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38篇 |
免费 | 362篇 |
国内免费 | 99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34篇 |
农学 | 801篇 |
基础科学 | 1138篇 |
1716篇 | |
综合类 | 3575篇 |
农作物 | 568篇 |
水产渔业 | 131篇 |
畜牧兽医 | 439篇 |
园艺 | 215篇 |
植物保护 | 8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5篇 |
2023年 | 216篇 |
2022年 | 313篇 |
2021年 | 325篇 |
2020年 | 358篇 |
2019年 | 407篇 |
2018年 | 231篇 |
2017年 | 338篇 |
2016年 | 475篇 |
2015年 | 387篇 |
2014年 | 491篇 |
2013年 | 546篇 |
2012年 | 674篇 |
2011年 | 597篇 |
2010年 | 447篇 |
2009年 | 469篇 |
2008年 | 390篇 |
2007年 | 453篇 |
2006年 | 389篇 |
2005年 | 302篇 |
2004年 | 234篇 |
2003年 | 241篇 |
2002年 | 173篇 |
2001年 | 164篇 |
2000年 | 144篇 |
1999年 | 114篇 |
1998年 | 116篇 |
1997年 | 100篇 |
1996年 | 79篇 |
1995年 | 87篇 |
1994年 | 76篇 |
1993年 | 66篇 |
1992年 | 67篇 |
1991年 | 60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对柑橘大实蝇成虫羽化期、田间消长规律及活动习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三个观察点成虫羽化始见日至羽化高峰的时间都在5-10天左右,羽化期为16-19天,2011年麻阳的成虫始见日和羽化高峰期比2010年提前了5-8天,2011年长沙的羽化始见日和羽化高峰期都比麻阳稍早2-4天。2、成虫从羽化至基本死亡共持续84天。成虫在田间的始见日和高峰期分别处在5月下旬和6月中下旬,2010年成虫的田间始见日和高峰期都比2011年迟5至7天。3、成虫在交配产卵前,很少飞往柑橘树上,而在橘园及周围杂草或灌木丛中觅食、栖息;当气温超过30℃,成虫飞往橘园周边高大乔木或草丛中避暑,下午16∶00以后飞往柑橘树上产卵。 相似文献
62.
[目的]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评定3种植物源农药对蓝莓蚜虫的防治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浸叶法和常规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3种植物源农药中以0.3%印楝素乳油对蓝莓蚜虫毒力最高,药后48h的LC50值为11.20mg.L-1,3种供试植物源农药相对于22%氟啶虫胺腈的毒力指数均小于1,说明3种植物源农药的毒力显著低于22%氟啶虫胺腈的毒力。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种植物源农药在各供试浓度下防治效果随药后天数增加而增加,但其防治效果均显著低于22%氟啶虫胺腈的处理,单就3种植物源农药看,苦参碱对蚜虫防效最佳,在药后5d,苦参碱不同浓度防效均在71.64%以上,0.3%印楝素次之,而鱼藤酮对蓝莓蚜虫的防效较差。[结论] 在进行有机生产或蚜虫虫口密度低且对环境安全有较高要求时,蓝莓生产中可以选择苦参碱来降低蚜虫种群基数。 相似文献
63.
应用PEF成功从奶牛脾脏中提取非特异性转移因子,并与常规提取法和复合酶提取法进行了比较.经理化特性分析,奶牛脾脏转移因子是以低分子多肽(〈10kD)为主的混合物,含有少量核酸和氨基酸.实验表明,将物料溶解于6倍质量的磷酸盐(pH7.0)缓;中液中,在脉冲电场强度为25kV/cm,脉冲数为16μs,和流速为2mL/min的条件下,提取液中低分子多肽的含量有最大值9.85mg/mL.PEF提取率是常规方法的2倍,复合酶法的1.47倍.PEF法耗时短,操作简单,成本低,因此,PEF提取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提取非特异性奶牛脾脏转移因子方法. 相似文献
64.
智慧养猪已成为生猪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其核心主要聚焦于智能环控、智能饲喂和对猪群的视频监控等技术的应用.大数据采集是实现智能化的前提,因此,通过射频识别(RFID)技术建立猪只大数据是实现智慧养猪的基础.通过正确的猪只个体识别技术的选型,在不同生命周期给猪只选配合适的电子耳标,给猪只建立精准的身份证明.在不同阶段的数据采... 相似文献
65.
苜蓿青饲对波尔山羊生长性能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近年来,随着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产业的发展,相关草产品在奶牛饲养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日益成熟,但在山羊饲养的消化生理、营养代谢及利用方面的研究却相对缺乏。为了解不同水平苜蓿鲜草饲粮对波尔山羊生长性能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于2005年7-9月,选用3月龄、初始体重17.77±1.05 kg、遗传背景基本一致的波尔山羊(Capra hircus L.)45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各组饲粮中苜蓿鲜草替代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15%(试验1组)、30%(试验2组)、45%(试验3组)和60%(试验4组)(按干物质计)。结果表明:试验1、2、3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都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试验2组血液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极显著(P<0.01)、白蛋白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而总胆固醇、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尽管各组血糖、尿素氮、甘油三酯及低密度酯蛋白胆固醇含量差异不显著,但试验Ⅱ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酯蛋白胆固醇含量均最低。因此,30%替代水平为最佳,建议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66.
67.
本研究利用裹包青贮技术制作玉米果穗青贮,比较了不去苞叶(A)与去苞叶(B)两种处理方式对玉米果穗裹包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方式均可制成感官评分为20分的优质青贮饲料;青贮150d后,A与B两种处理的玉米果穗裹包青贮淀粉含量差异显著,分别为52.6%和60.3%;乙酸含量差异显著,分别为0.62%和0.31%;乳酸菌数量差异显著,分别为8.60logcfu/g和7.35logcfu/g;但是中性洗涤纤维B组比A组低11.74个百分点,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低3.31个百分点。实际生产中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两种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68.
猪场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及其效果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规模化养猪场所产生的废水污染,已成我国农村面临污染的重要来源。针对这种污染,近年来出现了多种养猪场废水处理法,其中研究和应用最广的是生物处理法。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猪场废水生物处理法的现状分析后认为:用生物处理法处理猪场废水是今后猪场废水处理的发展方向;而生物处理法自身的发展方向是混合处理法;计算机和生物工程技术将进一步与生物处理法相结合运用于猪场废水处理。 相似文献
69.
南方种养结合模式对冬季稻田净碳交换和不同土层活性碳氮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利用模式下的冬季稻田土壤活性碳氮变化和系统净碳交换变化特征。本研究对冬闲(F)、单种黑麦草(R)、单种紫云英(M)、种黑麦草养鸡(RC)以及种紫云英养鸡(MC)的冬季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可溶性碳氮及系统净碳交换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RC和MC短期内增加了系统净碳排放,在早稻播种前,白天总体表现为碳汇(RC为817.38 g/m2,MC为472.90 g/m2);且所有处理对CH4表现为弱汇(3.06~22.88 mg/m2)。2)R和M固碳量显著高于F和RC、MC处理。3)RC,MC,R和M与F相比显著提高了土壤活性碳氮含量。4)虽然RC和MC土壤微生物量碳平均值低于R和M,但其土壤可溶性碳含量平均值更高。5)R, M, RC, MC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了土壤碳汇。综上所述,种养结合既提高了土壤活性碳氮,同时增加了冬季稻田系统固碳量。 相似文献
70.
为高效利用乌蒙山区丰富的冬闲田资源,对17份饲用燕麦(Avena sativa L.)开展了农艺性状与营养成分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平均生育期为194~226 d,出苗-拔节期时长超过生育期50%;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多数高于10%,产量(28.42%)和有效分蘖(30.52%)最高。不同品种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含量差异显著(P<0.05),分别为8.33%~10.13%和25.32%~30.15%;中性洗涤纤维(Neurtral detergent fiber, NDF)含量为50.51%~57.58%,品种差异不显著;相对饲喂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 RFV)为106.57~133.83,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永久444’ADF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爱沃RFV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各指标间存在密切相关关系,穗粒数与产量正相关(P<0.05),生育期与CP正相关(P<0.05);铃铛数、NDF、有效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