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13篇
林业   214篇
农学   21篇
  18篇
综合类   20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水曲柳扦插繁殖影响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林下和温室内的插床中,对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u)扦插繁殖的环境、母树年龄、采条部位、顶芽有无、切口形状、生根促进物质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温室内的平均生根率为83.0%,林下生根率几乎为零。在保证插穗周围有近乎饱和的空气湿度的环境下,采自水曲柳1~2年生实生苗的插穗,枝条中下部的无硕芽、斜切口插穗的生根率达92.2%。NAA1000mg/L浸泡插穗基部5min的生根率为71.7%;IBA 50mg/L浸泡插穗基部12h的生根率为84.5%,ABT2生根粉的生根率为92.2%。  相似文献   
182.
以1年生水曲柳( 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实生播种苗为研究材料,观察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MF)后苗木不同发育阶段叶片光合特性和解剖结构变化,为全面认识菌根真菌对水曲柳光合特性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水曲柳各个发育时期的叶片光合作用能力和解剖结构存在差异,菌根真菌可以明显促进水曲柳速生期的光合能力。接种菌根真菌处理的速生期水曲柳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显著高于对照,接种摩西球囊霉菌、幼套球囊霉菌和混合接菌处理分别较对照的光合速率提高32.94%、34.36%和43.13%,蒸腾速率提高了69.61%、81.37%和85.29%,气孔导度提高了75.00%、75.00%和100.00%。接菌处理提高了水曲柳叶片栅栏组织厚度、紧实度和叶脉密度,而海绵组织、疏松度则有降低趋势。综合整个发育阶段水曲柳光合参数和叶片结构变化,本研究认为接种菌根真菌后影响了叶片结构并提高了叶片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3.
白蜡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盐碱地造林树种,研究其遗传多样性,进一步构建核心种质,对白蜡优异种质的筛选及开发利用具有重要作用,为广泛开展白蜡种质资源的保存评价、挖掘优异基因资源提供核心材料,同时也为白蜡育种提供优良基因资源。本研究运用SSR标记的方法,选取田间表型性状差异较大的4个白蜡品种华雄、鲁蜡5号、金叶白蜡和金枝白蜡,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从5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好、扩增稳定的42对引物。从筛选出的每对引物5′端添加荧光标记后,采用毛细管法通过DNA分析仪检测202个样品不同等位变异的扩增片段,从42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7对扩增稳定的引物,建立基于高通量荧光SSR标记的白蜡种质鉴定体系。研究了来自全国22个地区的具有代表性的202份白蜡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通过R语言包Genetic Subsetter构建出了40份白蜡核心种质。结果表明:选用的17对引物都表现出多态性,共检测出142个等位变异,平均每对引物等位基因数为8.353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342;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635。可见白蜡属植物种间变异较大,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构建了40份白蜡核心种质,占原始种质的20%,t检测表明,所构建的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代表的遗传多样性指标与原始种质资源差异不显著,说明获得的核心种质资源能够充分、最大程度地代表原始种质。研究结果为白蜡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评价及利用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和物质基础。利用17对高效引物构建了白蜡属植物SSR高通量鉴定体系,构建的40份白蜡核心种质能够最大程度的代表其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4.
以二倍体刺槐和绒毛白蜡幼苗为材料,配制NaCl和Na2CO3混合盐梯度,比较2种植物根系生物量和形态差异,测定根系保护酶活性以及膜脂过氧化产物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探讨盐碱胁迫对植物根系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盐碱胁迫(80mmol·L^-1盐浓度)促进二倍体刺槐根系生物量、总长度、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增加,而抑制绒毛白蜡根系生物量和形态指标;2)绒毛白蜡根系SOD活性对低混合盐浓度敏感,而二倍体刺槐根系SOD活性在高盐浓度下显著上升;2种植物根系POD活性在低盐浓度下最大,CAT活性在240~320mmol·L^-1盐浓度下达到峰值;3)二倍体刺槐根系中MDA含量高峰值出现在低盐浓度下,绒毛白蜡则出现在240mmol·L^-1浓度;随着混合盐浓度增加,二倍体刺槐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降低,绒毛白蜡则先升高后降低;4)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2种植物根系主要形态指标间存在物种间差异,混合盐胁迫对根系形态和抗氧化生理指标的影响不同。在盐碱胁迫下,二倍体刺槐和绒毛白蜡根系表现出适应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5.
长白落叶松和樟子松等五种树种抗旱性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研究树木的抗旱机制,文中长白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油松和水曲柳的抗旱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自然失水不同时期,各树种的水分参数不同,其变化也不同,各时期均以水曲柳和落叶松失水速率最大,红皮云杉次之,樟子松和油松水失水速率最小;与之相关的其它水分参数变化快到慢的顺序也如此,落叶松和水曲柳的质膜相对透性较小,樟子松和红皮云杉较大,油松质膜相对透性居中;脱水对各树种叶绿素代谢的影响由强到弱信次为水  相似文献   
186.
氮磷供应状态对水曲柳幼苗氮磷吸收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楚  范志强  王政权 《林业科学》2005,41(5):196-200
氮(N)和磷(P)是植物所需的最重要的2种营养元素,其可利用性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影响,如生长与光合(Whiteheadet al.,1997;Masarovi埁ov偄et al·,2000;Broadleyet al.,2001)、生物量分配(Masarovi埁ov偄et al.,2000)、根系统结构(Linkohret al.,2002)以及细根的形成和寿命  相似文献   
187.
水曲柳人工林生长特性的研究表明:水曲柳人工林胸径生长从第6年开始加快,6~21 a生间,连年生长量在0.40~0.67 cm之间,9~24 a生间,平均生长量在0.47~0.50 cm之间。树高生长从3 a生开始加快,3~6 a生间,连年生长量在0.50~0.67 m,9~18 a生间,连年生长量在0.67~1.00 m之间;9~24a生间,平均生长量在0.61~0.72 m。材积生长从12 a生开始加快,12~24 a生间,平均生长量在0.00088~0.002 99 m3之间;从9a生开始,连年生长量在0.001 34~0.006 82 m3之间。24a生人工林直径、树高、材积生长分别为25a生天然林胸径、树高、材积的1.81倍、1.92倍和6.12倍。  相似文献   
188.
节子的变色现象严重影响木材质量,了解节子变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是确定合理修枝的重要依据.以黑龙江省孟家岗林场地区49年生的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节子剖析技术分析自然整枝条件时水曲柳节子愈合时间与变色长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曲柳节子平均愈合时间约为6.7 a,约91.1...  相似文献   
189.
核桃楸树皮乙醇提取物的杀虫活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常规提取法浸提桃楸树皮的杀虫活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用质量分数95%乙醇浸提核桃楸树皮,其提取物对舞毒蛾及甘蓝夜蛾幼虫均有较强的胃毒作用和触杀作用。对舞毒蛾的触杀作用强于胃毒作用,对甘蓝夜蛾的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无显著差异。施药时间≥4 d、药液浓度≥10 g/L时,对舞毒蛾、甘蓝夜蛾的触杀作用及胃毒作用的平均校正死亡率均超过50%。同时,对舞毒蛾和甘蓝夜蛾的触杀作用及胃毒作用分别进行了校正死亡率-施药浓度毒力分析和死亡率-施药时间毒力分析。  相似文献   
190.
白蜡属Fraxinus L.树木是我国绿化和用材林的主要树种,随着白蜡在我国被大面积推广栽植,其害虫的发生量与危害程度也在不断加重,导致被害树生长不良、甚至死亡,造成严重的生态和经济损失。河北地区危害白蜡的主要害虫有7种,按取食方式分为蛀干(茎)、刺吸树体汁液和食叶3类,笔者分别对其各自发生与危害特点进行综合描述,并对每种害虫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为及时发现和治理白蜡害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