途径中的第一个限速酶,在植物生物碱类物质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探究HMGR酶在浙贝母甾体类生物碱合成代谢途径中的调控作用,以百合科浙贝母狭叶品种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和Ta克隆技术首次从浙贝母中克隆出HMGR基因保守区序列,长度为390 bp。序列分析表明,浙贝母HMGR基因保守区序列与其他9种植物的HMGR基因有较高的相似性(84%~79%);蛋白质同源比对、特征区及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浙贝母HMGR氨基酸片段与其他植物有较高的同源性(95%~88%),与球药隔重楼和海枣等单子叶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据此,初步确定该基因为浙贝母HMGR基因,命名为Ft HMGR。Ft HMGR基因的克隆及分子鉴定为进一步解析该基因在浙贝母甾体类生物碱合成代谢途径中的分子调控作用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对浙贝母活性物质的合成进行调控,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46.
平贝母病虫害综合防治有效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平贝母的人工栽培过程中所发生的病害、虫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与治相结合的措施,并通过病虫害综合防治有效途径的试验,除采用栽培措施外,要选出更有效的药剂防治的办法,取得了平贝母的病虫害防治较好的示范效果,为今后的生产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7.
蜜环菌不同菌株对天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蜜环菌(Armillariella mellea)不同菌株与天麻(Gastrodia elata)进行伴栽试验,研究蜜环菌不同菌株对天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蜜环菌不同菌株对天麻产量具有一定的影响,蜜环菌菌株M1能显著提高天麻产量,室内瓶栽和室内地栽(室内地面覆土栽培)试验均表现出良好的伴栽效果,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48.
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伊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Schvek)鳞茎、地上茎和叶片水浸提液的自毒作用.结果表明,伊贝母各部位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及早期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增强,同浓度条件下各部位浸提液总体表现为叶片浸提液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地上茎浸提液,鳞茎浸提液的作用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49.
根据猪苓生长习性,结合中条山林区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采用蜜环菌材伴栽猪苓菌和猪苓菌材伴栽蜜环菌2种栽培方法,对猪苓仿野生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条山野生猪苓菌核中分离纯化选育的Z101和Z102这2个菌株,所产苓核个大结实,色泽乌黑光亮,具有良好的栽培性状;蜜环菌材伴栽猪苓菌和猪苓菌材伴栽蜜环菌2种栽培方法,均比传统的菌核下种栽培法"窝"产量高约50%,表明采用纯菌种栽培猪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0.
本文对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根、鳞茎、叶等器官在 MS,N_6,B_5,WS 和 H5种基本培养基上的培养进行详细观察。通过球状体及不定芽的形态发生曲线及差异显著性测定表明,不同培养基与激素及不同激素浓度与组合,对平贝母器官发生的影响,筛选出诱导高频率球状体与不定芽发生的培养基 MS+1.0 ppmIBA+1.0 ppmZT,MS+0.5 ppmIAA+2.0ppmBA,MS+2.0ppm NAA+0.5 ppmKT。培养过程中球状体与不定芽的形态发生的组织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球状体发生经过鳞片原基阶段,而不定芽发生不经此阶段;球状体形成后发育成不定芽,但生长情况优于直接产生的不定芽。早期球状体的染色体数目为2n=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